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铁基变换催化剂,利用活性测试、XRD、TEM和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中和终点pH和熟化过程对前驱体、还原态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9~10之间,助剂铬进入γ-Fe2O3晶格,填入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降低了γ-Fe2O3晶体的结晶度,溶液的过饱和度有利于晶体的生长,形成均匀性较好的颗粒,加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经熟化过程处理的样品还原温度升高,活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Cu-Ce(La)Ox高温变换催化剂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中和pH值、中和温度、焙烧温度和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其次研究了CuO、CeO2和LaOx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CuO-CeO2-La(10%)Ox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11,中和温度为54℃,400C焙烧4h.催化剂的最佳配比组成为:CuO为20%、CeO2 70%、LaOx 10%.XRD晶相分析表明,5%Cu-Ce-La(10%)Ox催化剂中除了主相CeO2以外,还出现了Cu与La形成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CuLaO2,且CuLaO2高度均匀地分散在主相CeOx中.还原态中除了CeO2、CuLaO2外,还出现了Cu单质,因此这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不可能是简单的CuLaO2或Cu,从而使催化剂无论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活性,其活性位形态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饱和共沉淀法制备TMgAL—LDHs、ZnAI—LDHs、CuMgAI—LDHs等几种水滑石结构化合物.研究了pH值和原料比对MgAI—LDHs、ZnAI—LDHs和CuMgAl-LDHs结构的影响.并以这些类水滑石为前驱体得到了MgAI、ZnAI、CuMgAl三种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当pH〉9时,对MgAl-LDHs结构的影响较小;当Zn/Al-3时.形成的ZnAl—LDHs结晶度最好;在Cu2+/Mg2+=0.25条件下,M2+/M3+=2.0时形成的CuMgAl—LDHs结晶度和品形最好;在M2+/M3+-3条件下,随着Cu2+/Mg2+比的增大.层间距加大.Mg—Al、Zn—A、Cu—Mg—Al三种复合氧化物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热稳定性均较好,Cu的引入大幅度的提高催化活性,特别是低温活性的提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铜锰系高温变换催化剂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湿法共沉淀工艺制备了铜锰高温变换催化剂.利用微反一色谱联合装置考察了催化剂样品的变换活性.利用XRD、TGA-DTA、AAS、粒度分布及孔结构与比表面测定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催化剂体相结构和组成对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耐热后活性与催化剂的体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当催化剂体相为铜锰1:2的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结构CuMn2O4时,催化剂的粒径相对较小.分布窄,此时铜锰系变换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因此要使铜锰系高温变换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关键是要在制备过程中创造产生尖晶石相CuMn2O4的生成条件.减少其他杂晶的形成.关键的控制因素是:中和母液体的组成(Cu/Mn)、pH和焙烧温度.  相似文献   
5.
文中选择瑞尼镍作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氢阳极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瑞尼镍的活化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用7NKOH水溶液在90℃时反应26小时为最佳活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助剂及原料对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铁铬原料及铜和稀土助剂对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配方为Fe2O381%、Cr2O38%、CuO8%、CeO23%,在汽气比为0.6的条件下,按国标ZBG74001—89检测,该催化剂在350℃时CO转化率为41.0%.经实验验证,除具有较高的耐热活性以外,该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抗F—T副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强碱性反应条件下,以O2氧化Mn(OH)2合成了锰氧化物,利用XRD和FT-1R表征技术考查了氧气通量、溶液除氧预处理、干燥方式、反应时间、锰原料种类、样品再处理等因素对所合成氧化锰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气通量是合成层状氧化锰的关键影响因素,其它因素虽然对层状氧化锰的结晶度和晶粒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层状氧化锰晶体结构的生成.只要O2的通入速度大于5L/min,就能得到布塞尔矿(Buserite)结构的层状结构氧化锰,干燥后转化为水钠锰矿(Binessite)结构的层状结构氧化锰.  相似文献   
8.
采用KOH和NaOH作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G-DSC、TPR、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对变换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OH作沉淀剂时,沉淀物前驱体主要为Mn3O4和Cu2+1O,而选用KOH为沉淀剂时,则主要为碱式硫酸铜Cu4+2SO4(OH)6.2H2O;焙烧后两种沉淀剂所合成样品均转化为Cu1.5Mn1.5O4;用于变换反应后NaOH作沉淀剂的样品主体为Cu和MnO,而用KOH作沉淀剂的样品主体却为Cu、MnO与Mn.虽然KOH为沉淀剂所得沉淀终产物(前驱体)样品比表面积较大,但经过焙烧和反应后,NaOH为沉淀剂所得样品比表面积都要比相应的KOH为沉淀剂样品高50%以上.NaOH作沉淀剂所合成样品的TPR为只有一个还原峰的单一还原反应过程,而KOH作沉淀剂的样品TPR反应过程复杂,在150~900℃为多步反应过程,出现了多个反应峰.对于变换反应,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失活速度极快,而以Na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CuO/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并对其活性进行测试,利用XRD、BET、TPR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焙烧温度≤650℃,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大,CuO在载体CeO2上分散度高,易于还原,从而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焙烧温度≥750℃,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幅度下降,在载体CeO2上所负载的CuO由于团聚而长大,造成分散度下降,还原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变差。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样品结构和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焙烧温度是保证CuO/CeO2具有高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PR、BET和常压微反评价装置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的研究。XRD分析表明,沉淀反应温度在25~90℃时所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均由Cu2+1O/Mn3O4组成,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体组成Cu2+1O/Mn3O4比逐渐提高,晶粒逐渐减小,这些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均转化为Cu1.5Mn1.5O4,且晶粒大小基本相同。TPR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为单一组成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当沉淀反应温度<45℃时,随沉淀反应温度提高样品的还原温度升高,当沉淀反应温度从45℃提高到65℃,还原温度变化不大,只略有下降;而当沉淀反应温度>65℃时,还原温度继续升高。BET结果表明,虽然室温下(25℃)所制催化剂前驱体的比表面积较大,但焙烧后却大幅度下降,反而小于45℃以上样品的比表面积;而当沉淀温度在45℃以上时,焙烧前后样品的比表面积相差不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均在36.5-39 m2/g,说明当沉淀温度提高到45℃以上时,焙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与沉淀温度关系不大。沉淀温度45℃是Cu-Mn沉淀物织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拐点,在此温度下,沉淀反应体系的反应、传递及沉淀物的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