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非法移民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全球性难题。而由于非法移民本身的复杂性,如何有效地保护非法移民的基本人权给国际人权法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非法移民的界定及其基本人权的国际保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结合现有保护非法移民基本人权国际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非法移民基本人权的国际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逐渐从非法移民的输出国和过境国转变为非法移民的目的国,这导致在华外国非法移民数量激增。中国逐渐开始面临长期困扰世界的非法移民问题;基于传统观念以及理论研究、立法体系的相对滞后,导致防控非法移民的司法实践产生了诸多问题。有鉴于此,应在充分检视当前在华非法移民现状的基础上,着力思考应对当下以及未来在华外国非法移民的司法对策,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非传统安全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深刻地改变着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部分,非法移民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文化安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2年3月13日,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出席在巴黎郊区举行的大型竞选集会上表示,如果自己连任,将提议欧洲国家建立申根区“政治政府”,加强边境控制,实施共同的“边境管控”纪律,并对管控非法移民执行不力的成员国实行“惩罚、冻结资格,甚至驱逐出申根协议”的机制.非法移民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有多大,又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到一国安全,通过美国的例子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国家由于国内民族矛盾、经济问题、俄罗斯移民政策等一系列因素,长期向俄罗斯输送劳工和移民.到俄罗斯就业、定居成为中亚人致富的选择.俄罗斯方面为解决国内人口短缺问题也积极制定政策,吸纳中亚各国移民,尤其欢迎俄罗斯族人回到故国.出国打工和移民一方面增加了中亚国家的外汇收入,一方面也给人员输出国和输入国双方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使中亚和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内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内非法移民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移民法案改革的问题不断升温。在美非法移民总数达1 200万,对美国社会总体影响利大于弊。美国民众和社会团体对非法移民看法存在分歧,美国国会内部和布什政府对移民政策也存在不同政治倾向。参、众两院近期分别通过不同版本的移民法案。布什政府采取措施严打非法移民,同时主张非法移民合法化。进一步加强移民与边界执法,允许非法移民有限度合法化的温和法案有望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6.
西南边境地区外来同居者多数为非法移民,非法移民产生的原因与产生的条件不是同一个概念。产生非法移民的基本条件包括移民输入地已经是民族国家,其与移民输出地区或国家之间存在明确的边界线,移民输入地有明确的关于移民的相关法律、法规,外来移民的行为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具有违法性。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越、中老的边界尚未正式确定,中缅之间虽然签订了边界条约,但由于出入境管理存在特殊情况,依法认定非法出入境行为并进一步认定西南边境地区是否存在非法移民,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及事实依据。中国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移民法,关于非法移民的研究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相关立法活动正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涌入我国的非法移民也呈增长趋势,不仅提高了社会治理成本,而且由于管控和遣返执法难度较大,导致打击非法移民和偷渡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非法移民遣返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相关法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忽视非法移民源头防控,执法部门配合不够、非法移民管控实效性不强,非法移民遣返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国际合作不足等问题。为了有效发挥非法移民遣返制度的作用,提高非法移民治理工作实效性,我国必须从积极健全法律法规、密切执法部门配合、打造专业执法队伍、积极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当前的非法移民遣返制度,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草原丝绸之路是欧亚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形成时间长,沿线范围广。10—13世纪是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民族文明交流和互鉴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移民是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时期,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权之间的人口迁徙促进了西域和中亚等地区农业、手工业、商贸的发展,推动了中原、西域、中亚地区的技术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东西方民众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彰显了移民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移民在带来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明交流的同时,也推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对东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目前有800—1000万的非法移民,其中墨西哥非法移民占了600万。2004年1月布什总统提出临时工计划,旨在解决非法移民问题。布什再次当选后,又一次提出该计划,并承诺把移民改革放在重要日程上。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结合当前美国社会的具体情况,探讨布什计划的可行性,以及美国移民政策的症结和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以及封建剥削关系等几个方面就汉族移民进入蒙古地区后,对蒙古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是一种实质性的社会变动,由根本制度带动的社会全面变化通常伴有剧烈的阵痛,并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中亚五国的社会转型始于矛盾与危机并存的历史背景之下,可以说,苏联模式的终点,就是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原苏联共和国艰难转型的起点。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与冲突,都能够在苏联模式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后果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历史关系、十月革命与中亚各国、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作用等方面 ,探讨了苏联时期中亚加盟共和国向分裂演变的主要原因 ,并就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对周边国家 ,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影响提出看法 ,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亚和中东欧在冷战时期同样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同样的意识形态,都与前苏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同时开启民主化之路,都受到前苏联、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影响,但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中东欧已经基本实现了民主化,而中亚尚处于民主化的缓慢发展阶段。本文从中亚和中东欧民主化进程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民主化的初始条件、目标模式、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在世界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日本自1997年以来逐步加强其中亚外交。2006年8月小泉首相在卸任之前出访中亚两国,更标志着日本中亚外交的深化。除了能源安全这一地缘经济因素外,加强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油气竞争,遏制中俄以配合美国的中亚政策也是日本积极发展中亚外交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步入转型之路,经历独立初期的“休克疗法”后,中亚各国偏向了权威政体。对此,大多数学者都从苏联遗产、中亚的民族多样性和宗教多元性等方面进行解释,却忽视了中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宗族因素。文章尝试通过分析宗族在中亚独立时的社会作用以透视其对中亚国家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0年代,如何认识和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威胁是摆在欧洲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苏联基于自身对威胁的感知,提出共同应对德国威胁的“集体安全政策”,最后以失败告终.从国际关系结盟理论视角来看,沃尔兹代表的“传统结盟理论”认为各国会制衡权力最大的国家,斯蒂芬·沃尔特在对沃尔兹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威胁平衡理论”,认为国家需要制衡对其威胁最大的国家,而不一定是权力最大者.从“威胁平衡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苏联建立集体安全努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对“谁是最大威胁国家”的不同认定,进而加剧了集体行动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代替了凡尔赛体系,欧洲安全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虽然美苏等国占领和分裂德国消除了长期以来德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威胁,但是,争夺德国的矛盾使美苏等国走向了危险的军事集团对峙,而两大阵营的全面冷战又使得德国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通过将两德分别拉入各自阵营,美苏完成了对欧洲势力范围的划分,新的力量均势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安全局势的稳定,但成为欧洲安全平衡中心却使德国的分裂长期化.  相似文献   

18.
1939年苏联对外政策转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9年初德国灭亡捷克和波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局势急剧紧张,苏联的安全观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是缔结一般意义的互助条约,而是要取得对周边邻国的控制权。英法虽有联苏抗德的意向,但无意把东欧的利益交给苏联。而德国为了实现其战略计划,愿意满足苏联的安全利益。苏联领导人权衡利弊,决定把对外政策的重心转向德国。从本质上讲,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是苏联的安全政策和德国的战争政策出现的暂时的接合部。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苏联在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中的地位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对亚太大国奉行均势战略。在冷战时期主张亚太地区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苏中三角均势,苏联在其中发挥制衡作用,处从属地位。由于美苏在东南亚力量对比的变化,以越战结束为界,新加坡对苏战略分为鼓励和抵制两个阶段,核心目的就是要保证地区形势对新加坡安全有利。新加坡的对苏战略既体现了新加坡外交的实用主义原则,也体现了其积极主动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亚偷越国境犯罪日渐活跃,该地区已成为偷渡人员流向世界各地的中转枢纽和通道之一。偷越国境犯罪破坏了当地的司法体系和秩序,对中亚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对我国的安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边界控管、执法力度、策略调整和国际合作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