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滚做”     
制义修辞形态受到命题方式、经学观点的直接影响,也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和文章风尚息息相关。明清时期,乡、会试制义文的命题方式经历了一个从冠冕正大、语意完整到逐渐出现语意不完整的小题的变化过程;而经学思潮方面则出现了对朱熹集注持审慎态度的经学观点,这些都对制义修辞产生直接影响。“滚做”是一个制义修辞术语。它既是对文章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晚明科场命题方式的回应。它初现于嘉靖时期,盛行于万历时期,并在清代制义写作上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深入概括。它以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晚明以来制义文的美学形态,也呼应着时代的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义为社会思想道德的一种准则。商人应以义取利,以义制利,以义来规范经商行为。明清商人中有很多良商善贾,他们重然诺、崇信誉,诚实经商,善于经营管理,行仁义、致中和,勤俭、节约、敬业、乐群,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清商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商业经营规范与职业道德趋同,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存在被动形式和使役形式使用一个语法标记的现象。通过对两者的完整形式"(S1)+P+S2+VP+(N)"结构发展过程的探讨,能够了解到这种结构可以表示使役和被动用法的原因。使役形式向被动形式的转化有三种途径,分别与致使义、忍让义、受事主语句有关。其中,致使义的产生是非常关键的,在明清时期产生了大量同时兼有致使义和被动义的用法,说明致使义是使役义向被动义转化的主要中转站。但致使义并不是必然会向被动义转化,唐宋时期"教"、"使"就有了大量的致使义,但是兼有被动义的用法却很少。明清时期才大量出现兼有两种含义,并且南北方使用上有明显的倾向性的不同,说明致使义产生被动义受地域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确实是受到元代蒙古语以及清代满语这两种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性文摘     
王雪萍在《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撰文《明清“义婢”现象解析》中指出,明清时期关于“义婢”的记载较前代明显增多,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义婢”现象具有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明清时期的“义婢”称谓是当时特权阶级掌握的话语权体系下的系列产物之一,是指在主婢尊卑及隶属名分投射下对主人实践义行的婢女。“义婢”称谓的形成与该时期“义”之内涵相契合,此时“义”已被蒙上了浓重的忠君、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李向德宗教僧纲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央封建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统治形式。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宗教僧纲制也以不同的形式传入土族地区,并很快被统治者所采用,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相似文献   

6.
以广告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活用成语为例,对这些活用成语中的修辞手段展开讨论。以是否改变成语的四字格为依据,成语活用中的修辞手段可划分为语音修辞手段和结构修辞手段:前者包括同音替换、非同音替换和押韵三种方式,后者分为成语扩展、成语紧缩、成语拆分和调整语素位置等四种方式。成语活用具有先决条件,随意篡改成语有碍语言规范。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段,可以促进成语的良性活用。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1,(1):87-95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够完成或回答这一小题的最佳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作了分析与论述。明清时期盐法屡经变迁,自明洪武初年开中法(商屯)实施以来,中经开中折色制、盐政纲法(纲盐制)、票盐制、循环转运法。·这一历史性的演变,从体制上促使了扬州盐商群体的产生、发展、兴盛、中衰与回光近照,以至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9.
阶层划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孔子的阶层美德伦理以"士农工商"四民的职业划分为现实根据,同时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等级划分进行了生产、分配、消费上的经济规定,并为每一阶层的利益追求提供了价值标准,使其在追逐现实利益时,也依然能够保持对义的坚守。以此在规范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能跨时空、超阶层地为现今社会结构的完善与义利关系的统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台湾原住民类别的界定以日据时期为界,可划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明清时期的民间与政治性分类,其施动者主要是文人政客,类别的结果显得杂乱无章,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没有科学凭据;后一阶段是日据以来的学术性分类,其分类者是学有专长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类别的依据为语言、文化、体质等民族特征。学术意涵浓厚。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佃仆制是一种具有严格隶属关系的租佃制度。佃仆制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广东、福建等省的某些地区,尤以皖南的徽州地区为盛。徽州府在明清领有歙县、祁门、休宁、黟县、绩溪、婺源等六县。本文根据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佃仆文约、地主账薄、家规宗谱,历史档案,结合其他历史文献和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特色主要有:一、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二、明清时期占绝对优势的海外贸易受西方排挤,但仍有物美价廉的竞争实力;三、明清时期,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以禁为主,实际的海外贸易不乏出现高潮;四、明清时期把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13.
