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思维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思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展现出来,一定程度上,观念的思维和思维的观念决定着人类及个体的解放和自由。它既表现为人类特有的能力,更表现为现代社会个体的基本素质。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创新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重视理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正确引导非理性思维,才能够培养出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它不仅会在应用过程中转化为社会的物质财富,而且也会在"物化"过程中转变为社会智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发展,促进人们观念变革,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从科学发展史的前进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宗教神学的陈腐观念的胜利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遗传的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遗传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和能力的社会化(对象化)与个体化(内比)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动物界不具有人类社会所具有的发展样式,动物只有生物个体遗传,后代继承的只是生物学属性和本能,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只有经历个体生命的全过程才能达到前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动物只有缓慢的进化而没有发展。人类具有思维和语言,思维使人突破了生物学的界限,使人得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把自然力转化为实践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大大扩充了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语言以及随后发展起来的其它人际交往手段,使人得以结合为社会,使思维活动和对象性活动的成果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成为可能,并产生了社会文化。人类文明成果的存在和传播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个体发育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代的递进。动物界所具有的生物遗传发展形式为人类社会的社会遗传发展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为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一、以更新观念为前提,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充分激发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和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个人的意  相似文献   

5.
以思维的对象为分类依据,思维可以分为一元思维、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一元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服从、信仰和崇拜;二元思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和膨胀阶段,它的典型特征是对立、冲突、矛盾和斗争;多元思维是在反思二元思维后期阶段所带来的人类发展的困境基础上而产生的注重多元和谐发展的阶段,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交流性、兼容性、有机性、差异性、多样性、共生性和互补性。人类从一元思维到多元思维的转变,使得人类社会行为经历了从信仰状态进入冲突状态又到今天人们追求和谐共生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的选择是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价值思维判断。最初的一些民俗文化选择缘起于人类的本能选择,是由原始基本生活需求推动,从自然走向文化的选择。作为民俗文化核心观念的群体功利观念影响着民俗文化的选择。“仿效”具有文化选择的意义。前民俗行为经群体选择而成为民俗行为。一般情况下,民俗文化的群体选择由众多成员的选择逐渐集合而成。移风易俗要从俗民个体的自由选择开始,让更多的人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和文化觉悟,让众多理智的个体选择集合成我们时代群体的民俗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切历史事物都在关系中而不在割裂中,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理应是连续的过程而不是突兀的间断,是全面的整体而不是单一的个体。但是人的思维只能在完全有限的个体思维中实现,人们无法一下子就直接把握住历史事物格体。于是,往往把思维对象视为一个庞大的复合体,对其进行拆解、割裂、撇开;分别考察它的易于入手的各个结构要素,从而或者将整体事物剖割成各个不同的部分或方面,或者将高层次的内容归约为低层次的内容,或者将次要的、关涉无多的因素、方面和关系暂时撇开以简化思维对象。人类社会是由无限繁富纷纭的因素错综交织而成的难以预测的复杂系统。不分别认识千姿百态的历史个体及其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不同发展层次的独特表现,不分别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历史进程和特点,乃至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何以考察人类历史的全貌和总体,何以揭示人类历史运动的普遍法则  相似文献   

8.
思维素质是指人类个体和集体思维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发展程度;思维素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开设思维科学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形式逻辑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维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人”是个体和类的统一,也即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由此,人性或人的本质,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结构,具有双重存在。它事实上有两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类的内在本质或人的一般本性,指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特征。劳动是规定人类内在本质的出发点,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属性直接地蕴涵在劳动过程之中。因此,人类的内在本质是主体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人的外在本质或个人的现实本质,指的是常驻于主体自身的人类内在本质通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现实形态。对于马克思来说,他要揭示的是有别于人类共性的个体之间的种种差别性,从而为个人的解放提供历史根据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的思维是社会实践中、在教育培养中发展起来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长河中通过思维而形成和积累起来的。考察人类思维发展史和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可以发现: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数学思维从属于一般人类的思维,也就具有一般思维的共性。因此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当然也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由于思维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我们可以认为数学直觉思维是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态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孕育着生态伦理价值;人与社会协同进化倡导社会和谐的价值实践表现着社会生态人的和谐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担当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代内代际公平的社会历史责任,展示着社会生态人的责任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不仅是对个体人性的理想期待,也是社会组织、单位和社会群体的思维和行为的象征和典型代表,是集体意志的理想代言人,内涵着制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巴甫洛夫与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学说,维果茨基对于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本质的论述可以理解为人类思维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两种条件反射的结合。这种以“言语思维”为特点的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在人类个体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经历了特点迥异而又互为关联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个体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恰好可以展示作为人类思维之核心部分的概念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观念必须深入反思的实质问题。探讨当代中国发展观念的理论实质及其范式前提,从根本上说,是要实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和思维方式的历史转变。其实质。是要转变传统教科书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阐释的自然主义哲学范式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确立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范式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其关键,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事实思维与价值思维之双重思维向度。按照马克思的社会观念和发展理论:社会生活和人的存在、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现实的人与其社会生活之间的存在和展现、活动和方式、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表现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不是自然界,也不是所谓神,而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现代社会发展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的人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它意味着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中心、目的和实质,社会发展则是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形式、手段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庄周与萨特,对人的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都曾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个体孤独、绝对自由、悲观而乐观等命题,都曾是二者为命途多舛的人类生命所作的无奈而悲凉的存在选择,让我们看到东西方哲学家在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过程中观念思维超越时空的交互与相通。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应坚持返本与开新交互观照、相互发明的态度。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哲学世界化与世界哲学化"相统一思想,突破了黑格尔以理性观念宰制人类历史的形而上学范式,凸显了世界历史与哲学观念相反相成本性;消解了观念论历史思维的独白调式,澄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生发的互化构境本质;《博文》构境论历史思维可以说是马克思历史科学思维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6.
“自我超越”观念是由唯物辩证法必然引伸出来的一个新的哲学范畴,是人类能动性、预见性、进取性与实践性的集中表现。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而变成有智慧的动物,人类之所以能够由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并且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创造了一代优于一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人类“自我超越”本性不断突破既有成果和创新的表现。因此,自觉地树立起科学意义的“自我超越”观念,也将使思维主体乃至整个人类迅速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速人类的历史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社会是人们活动的产物,但社会的发展又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仅仅从社会客体的角度探讨社会发展动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主体的活动,通过对生命个体活动目的性和客观性的逻辑分析,揭示出社会主体活动的规律性,科学地说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在内容。一、社会主体。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不同,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相互作用的过程。目的性和客观性是人类活动结构的基本因素,从而也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本矛盾。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活动主体的思维性和肉体感性的矛盾外在化的表现;其二,它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结构。这是由于人类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先形成主体的感性需要,然后经过理性的选择,使这一感性需要升华为活动的价值目标,形成活动主体企图克服自然外  相似文献   

18.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是实体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具有二难选择、机械循环和理论前提批判不彻底等缺陷,是用非关系性的思维思考关系性的对象和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是社会观念的根本变革,它论证了个人和社会相互同构、相互映照和不可相互归约的张力关系,坚持了人和社会相互追问、辩证批判的解释性循环和历史主义方法,说明了个人和社会辩证联结、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自身世界的活动,是以正确地反映现实及其运动规律为内容,并通过概念、判断、假说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表现人类的认识程度,因而形成为理论体系性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科学就其实质而言,则可以表述为人类求真、征善、致美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论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方式是主体的知识、观念和方法有机构成的反映客体的相对稳定的样式。它具有主体性、手段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