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素以意识流小说的创作饮誉20世纪文坛,但意识流并不能涵盖她艺术探索的全部范围。晚年伍尔夫逐渐形成了一种公众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日常历史观的宣扬和对集权价值观的异化性的揭示成了其后期小说创作的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形式。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标志着伍尔夫晚年再次成功地超越了自我,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艺术飞跃。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与女性小说之关联是一个有待开拓的课题.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者身份与她对意识流小说的创新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考察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我们看到女性小说勘探女性自我世界的深层隐秘与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对象有相通之处;女性小说"自白式"的话语方式与意识流的形式特征有一致性.意识流为女性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女性小说在寻找自己的"飞翔"姿态中创造性地化用了意识流艺术.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浓厚的抒情特色不仅源于作者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技巧,更是文字叙述与音乐叙事珠联璧合的产物。本文从音乐叙事结构,意象的主导动机,节奏性语言和风景描写的听觉叙事这四个方面对小说的音乐叙事特色进行认知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在小说写作诗歌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在创作实践中,伍尔夫小说的诗歌化特征具体表现为诗的透视法、抒情性、象征性。其中尤以抒情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超出一般小说的浓郁诗意贯穿始终。抒发情感是艺术的起源,是诗的灵魂也是诗化小说的一个首要的审美特征。伍尔夫感情充沛的天性在这种文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继《雅各的房间》和《达洛卫夫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意识流小说。在此部小说中,伍尔夫基本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常使用的全知全能型叙述者,改用间接内心独白,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从人物主观角度进行叙述,并不断变换视角,使得叙述呈多元化展开。文章主要从叙事的主观性和叙述视角来分析探讨《到灯塔去》的叙事技巧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达洛维太太>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意识流小说,充分体现了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创作技巧.文章运用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批评方法,从空间并置、多视角叙事、印象主义手法等方面探讨<达洛维太太>的艺术特征,认为其是一部具有空间形式的小说.空间技巧的引入扩充了作品的艺术容量和思想内涵,拓展了小说的审美功能,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的探索。论文主要围绕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作者从伍尔夫小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性,叙述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伍尔夫小说有代表性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9.
《邱园记事》中开创的是多组人物形象的意识流文本创作方式。小说借助"邱园花坛"来组合、叠合多个人物组合的意识流,在这里,"邱园花坛"就是伍尔夫用来组织意识流的"主题道具",她依靠这一道具,向读者展示了邱园里男男女女的内心意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主题逻辑。本文通过对《邱园记事》中"主题道具"现象剖析,对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做了一个文学性反思,以反拨当前伍尔夫研究、现代派文学研究中一味重视文化意味而非文学意味的探寻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实验性小说极大影响了现代小说的发展。伍尔夫为了追求小说的"真实",调用自己丰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小说文体进行了大胆实验。《墙上的斑点》表现出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意识流"技巧,而同时期的《邱园记事》的实验性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注意和讨论。本文试从色彩和光线、叙述视角变化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讨论伍尔夫在这篇小说里对绘画技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锋作家,其作品具有广泛的探索空间和研究价值。选取伍尔夫早期实验性小说《墙上的斑点》,结合语用学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墙上的斑点》中各类指示语进行解构,使读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脉络,并验证指示语在意识流小说建构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维吉尼亚·伍尔夫提倡只有心灵的感悟才能把握生命的本质,这与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学说不谋而合.伍尔夫文学作品与伯格森哲学学说具有共同的现实基础,此外伍尔夫的艺术创作中鲜明地体现了伯格森的时间学说以及直觉主义认识论.因此,当结合伯格森直觉主义哲学学说去欣 赏、解读伍尔夫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好地穿透表面现象,把握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影响极大,她的小说以新的内心话语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宣告了崭新的小说美学原则的确立.在小说技法上,她纯熟地运用绘画的"构图艺术"、宏观的透视方法、主导的象征意象来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功能;她通过"内心独白"和"诗化小说"来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形象,构筑小说的独特意境,赋予小说美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183;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指出其意识流手法契合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心理特征,从而疏离了主流写作传统,达到了一种解放的自由境界,是女性创作的典范;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最早的男性作者笔下的关于女性人物和女性作者写作的探索,乃女性主义批评的源头。同时,伍尔夫战前为妇女投票权的努力及作为“女性合作协会”参与者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指出其意识流手法契合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心理特征,从而疏离了主流写作传统,达到了一种解放的自由境界,是女性创作的典范;而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最早的男性作者笔下的关于女性人物和女性作者写作的探索,乃女性主义批评的源头.同时,伍尔夫战前为妇女投票权的努力及作为"女性合作协会"参与者的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7.
《达罗威夫人》中的叙述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最重要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 ,是现代小说形式革新的先锋人物。她的文学思想变化与她的小说形式创新密切相关。本文以其重要作品《达罗威夫人》为文本 ,以小说叙述视角和表现人物话语的引语方式为焦点 ,着重分析以她自己独创的隧洞挖掘法来表现人物意识活动的一系列叙述话语 ,从而阐明伍尔夫的创作对现代小说叙述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阐明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心理叙事、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多重聚焦、心理时间与现实时间交织等叙事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了一个基于及物性分析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的认知叙事学理论框架对小说的以上叙事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及物性分析确定叙述对象,叙述者角色是理解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的线索,文本世界指示转移和心理时间引发的文本世界套层和转移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关键,为意识流作品读者阅读过程的认知做出了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达洛卫夫人》被认为是伍尔夫意识流技巧运用得最好的作品,文艺界向来对其创作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本文拟从文学批评的二项对立出发,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刻画以及艺术技巧的二项对立作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当时风行的社会规范并不鼓励女性进行创新性写作的情况下,为了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伍尔夫在前期的写作中尽可能隐匿自己的女性观点,遵从传统的写作规范,曲意迎合男性的价值观念。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伍尔夫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探索达到了新的境界,加上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使得她在创作时不必再考虑其商业前景,进而为其自由表达思想奠定了基础。从1932年起,伍尔夫曾多次自称为“局外人”。“局外人”是相对于处于主流、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着权威、掌握着发言权、拥有权力和地位的整个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