评《汉语修辞学史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廷虎、李金苓两位同志合著的《汉语修辞学史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史纲》),是一部多角度的历史的创新的汉语修辞学史.一写修辞学史,倘以修辞学家为主来写,对于每一时期的修辞学与另一时期的修辞学,它的发展变化就不容易说清楚.宗、李两同志的《史纲》就不是这样.如第七章《修辞学的发展时期》(上),讲明代的修辞学,第八章《修辞学的发展时期》(下),讲清代的修辞学.《史纲》讲明清两代的修辞学,先讲"明代修辞理论概说",分为"戏曲修辞论的新进展","小说修辞论的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明清歇家研究》中,作者将歇家定义为一种以"提供住宿与贮存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商业经营模式,并描述了它在明清时期向税关、赋役、仓场、司法等地方行政领域渗透的过程。它是行政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以其综合化的经营模式成为地方社会权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对明清商业化进程中歇家群体活动的多方面考察,展示出社会结构作为一种过程的不均衡状态是如何在相关行政制度的运行中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具有鲜明徽商特色的正余利制是明清商业利润分配制度之一,主要存在于两权分离或适当分离的合伙组织中。正余利制合伙组织中,商人资本分为原本和存本两种,原本来源于原始资本及其利润,而存本是除原本外存在于商事活动中的资本,来源有两种,一为追加资本,一为原始资本及其利润。原本采取正余利制分配方式,除正利外,还参与余利分配,而存本则按照额定利率计利,不参与余利分配。年度结算时,正利按照年度初原本数分配。商事经营过程中,商人支取原本需补还所得正利;经营中发生亏损或债务,由原本分担责任,存本不需承担。正余利制合伙组织中,商人原本和存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本。明清时期,商业经营体制不断推陈出新,正余利制是在包利制基础上演变而来,官利制则由正余利制演进而来,合伙组织中的正余利制和合股组织中的官利制也是两种不同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仓巷百米之外的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殿宇式古建筑群朝天宫向南至七家湾、仓巷等处,曾是明清时期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早也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多次提到的一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悠久的造纸和制墨业奠定了印刷术在中国起源的物质基础,摩拓与印章则构成了印刷术的技术条件。起源于唐朝初年的印刷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唐朝雕版印刷初步发展时期,五代至元朝雕版印刷全面发展时期,明清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井用时期。每一时期在技术改进、出版内容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印刷中心。印刷术起源后在东亚迅速传播,在西亚则传播缓慢,这是因为东西亚间存在着地理位置、宗教禁忌及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唐·女诗人薛涛为诗一生,但流传至今的不足百首;然而薛涛诗的版本有数十种之多,几乎每一个研究者在"梳理"薛涛诗时,都会形成一个新的版本。本文参考不同版本,依据现存薛涛诗初略地划分为"青年时期诗作、中年诗作、上节帅诗作与晚年诗作"等相对"集中"的四个部分(时期)。  相似文献   

19.
荡地是明清时期苏北沿海制盐业与垦殖业的基础。沿海荡地为煎盐提供了燃料,也便于就近取用海水,盐产量与荡地的多寡有直接联系。随着海岸线东迁以及淡水冲刷,原有荡地盐碱含量逐渐降低,垦殖业具备了发展条件。明清时期,荡地淤涨或圮坍对苏北盐业、垦殖业以及税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与汉语在语音结构方面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与汉语在语音结构方面的异同张立玉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特定的语音系统和特有的发音规律。比方说,有多少个音位、音节的划分,用声调来区别词义,用不同的重音位置来区别词或语的意思,用语调来表示说话者的态度或口气,等等。英语与汉语并非属于同一语系的亲属语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