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常的灭火器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既不能燃烧 ,也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又比空气大的CO2 气体进行灭火的一种设备 ,其原理如下 :Na2 CO3 +H2 SO4=Na2 SO4+H2 O +CO2 而在常用的泡沫灭火器里 ,是用硫酸铝Al2 (SO4) 3 来代替硫酸 ,并用碳酸氢钠NaHCO3 来代替碳酸钠 ,外加一些起泡剂。那么 ,这两种物质是如何迅速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呢 ?对此 ,有一部人认为是两种盐在溶液中分别发生水解反应 :Al3 + + 3H2 OAl (OH) 3 + 3H+       ( 1 )HCO3 -+H2 OH2 CO3 +OH-     ( 2 )当溶液混和时 ,H+ 和OH-的…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H2SO4和(NH4)2S2O8为浸渍溶液,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SO42-/ZrO2及SO42-/ZrO2-Ce2O3。用红外光谱和Hamm ett指示剂表征了合成的固体超强酸,并用环己酮和乙二醇的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1)SO42-/ZrO2-Ce2O3在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比SO42-/ZrO2和SO42-/ZrO2要强;(2)引入适当数量的Ce2O3使得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增大;(3)当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的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4h、Ce2O3质量与ZrO2质量比2%时,酸对缩合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Co(NO3)2·6H2O和ZrOCl2、PVA等为基本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前驱体,前驱体经高温煅烧获得锆钻复合氧化物粉体.然后通过TG—DTA、FT—IR、XRD等方法对前驱体及产物的物性和结构进行表征,揭示其内在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LiOH.H2O和MnAc2.4H2O为原料直接沉淀得到沉淀物后,通过焙烧合成了尖晶石结构LiMn2O4.利用XRD研究了沉淀方式、焙烧温度对沉淀物及其在焙烧过程中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合成LiMn2O4样品在盐酸溶液中Li的脱嵌性能及Li脱嵌后样品在CuSO4溶液中吸附与插嵌行为.研究表明,正加法有利于前驱体向LiMn2O4的转化,前驱体在800℃以上焙烧才能制备晶形完整,结晶度高的尖晶石结构LiMn2O4;800℃焙烧所合成的尖晶结构LiMn2O4在0.5 mol/L盐酸溶液浸洗20 min即达到平衡,氢离子取代大部分Li离子进入到尖晶石LiMn2O4的晶格中,95%的锂离子被洗出,形成富锰型尖晶石结构HxLi1-xMn2O4,导致LiMn2O4的晶胞发生收缩,晶胞参数和体积减小,但没有改变原有的LiMn2O4尖晶石结构.浸铜后保持了原有的LiMn2O4尖晶石结构,只是晶胞参数比HxLi1-xMn2O4又略有增加,晶粒变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KOH和NaOH作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G-DSC、TPR、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对变换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OH作沉淀剂时,沉淀物前驱体主要为Mn3O4和Cu2+1O,而选用KOH为沉淀剂时,则主要为碱式硫酸铜Cu4+2SO4(OH)6.2H2O;焙烧后两种沉淀剂所合成样品均转化为Cu1.5Mn1.5O4;用于变换反应后NaOH作沉淀剂的样品主体为Cu和MnO,而用KOH作沉淀剂的样品主体却为Cu、MnO与Mn.虽然KOH为沉淀剂所得沉淀终产物(前驱体)样品比表面积较大,但经过焙烧和反应后,NaOH为沉淀剂所得样品比表面积都要比相应的KOH为沉淀剂样品高50%以上.NaOH作沉淀剂所合成样品的TPR为只有一个还原峰的单一还原反应过程,而KOH作沉淀剂的样品TPR反应过程复杂,在150~900℃为多步反应过程,出现了多个反应峰.对于变换反应,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失活速度极快,而以Na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Ca(NO3)2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粉体。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分散剂聚乙二醇的添加量对羟基磷灰石粉体粒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粒径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并用XRD、IR等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羟基磷灰石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60℃、浓度为0.8mol/L、分散剂聚乙二醇的添加量为3%。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羟基磷灰石粉体颗粒长大并发生团聚。经XRD和IR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案可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羟基磷灰石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用一种新的表面改性技术制备Al2O3掺杂、CeO2包覆ZrO2纳米粉体的方法。在水(乙醇溶剂中,干燥硝酸铈和单斜相二氧化锆粉体的悬浮液经800℃热分解,可以制备出粒度小于100 nm的Al2O3掺杂、CeO2包覆的单斜相ZrO2粉体。该粉体可以在空气中和1 450℃下无压烧结成致密化Ce-TZP材料,具有KIC=11 MPa m1/2的良好断裂韧性和HV30 =750 kg/mm2的硬度。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锌(Ⅱ)与杂环碱[2,2-联吡啶(bpy)、1,10-邻氮二菲(phen)]和苯乙酸(HPAC)二种混配合物,并用元素分忻、摩尔电导、红外、1H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Zn(bpy)2(PAC)(HPAC)(NO3)和Zn(phen)2(PAC)(H2O)(NO3)。配合物芳环之间有相互堆积作用,且堆积作用大小与芳环的匹配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阜阳市西清河水为水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分别取表层水、底层水作为样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表层水比底层水的COD值大。根据滴定所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来探究H2SO4溶液加入量、消解时间、消解后放置时间对COD的影响,发现随着H2SO4溶液的加入,COD的测定值先增加后减少,在6mol·L-1 H2SO4溶液加入量为6mL时,COD值达到最大。并且COD值随消解时间和消解后放置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因此,要准确测定COD值,水样不能放置太久,否则实验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10.
