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哈尔滨师范大学甘雨泽教授所著《成吉思汗》一书,于1999年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按成吉思汗成长的过程分为少年:龙潜大地,青年:龙现田野,壮年:龙蛇之争,成年:龙跃四海,老年:龙腾九天,晚年:亢龙有悔等六个部分,共22万字。每一章节开头均用占卦形式作一小结,然后引发正文。书首扉画为罕见的一张成吉思汗画像。书尾附有:成吉思汗大事年表和两张蒙古汗国时期的地图。本书详尽的阐述了成吉思汗是东北亚草原上蒙古各部族的盟主、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无与伦比的战略和威力,强大的火炮统…  相似文献   

2.
《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是解读成吉思汗的另一种读本。该书是依据上个千年临近结束时,美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华盛顿邮报》开展评选千年伟人结果而起的名字。千年风云第一人,是世界上对成吉思汗所作的评价,为了证实这一点,该书的编者巴拉吉尼玛、额尔敦扎布、张继霞根据世界名人的评述,将成吉思汗所创  相似文献   

3.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本子故事《全家福》是通过借鉴唐代王朝的故事背景、模仿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情节设置的特征及人物关系,采取章回小说形式创作并广泛流传于东部蒙古地区的文学作品。论文根据史料文献《新唐书》记载,对《全家福》中出现的叙事内容、地名、职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探讨文本在接受他文化影响过程中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1162-1227)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蒙古文学史上的特殊人物形象———永生不朽的传统人物形象。从文学史研究角度看,可以说成吉思汗形象是蒙古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蒙古文学史上的成吉思汗从原型性艺术形象发展成为神化的成吉思汗形象和理想化的成吉思汗形象。成吉思汗形象植根于蒙古民族的成吉思汗崇拜文化,形成于蒙古人的成吉思汗崇拜心理,并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演艺界,“巴森”无疑是一个闪光的名字,他在2004年8月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的28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中所扮演的“成吉思汗”角色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可有谁能想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竟是他的先祖!巴森1954年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一个牧民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说唱艺人,兴许是父亲对艺术的追求鼓舞了他,巴森13岁被自治州歌舞团选送到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舞蹈,毕业后入伍到中央军委工程兵文工团当上专业舞蹈演员。文工团解散后,巴森转业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负责剧务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选中了他扮演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族祭祀文化的象征符号。近百年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及其祭祀的文化空间和仪式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时,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传统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产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成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新的符号。文章以2000年成吉思汗龙年大祭的祭祀仪式为个案,描述了成吉思汗祭祀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及蒙古族对其传统文化符号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口头传统理论先驱洛德生在《故事的歌手》中把由艺人自己将自述的文本用书面形式写下来的文本确定为“自撰口述文本”,《格萨尔》的伏藏文本即可以列入此类文本范畴。但是,丹增扎巴的《格萨尔》故事文本又与一般意义上的伏藏文本不尽相同,他把佛教伏藏中的“智态化”(藏语称气吖帑)伏藏传承方式纳入到其创作中,演绎成为史诗文本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成为神授、掘藏、圆光等传承之外的又一重要的《格萨尔》叙事类型和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时期蒙藏关系中两件史实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藏关系的研究虽屡有卓见,但其中对成吉思汗时期蒙藏关系的研究却是一薄弱环节,至今仍有许多含混不清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史料的严重匮乏;二是仅有的史料也零星散乱,且有悖谬失实之处。对成吉思汗时期的蒙藏关系,台湾学者札奇斯钦在其专著《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中曾辟专论研究。但是,纵使象扎奇斯铁先生这样治学有素的学者,在这个艰涩的问题上也是慎之又慎,不敢轻置一言。笔者愿就下面两个问题做一点疏通壅滞的工作,诚望专家学者给予指正。一、成吉思汗征西藏事考释在《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中有关成吉…  相似文献   

11.
"天命观"是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也是中国历代帝王论证其政治统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根据.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作为中国历史上曾入主中原并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的杰出领袖,他们的"天命观"不仅是其开基创业时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对其后所建立的元朝和清朝的政治统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他们"天命观"思想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找到蒙古族最终何以被驱回大漠,而满族何以最终与华夏民族融为一体的深层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帖木哥斡惕赤斤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处处受到兄长们的爱护和关照.特别是长兄成吉思汗对他更是备加关爱.他分得的领地之广,属民之多,为东道诸王之最.当成吉思汗出征时,委以重任,让他监国处理军政大事.然而盛气凌人的斡惕赤斤及其子孙,在蒙元时期几经叛乱,屡遭镇压.从而其势力日趋衰败,到明末清初很难寻觅到他们家族的踪影.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历史上的游牧民族,蒙古将对外征服的方向选在了西面,蒙古帝国产生于第一次西征中,通过分析蒙古西征的原因,可探究游牧文明兴起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蒙元服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到忽必烈称帝建立大一统的元王朝,简称为蒙元帝国。蒙元服饰展现出集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业文化与中亚文化相交融的多元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极富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 ,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它演变、发展历史的 ,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西征过程中,相继建立起横亘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人以独特的游牧文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影响到中亚、西亚和西欧,使世界各民族多元社会传统文化得到交融和发展,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南  谭明祥  孙洪 《民族学刊》2013,4(4):97-102,134-136
动画"民族化"沿袭自油画"民族化"口号和艺术实践,其出发点是为迎合大众的欣赏习惯,立足解放初期本土80%文盲"工农兵"接受的主体上,其目的是作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思想武器,"民族化"与教育紧密相关。文革结束后,油画界专家学者不再提出"民族化"后,动画界至今仍然沿续着"民族化"道路摸索前行,这种实践十分不利于动画的健康发展。动画产业化过程中,解除"民族化"思想束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