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圣、明道间,欧阳修担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一帮年龄相当、意气相投的朋友.吏事之外,欧阳修与他们徜徉山水,热衷于诗酒文会,形成较紧密的交游圈.本文在考证欧阳修洛阳交游对象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交游的"群体性"、"文学性"特点,从而透视洛阳交游对欧阳修日后的政治生涯及其成为文坛领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评价欧阳修为“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时,又提到“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这个“未及之年”“不能而止”正是学术史上一直被关注但始终难有确论的欧阳修晚年思想转型问题:从“醉翁”到“六一居士”,从诋毁道教到亲近道教,从致君尧舜、致力太平到买田清颍、数请归田的转换时间、地点和过程的问题。通过梳理发现,正是欧阳修出知亳州期间的思行矛盾,促成并见证了欧阳公从儒家外王的炽热向退守个体生命、追求林泉逍遥的转型。欧阳修从“醉翁”到“六一居士”而后再到“仙翁”自许的变化,是其晚年转型与自新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充满了进退与犹豫。  相似文献   

3.
截至唐末,扬州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一座繁华之城、享乐之城、风月之城,充满物质化、世俗化倾向.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于城郊蜀冈兴建平山堂,将疏离红尘闹市,亲近山水自然,清静、清淡、清雅的精神形态与生活趣味带到扬州,客观上倡导了中国传统的雅士文化,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为脂香粉腻、珠翠满目的扬州城市意象平添了几许高情雅致.这种超越世俗之趣的文人雅兴,思想的根基在于对生命无常本质的深切体认.欧阳修、苏轼的两首平山堂词,既是对平山堂所指向的生命意趣的最好注脚,亦是对迷失在扬州城内滚滚红尘与滔滔物欲中的人们一记当头棒喝.这些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为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通过对欧阳修夷陵诗文和相关资料的研究,从调整心态、躬亲政务、体恤民疾、心系时政、志夷风俗、谈文论道、整理旧史、研究经学和幕友唱和等九个方面,对欧阳修贬谪夷陵的作为进行了梳理,从而回答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嘉祐二年排抑"太学体"的对象究竟是指古文,还是骈俪的时文,需要从欧阳修排抑"太学体"时不顾科场旧制,执意以论"大纰缪"黜落刘几,同时又以苏轼论之特出破例擢拔等事件中来分析.欧阳修排抑"太学体"的目的在于提升论、策即古文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并通过对刘几的打压与对苏轼的扶植两种不同的方式显示其对古文写作之"非"与"是"的认定.对皇祐五年进士群体中"求奇"趋向及郑獬曲折中举事件的分析,则进一步显示嘉祐"太学体"之"怪谲"已发源于皇祐年间的进士程文当中,而非刘几个人骤然为之.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俗词的真伪问题实质上牵扯到对欧阳修人格的评价。随着欧阳修俗词"伪作说"的被否定,如何评价欧阳修人格的问题又凸显出来。面对德业文章道貌俨然而情词创作缠绵沉挚的欧阳修,有些学者用"双重人格""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的概念评价其人格。这种评价客观上造成了对欧阳修人格的根本性否定:欧阳修要么是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从心理学角度),要么是多重人格的"伪君子"(从伦理学角度)。其实,欧阳修不仅人格健全、高尚,而且达到了审美人格的境界,他那缠绵沉挚、锐感多情的小词正是他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创造的审美人格的显现,因此,我们认为,不宜用"人格分裂"等概念评价欧阳修。评价欧阳修词作及其人格,应取审美的向度。  相似文献   

7.
滁州:作为文学与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前,滁州罕有文人歌咏,仅仅作为地名出现于各类应用性文体之中.中唐以后,滁州进入文人视野,但相关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不具个性、形象模糊的滁州.宋初诗人王禹偁对滁州进行了较有个性却十分简略的描写.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的到来,滁州才迎来了它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崭露头角的时刻.欧阳修对滁州之美不仅全面发掘,而且大力弘扬和宣传.其所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对滁州山水人文之美有提纲挈领的展现,其中醉翁亭影响尤为深远.作为滁州标志性建筑,至少可从四个方面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一、醉翁亭是欧阳修化解苦难、善处逆境的豁达情怀的感性显现;二、醉翁亭寄寓着人们对欧阳修刚正不阿、直道而行的政治操守的崇高敬意;三、醉翁亭传达出人们对国泰民安、天地同和的理想政治的深切期待;四、醉翁亭隐含着文人对"德政"与"闲雅"两种生活方式和谐统一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散文史上,曾巩地位很高,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历来论曾巩者,多将他与欧阳修并提,认为曾文与欧文"皆偏于柔之美".在谈到曾文艺术风格的成因时,也多将其归结为欧阳修对他的影响,甚至有"嫡嗣"之说.此说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正于读者.一北宋不少人(包括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都说曾文有雄迈奔放的一面,王震即云:"其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作为北宋的一位伟大散文家,对应用文的写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墓志铭这种应用文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欧阳修撰写的墓志铭中,有二十二篇女性的墓志铭.他运用以小见大、主客相形、含情于铭等手法,勾勒出敬爱父母、侍奉公婆、辅佐丈夫、教育儿女的孝女、贤妇、慈母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欧阳修的女性观及对女性墓志铭写作的创新.欧阳修的女性墓志铭对后世女性墓志铭的撰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被冠为"宋代韩愈"的儒宗欧阳修,在对佛教的态度上跟韩愈一样力主排佛。但是在细读其诗歌文本时考见其是北宋士大夫"外儒内佛"的典型代表。他外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风范,内含远离尘俗修真养性的佛禅心境。文章从欧阳修的禅僧交游诗、寺院诗、禅理诗三个角度对欧阳修宽容乃至亲近佛教的情况展开论述:一是从禅僧交游诗中隐现仕与隐的矛盾态度,二是寺院诗中展现出诗人心路历程的轨迹,三是以禅境入诗境的禅理诗显现诗禅互融后的诗情禅意。通过细读分析欧阳修的诗歌文本,全面展现其"有心排佛境归属,无意参禅心结缘"的精神历程,有助于人们了解欧阳修反佛与崇佛之关系,认识欧阳修作为儒宗的佛禅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