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是残疾儿童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他们提升文化水平、走向自立、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残疾儿童实行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存在理念不到位、社会福利政策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应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努力完善我国融合教育制度。一是转变理念,营造融合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以政府为主导,持续推动政策创新。三是以需求为本,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64-168
我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离土不离乡"的农民是"人的城镇化"的主体。这些新市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融贯性的功能。但由于现有政策、学校资源、政府责任等方面的原因,其平等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予以完善:政府提供资源大致均等的"就近入学"学校;加大财政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借鉴教育券理论来确实履行法定义务;与此同时,应将既有的成功经验法制化来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虽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并未明文提及学前教育,但是,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仍然可以证明这些国际条约确立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国际法上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在本质上具有多重属性,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自由的权利以及免受不人道惩戒的权利等内容。依据国际法的规定,我国有义务将相关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纳入即将制定的《学前教育法》,促进和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4.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受教育的待遇(质量)的平等。本文针对我国公民受教育平等的内涵进行了概念上探讨剖析,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受教育权平等的发展确立,最后则结合平等的具体内涵,对目前我国在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其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提供教育设施以保障其实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扶持义务,不仅可作为补充受教育权的宪法论述,而且可被视为国家追求的目标和责任,因此具有最高位阶的客观法效力,能够对国家权力产生法律约束,有助于平衡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中庸之道。宪法的国家教育目标务款要求立法机关积极作为,完善教育立法,充分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91-19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排除公约的适用,但该条款未明确公约的排除方式,因而法律选择条款是否能默示排除公约适用,学界对此分歧明显。公约默示排除存在适用的可能性,但双方当事人默示排除本公约的意图必须是明确和真实的。基于此,双方当事人笼统选择缔约国法律、选择非缔约国法律或选择缔约国具体部门法的法律效果有所不同。法院或仲裁庭应通过公约第8条的解释规则,判断当事人默示排除公约意图是否明确,以期实现法律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民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途径的限制,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问题遇到了很大困难。因此,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应有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使公民平等地行使、享受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平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但教育公平的实现,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制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推进教育公平,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本文从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应符合何种要求的角度出发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我国反腐败法律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专门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现行反腐败法律的规定是不同的。国际公约的生效实施,有赖于与各国国内法的协调。完善现行法律的规定,是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法义务,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权法与我国的死刑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保护生命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并已成为了国际人权公约一项重要内容。二战后国际组织通过起草与制定国际公约来限制、废除死刑的适用。限制死刑直至废除死刑是国际公约对死刑的基本态度。在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后 ,遵守《公约》的要求将转化为我国的国家义务。我国应及早对现行死刑政策进行调整 ,为《公约》在我国的生效实施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的就业优先权是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的一项重要措施。残疾人就业优先权的基础是平等权,具体来说是平等原则中的"补偿原则",即"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处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我国在残疾人的就业优先权的立法方面应当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1.通过正式立法明确这一权利;2.应当要求所有单位都尊重这一权利;3.扩大这一优先权利的范围,即对残疾人不仅要优先录用,而且在裁员时要优先留任;4.应当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5.增加侵犯残疾人的就业优先权时残疾人的救济途径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美国身心障碍学生评量调整的法律依据、定义、实施及影响考试表现的相关研究做进一步探讨,使其对我国的身心障碍学生的学业评价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村老年残疾人是一个多重弱势群体,自养能力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使他们普遍面临经济困顿、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缺乏等多重困境。随着城市化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将愈加突出。在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的养老问题。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兼顾当下与长远,强化政府责任,多种措施并举,使他们老有所养,能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为使我们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主要是:提高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一治国基本方略的认识;坚持和促进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实践;从严治党,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积极借鉴并及时总结中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总供给划分为全总供给、意愿总供给、现实总供给和闲置(过剩)总供给;将总需求划分为全总需求、意愿总需求、现实总需求和闲置(过剩)总需求。论述了各类总供给与各类总需求的相互关系,认为现实总供给恒等于现实总需求,其他类型的总供给与其他类型的总需求则经常不相等。认为应以现实总供给与现实总需求的量,作为判断一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标准。各国在任何时期里的总供求都是均衡的,但是,存在着高质量均衡与低质量均衡的区别。具体地讨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总供求是否达到高质量均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按照“人的尺度”和“对象的尺度”活动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真理既是认识的范畴 ,又是实践的范畴 ,真理的探索必然也要贯彻这两个尺度。真理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能动性 ,客观性和能动性是真理的两重特性 ,它们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不可分割。突破传统真理观的局限 ,对世纪之交人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的中央商务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商务区(CBD)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CBD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一是政府为提升形象,不顾城市基础条件;二是开发商为牟取暴利,炒作概念;三是各城市CBD各自为政,盲目效仿国外模式,重复建设,结构单一等。我国中心城市在规划建设CBD时,应借鉴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同时适应现代化商务发展的需要,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CBD。  相似文献   

18.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 ,近年来由新闻侵权引发的民事诉讼越来越多 ,引起了出版界和法学界的极大关注 ,人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新闻传播日益发达、受众及影响日益广泛和复杂的情况下 ,对新闻侵权诉讼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进行研究 ,以避免该类诉讼的发生 ,并协调相应的民主与法治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新闻侵权特性的分析和对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的探讨 ,试图提出判断新闻报道免责与侵权与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宁夏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要跨越式发展.宁夏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对跨越式发展这一战略要有所作为,要对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推动宁夏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广泛而更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要能更好地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当确立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根本性这五大原则。由此,共富、和谐、正义、为民、爱国、创新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