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祖远 《社区》2012,(6):62-62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在我家附近的那个十字街口,出现了一个擦鞋人。他跟我年龄不相上下,二十多岁,生得眉清目秀,一笑脸颊两个小酒窝,穿着打扮有着浓郁的时尚气息。我搞不懂,像他这样一个年轻人,为什么甘愿擦鞋,这可不是一般人愿意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2.
独裁者     
最亲近的人有时也会成为最可怕的人。在一百多个求职者中,独裁者挑选了一个擦鞋人。独裁者要他干的活仅仅是替自己擦鞋。对这个头脑简单的乡下人来说,这种活对身体有好处,因此,他的体重迅速增加,随着岁月流逝,他长得快和自己的上司——他直接服务的独裁者一模一样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鞋匠,通常守在自己的小小鞋店,工作就是擦鞋、修鞋、给鞋们做护理,还有向马路上张望。因为我知道他会来。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一位擦鞋匠的传奇故事感动了世界。米索是萨拉热窝本地的一位居民,2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他接替父亲的工作,背起工具箱走上街头,成了一名擦鞋匠。一个年轻人在大街上以擦鞋为生,这在一些人看来很没出息,但米索不这样想,他认为擦鞋也是一份高尚的职业,每当他把人们脚上的鞋擦得光滑铮亮,穿鞋人因之增添了几分精神和自信时,他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此外,米索不但努力擦好鞋,还时常免费为那些年老或贫困的主顾服务。渐渐地,米  相似文献   

5.
难得一个轻松的周末, 我来到附近一家小吃店,准 备好好享受一顿美味的早 餐。忽然,“砰——”,我一扭头,看到了这样一出闹剧: 一个年轻人,二十来岁吧,头 发抹得油亮,西装穿得笔挺, 气急败坏地训斥着他旁边的 一位擦鞋女人:“你瞎眼 啦?”看年龄,那妇女足可 以当年轻人的妈妈了。她黑 黄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诚惶 诚恐地佝偻着腰。原来,这 个年轻人一边吃面条,一边 雇妇女擦鞋。那妇女擦鞋时, 不知怎的,竟将年轻人手里 的面条弄洒了,一碗面条全 扣在自己右手上。她污黑的 手变得油腻、通红,也不知 烫伤了没有。年轻人身上大 概是溅了几点油…  相似文献   

6.
尚顺顺 《可乐》2010,(12):16-17
一个屋檐下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妈妈吵崩了。赌气从家里搬出来后,我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个单人间。我租的房子在11楼,是顶楼。对门我一直没见过,听说是一个以擦鞋为生的女人。我想,我大约不会与她有交集。  相似文献   

7.
当初老公追求我的时候,我是不甘心的,他什么都好,就是离过一次婚,这一点让我如鲠在喉。他诚恳地说那是他无法改变的过去,只希望我们有好的现在和未来。思来想去我还是接受了他,毕竟,瑕不掩玉。不过结婚的时候,我勒令老公清理了过去所有的痕迹。前天上班出门前,老公照例擦他的皮鞋。我猛然发现,擦鞋布是女  相似文献   

8.
翰皇居是我们这座小城最大也是装饰最为考究的鞋店。两年前,我在这里买了一双新鞋,顺便想打理一下脚上的那双旧的,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大哥,我给你擦一擦吧。看他一脸的诚恳,我坐了下来。我从来没让别人为我擦过鞋,见他蹲在我的面前,我有些惶恐,说,这不妥吧,我这样高高在上的,不尊重你。他看了看我笑了,说,大哥,你让我擦鞋,我挣了钱养家糊口,就是对我最大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天津女孩王力红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两年,辞去公司文员的工作,做起了“擦鞋匠”。在之后的3年里,她凭勤奋和诚信经营,赢得了顾客和市场,接连开办了3家擦鞋连锁店,如今会员已突破了2000人……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日报》报道,安徽来南京打工的郭兆松,在以擦鞋谋生的同时,并没有满足每天10多元钱的收入,而是研究起擦鞋小窍门。经过3年多摸索,他自创了蜡上光剂、电吹风烘鞋等小发明。如今他在南京已大有名气,一年营业收入达10万元。目前他已准备在南京开3家连锁店,把生意做大。在大城市,擦鞋匠有很多,  相似文献   

11.
正现时,这事恐怕令人难以置信,但的确是我一段至今还难以忘怀的亲身经历。上世纪50年代初,我有幸考入一所离家近30公里的市中学,户粮关系便随同录取通知书一起进了城。我在高兴之余却又犯了难,家里三亩薄田,人多劳力少,温饱都成问题,每期学费靠东挪西借还难以凑齐,那还有多余的钱交伙食费。于是,我就寻思用什么法子挣学费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一个刚进城的农村毛孩子又能干什么呢!为难之际,有位学长知晓后很是同情,他家是城市贫民,小时曾擦鞋  相似文献   

12.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易立竞 《可乐》2008,(11):52-52
陈可辛说:"在香港演艺圈,我只会管一个人叫大哥,这个人就是曾志伟。今天的香港电影圈,起码有一半比他年轻的导演是他帮过的。我觉得电影圈没有一个人会比他更无条件地去帮人。他是一个永远不计较自己会得到什么的人。不论什么人找他,他都会帮忙。他就是为了帮别人而生的。"  相似文献   

14.
郭文婧 《社区》2012,(13):4
5月15日,深圳市25家市直机关的公务员走上街头,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在深圳华强北商业街上,公务员免费擦鞋服务人气很旺,还有两名老外过来享受免费擦鞋服务。一名公务员称擦鞋服务可以方便和市民交流,更贴心。(《中国青年报》5月21日)——对深圳市的公务员走出办公室,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的实践,应该给予充分的  相似文献   

15.
丁宁 《新天地》2013,(1):39
丁老师:你好!我这几天很着急,儿子在网上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比较投缘。儿子说他的女朋友想搬到他那里住,问我是否同意。他现在一个人住在城里我家过去的老宅子里。我心里非常矛盾,这姑娘条件很好,不但长得漂亮,家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8,(4)
父亲一个人在家,有了问题想不明白,就打电话给我。冬天的时候他问我,安安,你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也没有嗅觉和知觉?对于这样奇怪的问题,我知道不需要回答,只要回问他怎么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了。然后他的兴致便会突然地提上去,讲起他一个人逛街,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8,(9)
我一直为这件事难过,我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一个人,我却欠了他一个称谓——一个本应是至亲的称谓。他是我的继父,我是在6岁那年拥有这个父亲的。拥有  相似文献   

18.
好婕 《人生与伴侣》2009,(12):48-49
老公得了神经病 我喜欢上网,上网让我学会了一个词:极品。我觉得我老公张峰就是极品。他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每天不上班,沉迷网络和麻将,吃饭要送到他手边,若遇到他“犯病”,他就两眼呆滞,一言不发,或者突然蹦出几句让人毛骨悚然的句子……他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睡眠区的尽头是巨大的落地窗,窗外闪烁着夜伦敦流光溢彩的点点灯火。【7个救助中心】圣诞节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英国旅行,住在伦敦一家廉价青年旅馆的六人间里。我到达时是平安夜,屋里已经住进了两个人。一个是黑人小哥Prince,我问他来自哪里,他立刻把肯尼亚护照、意大利护照和英国政府签发的工作许可证拿出来给我看,我被这种直接掏证件的自我介绍方式震撼了。另一个是善良的威尔士小伙子Jason,他是来伦敦为Crisis这个慈善组织做义工的。  相似文献   

20.
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