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汪曾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远离庙堂,与当代主流文化也保持着距离,驻足于民间这块自由广阔的空间里深耕。民间意识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特点,表现在小说中诗意的民俗风貌、诗意的小说语言、诗意的民间人物等方面,作品着力于营造出一种自在的民间生活形态,构建出诗意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2.
民俗与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作为民众集体程式化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不仅是文学起源的中介,也是文艺样式的渊源。作家文学取材于民俗活动,文学的发展也无不与民风民俗相并。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与文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再现生活时,总是离不开真实的民俗生活;作家描写人物或事件,也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民族生活的习俗。因此,民俗生活理所当然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综观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民俗内容始终贯穿在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与环境氛围之中。从民俗角度看,现代市井风情小说可说是特定社会领域的民俗以文学文献方式所作出的间接展示;从文学角度看,是具有"市井"民俗色彩的特定内容构成了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题材特征,这也是现代市井风情小说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根源。不少作家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用心灵的感悟去体认市俗风土人情,开启市井风情的情感与艺术空间,从而指向社会、人生的不同层面,传递出作家自身的人生感悟与审美情趣。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武汉的花楼街,江南的水乡,南国的港湾,所有这一切都凸现出浓郁的市井民俗特色,充分体现了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和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民俗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又构成创作的内容本身。胶东新时期以来的乡土题材小说造就出的文学"胶东"中,民俗书写构成了小说的审美风格和美学价值。特定的民俗形式、特定的民生内容,又折射出特定的地缘文化精神。社会现代化引起民俗变更,也带来乡土小说视阈的新变。新时期以来胶东乡土题材小说中的民俗书写,坚持知识分子的大地民间立场,体现乡土民间关怀,实现了精英与民间的对接,解决了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及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统照并非乡土作家 ,但其小说创作所散溢的北方乡土气息 ,即文学史谓之的鲜明的地方色彩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态渗透在作品中。民俗可以从生活中分离出来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艺作品反映的生活。因而它在文学作品中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内容 ,担当起灵活多变的文学功能、审美功能。笔者即从民俗文化学视角 ,通过抽量分析王统照小说《山雨》中的民俗事象 ,以探求民俗与文学之间的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浙江分会第二届年会于六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金华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浙江分会、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理论研究室、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中心论题是讨论新时期浙江籍作家的小说创作。参加这届年会的有该研究分会会员、文艺理论工作者。大会还特邀浙江籍作家杨佩瑾以及浙江省的小说作家和中青年作者肖容、张廷竹、叶林等同志参加。年会这重对浙江新时期小说创作概况,尤其是对本省有影响的中青年作者创作的考察上,在理论上总结、研究、分析他们的得失和成败,研究文艺理论工作者如何为本省中青年作者  相似文献   

9.
采风观俗,自古而然。民俗,乃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风尚与习俗,它包括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礼仪、迷信禁忌、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传承习惯等。民俗学与文学渗透,是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特征。反映在新时期散文创作上,是散文家民俗意识的趋强和民俗的艺术化。在散文家笔下,民俗作为审美对象,它既是一幅幅色彩斑娴的风俗画卷,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显现,在这样两个方面,都贯穿着创作主体对民族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文艺民俗学研究才会融贯民俗学和文艺学两大学科,形成一门名副其实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初,苏联文艺界提出“写真实”和“积极干预生活”的口号之后,从“尊重人的价值”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人道主义问题,人道主义又成了苏联文学的主潮。在这些文艺思潮的影响下,肖洛霍夫发表了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创了战争文学的新时期。这篇小说发表之后有一大批参加过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评论家称之为“前线一代”的作家在苏  相似文献   

12.
《黑骏马》是一篇反映草原游牧文化的“文化寻根小说”,其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上都有独到之处.是专业文艺与民俗学相结合的一个较成功范例。小说在人物塑造、结构与情节构建、环境描写语言三个方面都运用了民俗的方式和效果,尤其是对蒙古古歌《钢嘎·哈拉》的使用,成为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突破以往的固有模式,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对之进行客观的总结,于今后小说创作的发展,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概括地说,新时期小说在艺术探索上的收获主要在于: 一、“人学”内涵的廓大文学是人学。但是以往的小说在对“人学”的理解上是有缺欠的。绝大部分作品注重情节、故事,偏重铺写生活过程的外在层次,相对忽略了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因而常常使作品中的人物缺乏独立的美学价值。“文革”中,“帮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更只是诠释特定政治概念的符号,毫无作为正常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在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刚刚起步时,作为一个小说革命发难者闯入文坛的。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是在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他初期的小说是在“荒淫惨酷,军阀专权”的日本岛国里写成的。回国以后,他又陷入了失业的窘迫之中,受着贫困的煎熬。而且,当时又正处在五四运动的落潮时期,这些不能不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生活环境和作家所接受的文艺思潮,对作家的审美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对他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也有极大的影响。身处异国他乡,受着民族歧视的郁达夫在觉醒之后,所最先感受到的是民族压迫和个人的灵魂被封建传统观念所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梳理文艺民俗学研究史的基础上,对当前文艺民俗学研究提出四条反思意见:意识形态维度缺失,符号维度缺失,学科身份模糊及理论主义。进而提出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三十年来的"鲁迅与民俗"研究,从鲁迅作品中的民俗表现、鲁迅与民俗学学科的关系、民俗生活对鲁迅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体现了时代的意义,并从更多的侧面解析了鲁迅之所以成为文学巨匠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与实践 ,使其成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的开拓者 ,是 2 0世纪初民俗学与新文学相结合运动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8.
在后新时期文学格局中,周梅森政治小说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景观并代表了主流文学的中坚力量。从创作背景上看,周梅森政治小说是时代生活、文学演进与个人情怀交互作用的结果。周梅森政治小说既承载了主流文化的精神,又彰显着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其写作意义在于实现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良性循环,超越了以往的政治生活的书写模式与一般反腐小说的主题模式,标志着中国政治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新时期小说的创作类型,而且促使新时期小说在审美观念上发生变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王蒙、莫言的小说创作可谓代表.从文学史角度讲,他们小说中的意识流经历了一个从理性规范到感觉发现的流变,这一流变又促进了1980年代文学对"人"的发现与表现,促进了新时期文学中人学观念的复生.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婚外恋小说是新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 ,新时期婚外恋小说较之“五四”以来的婚外恋小说 ,有两个明显的进步 :恢复和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小说观 ,出现了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小说。同时 ,在创作主体 ,文学形态和审美对象方面都有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