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12,33(4):9-13
殷墟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具有表义功能,分别表现在两种字形上:一种是异字异形异义字;一种是同字异形异义(本文主要指在原来意义上又添加新义)字.这些象形字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从甲骨文字形与字义看,甲骨文字形、字义与汉字字形、字义有时是一对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三、(?)氏高昌时期的民田关于(?)氏高昌时期吏、民占田情况,目前虽未见类似西魏大统十三年登录各户家口田土情况的计帐户籍文书,但从一些计田承赋役文书尚可窥见其大概。如68TAM99:2号文书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中的不少象形字与会意字形象地反映了殷商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或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所以,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列举甲骨文中的25个象形字与会意字,将其形体与殷商考古发现的文化遗物或遗迹相对照,探求这些字造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牂柯”,古来注家多释为“系船杙也”。清以来,一些研究者又以“夜郎国”承接“古牂柯国”为说,更使人不敢赞同。本文拟探讨“牂柯”本义,与华夏“且”崇拜印证,并辨析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一原始父权制时期,曾盛行以男性生殖器官象征祖先并加以崇拜的习俗。父系氏族制解体以后,在奴隶制及封建制社会,对于男根的崇拜,在许多民族中,作为一种崇拜祖先的宗教意识延续下来了。华夏族亦不例外。对文字的考察,可提供不少佐证。如商殷甲骨文字,祖字都书作“且”,字形为(?)或(?),明显地是描绘男根形状的象形字。笔者见到的卜辞中商殷帝王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之祖字,均书作“且”。如“贞之于(?)乙”、“乙亥卜,(?)丁十五牢”、“贞之于(?)丁”、“(口庚)(口申)(口卜),行(口贞)(口羽)(口辛)酉羽(翌) 日于(?)辛衣亡(止它) (它) 才(在) 三  相似文献   

5.
也说“合体象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形字只能是不可分割的独体之文”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之“独体”应视为一个相对的概念。象形字中确实存在一类为强化实物的区别性特征而在目的物上添加连带部件的准独体字,所谓“合体象形”是对这类象形字的传统叫法。这个名称中的“合体”容易与“合体为字”中的“合体”造成混淆,因而应拿“加体象形”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6.
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小松山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长方形,陶制,长32厘米,宽20厘米,一道坝将其分为两半,一半为陂池,一半为水田,田中央为一条渠,渠与陂池相通,渠两边为水田,每边有六块,计田12块,每块田呈方形。1978年,在同地的另一座东汉墓中,又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圆盘形,陶制,直径43.5厘米,通高7厘米,深5.5厘米。盘中,一道坝将其面分为二半,一半为陂池,池中有鸭2只,龟一只,荷叶和藕各一只。另一半为水田,埂把田分为4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在继承明代有关定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族田政策体系,通过树立典型、强化宣传等方式倡导建置族田,虽也有废除参与械斗宗族的族田之举,但不否定其倡导的一贯政策;实行旌表、议叙等政策激励族田发展,对族田实行多项不同于一般民田的优待措施;建成了以法律保护为主的多措施并举的族田保护网,为族田的安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障。清代族田政策具有鲜明特色,即在积极围绕族田支持的基础上,其政策走向法律化和近代化,义庄、义田地位逐渐提高,清政府支持族田的政策促成了清代族田高潮迭起的持续发展局面,但却给中国传统社会的延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记载的“鸟田” ,古今学者或解为“以鸟助耕” ,这是对的 ,但不是借鸟除草灭虫捕鼠肥田 ;或解为“鸟类与农业只是物候关系” ,这是误解 ;或解为“源于鸟、狗取谷种神话 ,本指水稻、浮稻和水田” ,这也是误解。本文运用文献学、训诂学和民俗学证据 ,通过分析古代水田的耕作方式 ,进而指出 ,“鸟田”与“人田”、“麋田”、“象田”一样 ,不过是借助鸟足、人足、麋足、象足践踏淤泥 ,以“耕”其田 ,而种稻谷罢了。  相似文献   

