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观潘显一“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道教思想的美学原则。对于道家哲学来说,“道”遵照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的”规律,或者说这“自然的”规律就是“道”。道教的美学思想认为,符合“自然的”发展变化原则的就是美的,而...  相似文献   

2.
老子以“自然”作为“道法自然”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人本主义”盛行的今天,人类的创造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再次拾起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生态伦理学作为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重要理论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生万物”“万物平等”的思想打破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论,“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伦理观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今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值得挖掘和探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当代新道家学说,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要站在时代的立场,发扬历史上道家思想的优良传统,重构道家思想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代新道家的宗旨是实现“三回归”,即“回归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归朴实”(倡导自然朴实的人性,反对人性的扭曲 )、“回归和谐”(倡导自然、社会和人的精神的和谐)。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发扬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人的思想和行为要遵循道、理(客观规律)办事,而人的本质在于追求自由创造,自由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与实践,同时一个人的自由的获得,又在于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没有超越就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成为自由自在的人。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建立起了以“道”为核心,从“道法自然”出发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在更高意义上阐发了人的审美活动,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老子和庄子感悟天地自然无为而成的“大美”思想,把完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看作宇宙的完关生命,把“自然无为”的精神看成顺物之性的高尚境界,把“乘物游心”的性情看作对生命自由的追求。这种“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状态,具有极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自然、保护、和谐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借鉴道家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方面,“道法自然”思想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成功地将儒、法、阴阳、名家等学说熔铸于一炉,使道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对《老子》书中的道论、宇宙生成论、无为思想和认识论、形神和养生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其道论、宇宙生成论代表了战国以来黄老道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与和谐文化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家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和谐内涵,尤其是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辩证趋反"、"无为而为"、"慈俭居后"的基本理论主张,更是十分集中地体现了道家的和谐理念和思想,是十分宝贵的和谐思想文化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吸收其精华,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道法自然”、“天人一体”和“上德无为”等哲学观点与现代生态哲学的自然中心主义、人类回归自然和遵循自然规律等观点之间相似性 ,认为先秦道家是生态哲学的先驱。西方传统哲学中“征服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应为人类掠夺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生态危机负责。以先秦道家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哲学中蕴涵的尊崇自然、师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是实现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一) 庄周直觉思维的心理构建,对“道”的认识及其“气”与“道”的原则把握。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较难辨识的恐怕就是老庄哲学了。这是因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所创立的宇宙本体论,都是通过具有神秘性的传统“天道”观念来研究自然、宇宙,以此作为把握“天伦”根源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老子的大一统思想,指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指导,从“自然”之“道”(天道)推及人和社会之“道”(人道)的认识体系。“道”是核心,一切皆统一于“道”,并在“道”的规范下演变发展。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政治思想上,着眼于中国自然主义的政治和伦理,探求解决社会矛盾和对立的根本原则,希望通过返朴归真的规劝和改良使充满矛盾与对立的“天下”复归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美国超验主义的创始人爱默生与古代中国圣人老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存在着惊人的相通或相似之处。前者认为"超灵"是万物的发端与归宿,人类应当崇俭抑奢,依赖直觉,回归自然,从而获得精神的圆满;后者则认为"道法自然",人类需"复归于朴","涤除玄鉴",通过"直觉"洞察和体悟"道"的最高境界。爱默生视自己为美国社会精神和道德种子的播种者,他之所以关注东方哲学思想,主要是为了借助东方而重新找回西方。  相似文献   

13.
《周易》有"万物化生"、"易"与"不易"的构成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氤氲化醇化生而成的,并由此呈现出"易"与"不易"化生化合流。"易"即"变";有"易"、有"变",就有"不易"、"不变"。"易"与"不易"是相对相向、相依相待、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的。"易"是宇宙自然"化生"域的呈现,"不易"则是"化合"构成域的呈现。《周易》的这种思想为文艺美学变异学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和谐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是人类的各种冲突。道家是从字宙秩序层面看待社会和谐的.合道是万物和谐的根本机理。在老庄那里.达到和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社会秩序向字宙秩序返回.另一条是人心或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字宙秩序和自然人性是道家和谐观的两大支柱。道家和谐观对于处理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冲突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与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思想有相同之处,他们都认为"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特征,都把数与"和谐"的阐释联系在一起,也都为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二者的"和谐"思想也有许多不同点,可以反映出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征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老子科学思想基础的自然观,包括以“道”为始基的自然哲学、宇宙生成论、宇宙循环论。“道”乃天地万物之本,它包含着两种相反因素的相互作用,蕴含着辩证法三大规律。老子的技术思想从“朴散为器”到“大制不割”,从“有而用之”到“有而不用”,从“有之以为利”到“无之以为用”,均体现出老子对人类心灵与器物之用关系的觉悟。老子的这些论述,不但对于工程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人们处理国事、家事、世事与人事等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老子科学思想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综合,以及“天”与“人”的综合,即自然与人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贾谊通过对老庄以来“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扬弃,立足社会现实,给“道”赋予了新的哲学内涵:首先,“道”是万物的根本;其次,“道”是认识万物的根本法则;再次,“道”是人生的境界;最后,“道”是天地万物始基的真实存在。这界定有极其丰富的哲学意义和实践意蕴,为他的认识论、伦理观、历史观和治世观,乃至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形上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和文化”若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应厘清如下议题:1.中华文化缺乏跨文化能力的原因;2.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要传播什么;3.“一多不分”是“和文化”的特征:君子有“和”文化,小人有“同”文化;4.“一多二元”不是“和”文化;5.“和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文化;6.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精神的阐释话语,是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老子小国寡民观备受非议,非议主要源自对"小国寡民"字面意思的理解。但是"小国寡民"的重大价值主要在于老子对于天道、人道的体悟;它所揭示的社会心理规律与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是暗合的,对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宇宙万有在时与位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和谐循环特征。易学阴阳相反相成的和谐思维形式,隐含着生生之道。大易之复的和谐提升机制属循环型,具有强大的化生之德。先哲认为,复是亨通,是往复不已的自然之道,是整体系统的形态、属性、功能方面的往复性转换,是在和谐发展中向着对立面转化。《周易》把宇宙万有看作是整体圆润、广大和谐、旁通连贯、生生不已的系统。此种和谐循环观念自从被《周易》系统地表达出来以后,成为中国文化成长壮大、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内在生命力,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