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哲史研究会于1982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年会。主要讨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问题。一、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一种意见认为,异化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用来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关系的一种理论,它是在马克思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从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开始,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其量上看,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演变。这当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经过了“两次转折”而逐步发展到唯物史观。因此,那些把马克思异化思想混同于黑格尔的异化观;视之为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的理论基础;把它无限扩大使用的做法和理论都是不对的。另一种意见则认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过去,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它们彼此等同起来,借以歪曲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虽然不再把它们混为一谈,但仍不免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J·Feuerlicht在1978年出版的《异化:从过去到未来》中说:“异化概念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不断地在扩大”。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仅仅看作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不断扩大,实质上仍然曲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历史地考察马克思怎样逐步地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如何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思想资料,才能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孕育、产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缔造者。他们通过不同的道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一部人类思想史上动人的交响曲。 马、恩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前,走过了各自独特的道路。马克思幼年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研究人的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黄枬森同志的《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一文(载1983年4月6日《人民日报》。以下简称黄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不少误解,因此在阐述人的理论时,也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本文仅就黄文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提几点不同意见,以就教于黄枬森同志。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中断黄文在论述和评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时,只孤立地考察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既没有提到这以前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更不提这以后成熟的马克思著作对异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运用。这样就造成一个误解,仿佛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讲过异化理论之后就中断了,它在成熟的马克思著作中已被全面地抛弃了。黄枬森同志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然不会不知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法律思想源头在哪里?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运用它来指导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曾指出:1842年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上的文章,“其中包括对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上关于出版自由的辩论的批评、关于林木盗窃法,维护政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构建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总是呈现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异化问题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主题和中心。它不仅对当代哲学、经济学,而且对当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特别是文学和美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九三二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西方掀起了“异化热”。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出于各种动机和目的,将《手稿》视为马克思最重要的“代表作”、“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鼓吹通过异化理论“重新发现”、“重新接近”、“重新解释”马克思。他们并且把自己形形色色的异化理论称作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我国学术理论刊物上,陆续发表了若干主张“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其中一些文章提出,异化理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异化概念是指人作为主体同自己的行为、活动及其结果的关系,不能只限于指敌我矛盾;异化即是矛盾、一分为二、至今仍适用于我国社会、等等。现就这些论点试作剖析,并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一)关于异化理论是否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或完成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我们认为,象这样把异化理论理解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彻始终的重要理论,把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忽视马克思在思想成熟时期对异化的看法,较之早期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的实际情况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一) 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关系到正确地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早期的著作,如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处于"费尔巴哈派"阶段的著作,在这一著作中,虽然马克思在某些局部上开始超越费尔巴哈,萌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素,但从总体性质来看,马克思还没有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1845年起,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理论,这种理论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不同的.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不仅有质变,也有量变,而且正是量变引起了质变.马克思之所以能在1845年创立马克思主义,是与他之前的思想发展的量变相关的,这些量变,包括新世界观因素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并没有放弃异化理论.其实,早在《巴黎手稿》的《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就已经转换了异化逻辑,从自我异化逻辑转到了交往异化逻辑即关系异化逻辑.而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关系异化理论更加成熟.无论是摆脱了抽象类本质的异化劳动理论,还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论述,都表明马克思这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异化理论已经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及发展趋势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杨耕  孙璟涛 《学术界》2002,(4):7-11
1、从创立者的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脱离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可是 ,我们又不能把马克思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的所有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 ,同样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 ,即一种教条主义。按照这种标准 ,就连列宁主义都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 ,因为列宁的确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突破了马克思的观点 ,并用一些新的观点代替了某些原有的观点。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 ,马克思、恩格斯就以其远见卓…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上,流行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曲解,它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它们既直接继承了早期异化观的基本思想,也在《手稿》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观的重大空白,使异化理论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马克思思想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一直存有争议。广松涉指出唯物史观真正建立的标志是,在如何解释私有财产的问题上,马克思放弃异化理论转向了分工理论。广松涉从异化劳动无法合理、自洽地推论出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主体的抽象性、非历史性等角度批评异化论,并认为分工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广松涉论述失之简略,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关内容的重构,论证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从异化到分工的转变。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只有完成这一转变,我们才能合理说明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近代人本主义的超越,并科学地说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现实的运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1848年革命以前,欧洲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建立民族国家的斗争,被压迫民族也开始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论证了民族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先是由匈牙利哲学家G.卢卡奇在二十年代提出来的。一九三二年,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研究异化成了西方理论界的一个热门。 一、对异化在马克思学说中地位的争论 西方各派“马克思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但也有人说马克思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异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是一个意见分歧、众说纷纭的问题。自1932年首次发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以后,国外一些学者便开始重视异化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应占有何种地位的研究。但是,在六十年代前的二、三十年时间里(甚至直到今天)在那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教科书里,异化还是只字未提的。所谓的“异化热”,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我国理论界在一九六○年和一九六三年前后两次批修高潮中,有人对异化理论作了这样的结论:由于异化是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这个词是从黑格尔、费尔巴哈那里借用的,马克思本人在后来也就抛弃了它,因而没有研究的必要。可喜的是近两年来,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研究异化理论。下面就目前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介绍一些国外资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一书,此书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编写组在最后的统稿时召开了一系列小型研讨会,本文是第一次讨论的录音整理稿.这次研讨集中讨论了孙伯鍨教授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转变"问题,即1843年底青年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立场,但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真正形成和创立.在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这个"第一次转变"的基本内容上,与会学者明显存在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在于青年马克思哲学立场的第一次转变的理论落点究竟是法权唯物主义还是一般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无法回避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但马克思、恩格斯毕竟不是同一个人,并不长有同一个思维的大脑,他们是两个独立的思维主体.这一事实必然地产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问题:第一,他们两人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地位问题.第二,不论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中的地位如何,都会产生理解、解释者与被理解、被解释者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自元 《江汉论坛》2006,1(5):12-16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异化理论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前奏。从哲学上,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批判;从实践上,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刻批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代性批判对中国的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