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几种观点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的城乡经济基本上是在相互隔绝的经济环境中发展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为生活费收入,农村居民为纯收入)若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比较,1952年为30∶1,1957年为322∶1,1978年为237∶1,其差距始终在2倍以上。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明显缩小,由1980年的229∶1降为1984年的171∶1。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与发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到1994年扩大为286∶…  相似文献   

2.
顾骏 《社区》2012,(24):9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首次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2011年,这两者的实际增速分别为8.4%和11.4%。按照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的变化趋势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在经济增长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按照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滴流效应”假说,当前河北省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必然的经济现象,而且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会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大程度的发展,并最终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到合理水平。为验证这一观点能否解释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状况,论文选用《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1991年到2005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出了与假说相悖的结论,即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不能通过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有所缓解,而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阻隔才能使其缩小。  相似文献   

5.
<正> 城镇就业继续扩大。“七五”时期安置待业人员2070万人。全国职工人数增加1631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增加1020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增加250万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90年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150元,比1985年增加1002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二点五;如包括工资外收入和就业面扩大因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四点一。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四点二。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三点一。人民的健康状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民收入倍增是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采用统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收入来源、收入差距等方面对我国农民收入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规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呈现出稳健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65%;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纯收入占据主体地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纯收入与转移性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东、东北、中、西部四大地区农民收入虽逐年增加,但区域收入差距显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其增长速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从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转移性纯收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据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1992年,在农村居民当年收入普遍增加较多的基础上,农村居民储蓄存款明显增加。一、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特征1、储蓄存款高于纯收入增长,储蓄收入比提高199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额达到124元,比上年增加25元,增长24.6%,比同期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8.
生活数字     
《社区》2012,(1):7-7
我国城乡收入差达到3.23倍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构建了一个包括人口和收入在内的多变量模型,具体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并利用1978-2011年的收入和消 费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人口比重和城乡人均收入比两个衡量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因素对总消费的贡献。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对总消费水平的影响明显超过农村;随着城乡收入比的扩大,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都能够促进总消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城乡差异,选取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关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表明,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基于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构建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固定效应变截距动态模型,结果表明:以2000年为基期,中国城乡居民平均自发消费水平为376.53元,当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41,上一期消费对本期消费带来的"荆轮效应"为0.40。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均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呈逐年增长走势,但同期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却呈不断扩大的走势。在按收入水平进行五等分组的同一收入阶层中,北京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之绝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收入阶层越高,两者之间的人均年收入之绝对差距扩大得越大;同时北京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越低的,其人均年收入的相对差距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1990-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自发消费为94.87元(以1990年为基期),边际消费倾向大约在0.63-0.74之间波动,即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00元,将有大约63-74元被用于生活消费支出。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呈逐年提高、增长速度加快的趋势,但与城镇居民相比,消费和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当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程度等角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劳动者素质、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愈益明显。因此,地区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全体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等差距也随之逐渐拉大。从测算数字看,我省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仍处于绝对平均区间,差距程度低于全国。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增长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人均1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元,增长9%。 一、医疗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近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2162元增加到2003年的2622元,年均增长4%,而同期医疗费用支出由68元增加到113元,年均增长1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1%上升到4.3%。 二、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大幅增长。在2003年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中,购买药品  相似文献   

15.
论文根据我国GDP增长和农业发展的趋势 ,应用农业比较生产率分析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人口数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之间差距的关系 ,其主要结论是 :若每年转移农业劳动力 6 5 9万人 ,在 2 0 3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与 2 0 0 0年相等 ;若每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为零 ,在 2 0 3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 3.4 8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计委等部门草拟了北京市到1997年底实现小康目标的指标体系: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600元(现价)。按人民币与美元1:8.5的汇率折算,为人均16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6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00元(全国标准分别为2400元和1200元)。 三、第三产业比重为50%(全国标准为33.3%)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 全国农村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1978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1995年达到第一个顶峰,基尼系数由0.21扩大到0.34,扩大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扩大0.8个百分点。1996年基尼系数下降为0.32,比1995年下降2个百分点,恢复到90年代初期水平。随后差距开始逐年扩大,1999年的基尼系数为0.34,恢复到1995年的水平,2000年的基尼系数达到0.35,2003年的进一步扩大到0.37,比1995年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后的第8年,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对其波动的贡献份额也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冲击对财政支农支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10年的影响最大,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9.
新政新知     
《社区》2012,(34):6-7
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1月8日上午公布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1985-2008年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偏离长期均衡时各自的调整力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长期均衡偏离反应的速度要慢于农村居民,但是其调整能力要明显强于农村居民.通过进一步测算不同收入层消费偏离的调整力度,发现在消费与收入的长期波动趋势中城镇中等收入层和农村中高收入层的调整潜力要高于其他阶层.因此,当前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着力点应努力扩大我国的中产阶级比重;刺激消费的政策重心在城镇居民中应瞄准中等收入层,在农村居民中应瞄准中高收入层,并应合理利用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发挥消费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