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上海大学材料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现为上海科技馆工作人员。受疫情影响,刚过去的一年被很多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我不这么认为。从2019年9月开始求职到最终确定工作,我收到了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回顾自己的求职经历,我觉得只要有心,做好充足的准备,机会其实比想象中的多。在这里,我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求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毕业了,一下子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这是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们常为之心焦的事儿。应届毕业生求职途径一般有几种:通过院校招聘会或毕业办老师推荐。毕业生自己上网、看报纸求职:毕业生家长通过亲戚、朋友、熟人  相似文献   

3.
最近奔波于各式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发现,在一些单位的求职应聘登记表上,除了"家庭关系"一栏外,还多了项"人脉关系",这可苦了不少应届毕业生。作为刚开始找工作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人脉"。尤其是一些外地学生,人生地不熟的就更谈不上拥有"人脉关系"了。面对"先说说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人脉关系"的提问,毕业生们不禁反问:除了个人能力外,难道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求职门槛?而据那些招聘单位介绍,他们公司对员工的考核是与业务绩效挂钩的,或是公司创业不久,非常需要能带来诸多社会关系的员工。  相似文献   

4.
当前应届毕业生正陆续开始求职、应聘行动,在关注他们就业的同时,一些仍未找到工作的"求职往届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经历了一年的求职期,至今未能在社会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面对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高职院校临近毕业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旅游类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女生的择业焦虑在总体水平和在焦虑表现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在焦虑源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女生似乎更容易因为职业预期、求职技能、职业能力、求职资源和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6.
正毕业是道坎。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讨论尚未落幕,2014年高校毕业生"更难就业季"的统计数据已经新鲜出炉——据媒体报道: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沉重的就业压力面前,各路人士再次开始给大学生们进行一年一度的"就业指导",媒体也再次一年一度地报道各种就业励志典型案例——有人每天极为辛苦地在各地奔波参加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风暴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而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那么,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该怎么求职?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时存在法律风险,其表面原因在于毕业生自身维权意识淡漠、维权能力欠缺,而深层次原因在于高校法律指导功能的缺失.因此,拓展就业指导的法律内容、深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师资水平、尝试建立毕业生法律援助服务、全程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应当成为当前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求职地图     
在本栏目,“求职地图”为你解析上海5大就业板块及未来走势,同时,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提供了10 类应届毕业生热门岗位介绍,为你成功择业、就业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0.
“招,还是不招应届毕业生?”这个问题每年都会困扰着人事经理。如今的我已是公司人事部门中的一员,回想当年走出校园、初入职场的种种情形,一路走来,对于应届毕业生为什么会遭遇一些企业冷落,感受到了很多,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虽然如今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的文章很多,但在这里,我只想就自己的求职和工作经历来谈一下,希望能给刚进入职场打拼的同学和即将就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应届毕业生的身上到底有什么毛病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1.工作不踏实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很多应届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总是单纯地觉得自己的薪水应该高点再高点,公司应该大点再大点,于是对于第一份工作,很多人只是把它当作了跳板。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应届毕业生入职后,普遍表现不踏实,总是在伺机找寻下一  相似文献   

11.
《成才与就业》2023,(5):F0003-F0003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网友对于就业季的形容,从“最难”升级成了“最‘卷’”。那么,在最“卷”就业季,毕业生应如何求职?在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指导下出版的《成才与就业·学生发展研究》专刊中,来自7所学校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里,摘录其中4位教师稿件中的重点与亮点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时光转眼间即将逝去。站在熟悉的校园门口,即将踏入社会的你心情怎样?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改变,不少毕业生开始抱怨就业形势的严峻,对找工作充满了恐惧,经历几次面试铩羽而归便抱怨:"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可是难与易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要哀叹就业形势的严峻,也不要抱怨社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偏见,机遇永远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踏上求职的征程前,你应该提早做好找工作的各  相似文献   

13.
正又到一年毕业时,每年6月,有多少应届毕业生挥别菁菁校园,踏上职场。在这个求职高峰期,很多在校生来信要求体验职业指导师岗位。在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向本刊敞开大门,提供了一天的"职业体验日"活动机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肖霞有幸走进就业促进中心,体验了一天职业指导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金三银十”,按照往年规律,每年3月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而今年的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2008年末,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波及全球各个领域,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国内外许多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也使得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高职院校临近毕业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其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方面差异显著;和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相比,全量表就业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在焦虑源分量表上,就业焦虑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情况,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每年从秋天开始,应届大学毕业生们就要为自己的工作四处奔波了,去各高校的招聘说明会、上人才招聘网,找亲戚、朋友帮忙挤全市性的大型招聘会。经历过求职的辛苦,方感受到求职的艰难,今年更不例外。受去年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同样也波及到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IT业、外资企业纷纷裁员,一直被看好的计算机毕  相似文献   

17.
暑假临近,2014届毕业生即将踏上职场,而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季又未开始。在这个传统的求职淡季里,不少学校的求职就业活动却热火朝天——有学校搭建了高质高效的实习平台,让学生提前走上工作岗位,了解未来工作所需的技能;还有学校和用人单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从而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模拟招聘""简历大赛"等一场场校园求职技能比拼,也在"准求职期"的校园内吸引着众多学生参与。求职淡季的求职高温,你感受到了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曾相继发生两次高校毕业生求职请愿运动。这两次求职请愿的发生,除了学生就业难这个原因外,还带有党派政治的背景。出于某些政治目的,国民党CC派控制下的右翼学生团体曾参与并推动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请愿。高校毕业生求职请愿运动尽管掺杂了政治因素,但却推动了许多就业促进措施的出台,客观上有利于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又到毕业生就业高峰期,眼下各类招聘专场层出不穷。即将进入求职大潮的你准备好了吗?如何轻松"赶场"?怎样找到心仪的"婆家"……  相似文献   

20.
<正>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季,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在年底前完成招聘计划。但记者采访发现,南京不少高校目前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并不多。与此同时,有不少用人单位却感叹招聘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毕业生身边。原因在于,随着越来越多用人单位选择校园招聘,有些高校为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而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