以Mg(NO3)2·6H2O和Na2B4O7·10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竹叶状的硼酸镁纳米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产物的形貌,用电子散射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产物的成分以及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几乎全是竹叶状纳米结构,纯度与产量均较高,形貌和尺寸比较均匀,成分为单斜晶系的MgBO,(OH).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铁为原料,尿素为均匀沉淀剂,磷酸二氢钠为结晶助剂,用动态开放回流系统的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纺锤形α-Fe2O3粒子。并用XRD、TEM等进行了表征。当Fe(NO3)3、NaH2PO4、CO(NH2)2的浓度分别为0.20、0.0015、0.10mol/L,反应温度为117℃,陈化时间为13h时,制备的粒子轴比可达3.3,且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窄,陈化时间短,产率较高。对反应机理、结晶助剂NaH2PO4的作用等作了初步研究。并测量了不同pH值时粒子的Zeta电位值,找出了粒子的等电点,与理论估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多个非线性动力学的化学振荡体系进行试验,选出适合物理化学实验所开设的"CH(COOH)2—KBrO3—Ce(NH4)2(NO3)6.H2O-H2SO4"化学振荡体系,并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对其诱导期及振荡特征进行动力学研究,计算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三种稀土盐与L-α-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La(Trp)(NO3)3·4H2O,La(Val)2(NO3)3·4H2O,Y(Val)Cl3@3H2O并通过IR光谱的测定,对配合物的配位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常常使用价格昂贵的银盐来测定各类水中的Cl-和CODCr。为了降低分析成本和防止污染环境,文中介绍了将含银废液在pH≈3时用AgCl沉淀法分离富集银,然后用铁或铜还原法生成金属银,再用H2O2-HNO3法制备AgNO3,用(NH4)2SO4法或浓H2SO4法制备Ag2SO4的方法。实验证明,制备的银盐纯度可达99%以上,完全可以作为分析试剂循环使用,简便实用,可以大大降低测定Cl-和CODCr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NH4)2Ce(NO3)6和Cu(NO3)2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铜负载量的CuO/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利用XRD、BET、TPR等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铜负载量对CuO/CeO2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影响较大,适宜的铜负载量有利于提高CuO/CeO2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催化剂最佳铜负载量为12%,较高的铜负载量(14—16%)形成的晶相氧化铜对CuO/CeO2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氯化稀土甘氨酸配合物Ln(Gly)3Cl3·3H2O和氯化稀土与甘氨酸及邻菲罗琳多元配合物LnGly(phen)2Cl3·H2O(Ln=Pr,N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7.
借助水热法,弱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合成系统前驱盐(Co(NO3)2*6H2O),通过蒸发得到复合物,随后煅烧,制备了介孔分子筛Co/SBA-15复合材料.不同Co∶Si摩尔比合成的样品利用XRD、SEM、IR进行比较系统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初始系统中Co∶Si摩尔比小于1∶3条件下制备的材料保持高度有序的二维六角介孔结构,在Co∶Si摩尔比1∶3~1∶32时,在介孔材料的基体上有Co3O4晶相粒子形成,在Co∶Si摩尔比小于1∶40时,介孔材料的基体上没有形成Co3O4晶相粒子.在Co∶Si摩尔比大于或等于1∶2时,并不能形成含Co的介孔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H2O/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成功实现了丙烯腈(AN)和2-乙烯基吡啶(EPD)的共聚反应,研究了共聚反应动力学规律和AN/EPD共聚物的热解反应动力学规律,得到了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和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当H2O/DMF(重量比)=100/0时,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IBN]^0.695[AN]^1.89[EPD]^1.41,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4.8kJ/mol;当H2O/DMF(重量比)=0/100时,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IBN]^0.542[AN]^1.15[EPD]^1.02,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38.6kJ/mol.在H2O含量较多的反应体系中,共聚反应机理倾向于悬浮聚合;而在含DMF较多的反应体系中,共聚反应机理倾向于溶液聚合.随着EPD含量的增加,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但当EPD/AN(摩尔比)超过3/100后,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变化不明显,当聚合反应条件为CAN=5.0mol/L,CAIBN=0.006mol/L,CPVA=0.20g/L,H2O/DMF(重量比)=100/0,T=60℃,t=18min,EPD/AN(摩尔比)=5/100时,合成得到的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2.9kJ/mol.  相似文献   

19.
以五氧化二铌和钾、钠及锂的碳酸盐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螯合剂、乙二醇甲醚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94(K0.5Na0.5)NbO3-0.06LiNbO3,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影响,利用TG-DTA、XRD及SEM等技术研究了凝胶焙烧温度、焙烧粉体的粒度及晶形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比[n(CA)/n(M2+)]及PH值是影响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用溶胶-凝胶法合成KNLN6粉体,具有合成温度低,合成的粉体晶粒细小,分散均匀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柠檬酸-凝胶方法,以Y2O3,Eu2O3,Tb4O7和Al(NO3)3·9H2O作为初始原料,柠檬酸作为配位剂,成功制备出了Y3Al5O12:Eu3+(Tb3+)发光材料,其烧结温度为1?000℃,时间4?h.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表征Y3Al5O12为单相;计算其晶胞参数,发现晶胞体积v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对Y3Al5O12:Eu3+(Tb3+)系列样品在紫外光谱区域和真空紫外光谱区域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紫外光谱区域激发下,Eu3+(Tb3+)的猝灭浓度比在紫外光谱区域激发下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