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光荣传统,近一个世纪以来,广大归侨、侨胞和侨眷始终与祖国同命运共荣辱。当抗战爆发后,亿万祖国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他们同国内同胞一样,满腔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年七月,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建立后,积极领导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团结抗战,扩大、巩固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集中主要力量领导武装斗争的同时,还非常注意运用法制手段推动团结抗战,建立良好的抗日社会秩序。为此,积极进行地方立法活  相似文献   

4.
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大陆的中华儿女和海外炎黄子孙,包括广大的台港澳同胞都参加了抗战。他们当中,不仅有青壮年,还有老人和儿童。台湾少年团只是活跃在祖国抗日战场上的千万个儿童抗日团体之一,但其抗日活动有鲜明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少年团在抗战中的宣传鼓动活动的考述,突出台湾少年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再现其爱国精神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在大陆组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参加祖国的抗战,一开始就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与政治上的帮助。李友邦也始终拥护这一政策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中共浙江省委派遣党员在其内部扎实贯彻落实党的指示,努力工作,取得信用,使中国共产党与台湾抗日义勇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海外华侨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爱国华侨领袖和华侨团体的组织领导下,通过捐款献物、直接投身祖国抗日疆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支援祖国抗战贡献出了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中共鲁西北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并积极改造各种武装,和抗日老人范筑先团结合作,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游击总司令部建制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香港作为自由港曾一度远离战火,后被日军占领直至二战结束。香港沦陷前,香港华人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感召下以结社的形式援助祖国抗战,在抗战宣传、物资筹募、难民救济、回内陆服务等多方面做出重要贡献。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港九广大农村地区成立了许多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团体。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香港救亡团体主要以后援方式向内地提供援助,至香港沦陷期间,转变为直接参与军事抵抗等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9.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外力争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同情与支持,对内积极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抗日力量对日抗战,先后督导或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同时,还为部署其他各项重要抗战工作及安置难民、难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实行了抗日战争由东部向西部的战略大转移,为谱写这一时期中国抗战的辉煌篇章立下了功劳。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国煤矿工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本文从战区和临战区、即将沦陷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沦陷区等方面论述了煤矿工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得出了煤矿工人积极参加抗战活动对坚持抗战、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渤海根据地(包括其前身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军民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粉碎了日寇掠夺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阴谋,并支援了山东其他根据地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山东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中,渤海区人民参军支前,成为华东战场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为华东乃至全国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天灾敌祸,由此而产生了极大的荒情。根据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方面大力放赈救急,另一方面领导根据地军民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根据地的救荒运动不但为战胜灾荒、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产生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同时又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它形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完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理论蕴含了丰富的“人本思想”,其精神实质体现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而在战争力量的运用上完全相信和依靠人民,胜利的成果属于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后方民营工业在抗战中前期因政府政策、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出现短期繁荣;到抗战后期却在通货膨胀、国营工业竞争和不科学物价管制政策联合作用下走向衰落。战时民营工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空前联合,自力更生能力加强,发展的突飞猛进性和不能持久性;也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设备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不足。今天西部民营工业应大力合理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强联合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大批文人投奔到延安,并在当时较为宽松的政治、社会环境下,率性而行、自由结社,甚而批判起社会现实,使前期解放区文学充满着蓬勃与生机,甚至在延安形成了一股带有强烈启蒙意识、民族自我批判精神和干预现实生活的文学新潮.  相似文献   

17.
广播在二十世纪初叶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力。人民广播起步虽然略晚,但却因无产阶级与广大百姓及传统民俗内在的贴近性,开创了仪式化传播的先河,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凝聚、整合和动员作用。其仪式化的制作方式和接收实践,为后继的电视仪式化传播树立了标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乡"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地制定政策,安置国统区难民的做法,对于我党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由于反动势力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前一个任务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完成。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先后都归于失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指引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民伤亡极其惨重。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在渝成立了“伤兵之友”总社,掀起了“伤兵之友”运动,为受伤官兵“广征朋友”。与此同时,在海外,尤其是在华侨社会,此项运动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行。广大爱国华侨及国际友好人士纷纷慷慨解囊,踊跃输将,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