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雪芹未完成《红楼梦》的缘由探讨:(1)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的初衷;(2)从“判词”诗作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是当初创作《红楼梦》的方向;(3)作者创作到八十回回目之后根本没法将“钗黛合一”,故此作者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创作留下了令已也令人遗憾的残本。  相似文献   

2.
曾扬华的《红楼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学公案研究即钗黛之辨,二是人物论,三是艺术论。其代表性著作诸如《钗黛之辨》、《红楼梦新探》等,尤以《钗黛之辨》的学术意义最为醒目。《钗黛之辨》是对红学第一大公案这一论题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钗黛合一”的问题,是红学研究中了犹未了的一个老问题。“钗黛合一”的观念是俞平伯先生提出来的。50年代,李希凡、蓝翎两位同志就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观点与方法提出了不客气的批评,矛头所指之一就是“钗黛合一”的观念,认为抹煞了曹雪芹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倾向,调和钗、黛两种大是非严重对立的意识形态。其后,就是那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本文无意评价历史上那场批判运动的是是非  相似文献   

4.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先生在研究《红楼梦》脂批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批判,并一直影响到80年代中期。其后,“钗黛合一”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走向。因此,对20世纪以来“钗黛合一”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并在其过程中考察当时的接受现状、社会因素影响等是一件颇有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金兰契的描写丰富了钗黛的性格 ,但并不能得出钗黛合一的结论。薛宝钗是以对封建伦理人格的自觉追求与认同确定了她在作品人物体系中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林黛玉则是以对自主人格的追求为特征的艺术形象 ,钗黛分别是两个本质不同并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象。在艺术构思与写法上 ,第四十二回之前和之后没有变化 ,作者始终是按照人物和事物“自己的事体情理”去写  相似文献   

6.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广泛吸取前代文学的艺术营养,那么,对距他时代不远的清初戏剧名作《桃花扇》,是否也有所借鉴呢?这就是本文要加以探讨的论题。一、《楼梦》广泛涉及前代戏剧,唯独不及《桃花扇》曹雪芹于中国古代文学造诣精深,《红楼梦》的描写广泛涉及前代作品,而于戏剧涉及尤多.写了不少演剧场面,且借戏剧构成情节敷演故事。如第23回回目就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苦心”.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往往借戏剧展开,其它情节也多涉及戏剧。我们不妨罗列一下《红楼梦》所涉及的戏剧作品:1、《西厢记》(2…  相似文献   

8.
清人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改造主要存在于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和子弟书当中,这些作品对原著中的钗黛形象的理解和改造表现出乐观与悲观两种倾向,对《红楼梦》这种的接受状况渊源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丰富和发展了清代后期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世俗理想以及作家曹雪芹的美学理想是"钗黛合一",但作者的钗黛合一却是有倾向性的;思想的一致是宝黛爱情的基础,共同的反封建和追求共同的人生理想是宝黛爱情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0.
为判断杨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版本性质,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将杨本前八十回的原有回目与现存十二个主要的《红楼梦》版本回目进行比对,重点分析了杨本独有的十回回目。分析结果表明,杨本的回目与其他版本相比表现出不完善的现象,这或可说明杨本前八十回目有《红楼梦》早期文本的痕迹,杨本前八十回回目应属于一个产生于程本之前的、早期抄本《红楼梦》中的回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后四十回“因袭模仿前人”辩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但由于流传下来的只有八十回,因而成为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一直没有真正找到如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中所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各种学派都难以自圆其说。本文提出了《红楼梦》内在隐藏的理性的结构原理,并以此推断曹雪芹的原意就是只写八十回,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都已隐在前八十回之中,通过结构原理可以将其全面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3.
香菱是《红楼梦》极尽笔墨刻画出的重要女性之一,但其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我们将从分析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反映的人物关系入手,以秦可卿为介入点,重新梳理香菱与钗黛的关系,并最终得出结论:香菱与秦可卿分别代表了“钗黛合一”的一个极点、一种可能。如果说秦可卿预示了“钗黛合一”的社会化归宿,香菱则将之导向自然化的极致,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借用道家的思想来说就是回归浑沌。香菱的不幸遭际凸现出曹雪芹对道家返璞归真理想的反思和否定。而湘云与香菱这两个同被称为“呆”“憨”的人在精神上以及作者赋予她们的形象内涵上的关联及差异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选取《红楼梦》中宝、黛、钗等14个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以小说中这14个人物的主要情节为依据,各题一诗并加以评说。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原作《石头记》仅存前八十回,以手抄本流传下来.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前八十回做了不少改动,合为百二十回,于一七九一、一七九二年由程伟元先后两次以活版印行,定名为《红楼梦》.一七九二年印本(即程乙本)就成为此后通行的《红楼梦》的底本.因此,如何评价高续四十回,就成为《红楼梦》研究中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诸多有分歧的问题中,如何认识并评价薛宝钗,是争论得最长久而又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早在旧红学时期,就有人争论得“几挥老拳”。现在虽然不至于以拳相见了,却还也常常在争论中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不过旧红学家争论的焦点是“钗黛孰优论”,即有人尊钗抑黛,有人尊黛抑钗,也有人钗黛并尊,认为她们是“瑜亮同世”。现在“孰  相似文献   

17.
张兴德 《南都学坛》2007,27(4):50-52
《红楼梦》中关于宝、黛爱情矛盾纠葛的描写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绝唱。作品全面地、多视角地、多层次地描述两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及其产生这些矛盾纠葛的深刻的、阶级的、社会的原因。它明写宝黛爱情矛盾纠葛,实写贾府内部贾母和王夫人、薛姨妈等人之间尖锐、复杂而又微妙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早期续书可视为原的评论集。其评论集中在红楼大旨知多少和钗黛之争孰短长两个方面。这些评论具有我国传统学批评的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贾母的烦恼     
普遍的看法是贾母喜欢薛宝钗而不喜欢林黛玉,后四十回也据此写了贾母参与并支持“掉包计”,因而造成了宝、黛悲剧。本文认为贾母不可能、也没有改变对林黛玉的骨肉之情,是支持宝黛爱情的,并且与王夫人、薛姨妈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只是行文写得十分含蓄,需要“细玩”,方能领会出其中“趣味”。此观点促使对《红楼梦》中的许多内容和人物关系都要重新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