9.
在敦煌户籍残卷上,各户受地分段登记的四至中,有很多“自田”的记载。这些“自田”反映什么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认识唐代均田制的内容、性质等,都有很大帮助。有同志认为,这些“自田”的意义,“可能即指自己另一段的已受田”,因彼此挨邻,在登记国家受地时彼此得到反映。这个看法,经我们仔细核对所见资料,发现有的地方虽然可以勉强说得过去。但并不能全面解释户籍中“自田”所反映的关系。矛盾的地方很多,很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在此,提出个人看法,向同志们求教。笔者认为,残卷上“自田”所显示的关系,应该是归各该户所有,不属于均田范围内的私地,不是国家授地的反映。何以见得呢?让我们从讨论不同意见的论据入手。有同志认为“自田”是受田的彼此关系,否定其属于私地的论据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0.
壮、傣两个民族风俗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明代徐霞客首先发现的。徐霞客游历至广西,于崇祯丁丑年(1637)十二月初五日在广西隆安这样写道:“土人架竹为栏,下畜牛猪,上(?)与卧处之所托焉。架高至五、六尺,以巨竹捶开,径尺余,架与壁落俱用之。(?)以方板三尺铺竹架之中,置灰(?)火,以块石支锅……”后来,他于崇祯己卯年(1639)五月初六日,在云南腾越州的日记写着:“……架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卧,俨然与粤西无异。屈指自南丹去此,至今已阅十五月,乃复遇之西陲,其中数千里不见也”。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传统择吉书古文字广泛流行于贵州、云南等省布依族三个土语区.从结构形式看,这个文字体系包含了象形字、部分汉字和至今尚未识读的字符.用这些文字记载的典籍文献主要内容是择吉日良辰、择方位、占卜等,属于布依族先民的巫书.布依族传统择吉书所使用的古文字是壮侗语族先民古骆越文字.这些文字及其文献,对布依学、百越文明史乃至汉字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氏高昌时期的官田关于高昌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史籍未见记载,幸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藉此可窥见高昌土地制度的大概。高昌国的田土,可大别为官田与民田两种。而官田中,屯田又占相当比重。高昌的屯田,源远流长。西汉征服车师后,就在那里“置戊己校尉屯田”。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仍广有屯田。事见北凉兵曹的两份符牒:  相似文献   

13.
荆楚国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西周初年楚国的分封,首见于《史记·楚世家》、《孔子世家》及《十二诸侯年表》,《楚世家》记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氏,居丹阳。”熊绎所建之国义称为荆,《国语·晋语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六月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北㈣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論系联合组成的、并有中由大学历史系、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佛山和增城文教局参加的广东省考古发掘工作队,在增城、佛山两县市进行了历时三十九天的古遗址和古墓葬考古发掘,所得资料,对研究我省古代社会的历史很有帮助。增城西瓜岭村古遗址经过发气(共开一百一十平方米的面积)表明,乃是一处烧造轮制几何形纹硬陶器的窑场,已经清理出来的残废窑址有两座。出土的陶器以灰红色最多,其花纹主要是打印的,刻划的较少,抹平、磨光或再在其上着釉的更少。纹样以米字印纹、方格印纹最多。陶器皿有(?)、罐、缸、缶、(?)、(?)、盂、盆、盘、盒、蛊、碗、杯、壶、镡、鼎等类,其中以饔、罐、雠,盂最多。其造型特点均与我省曲  相似文献   

15.
罗义俊同志《为新版〈中国通史〉一条史料订误》(《社会科学》1979年第三期)认为,尽除全国田税的仅汉文帝十三年一年。涌泉同志在《汉文帝免收田税十二年辨》(《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四期)一文提出异议,确认:“汉文帝免收天下农田租税凡十二年。”罗义俊不同意涌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翟宜疆 《兰州学刊》2009,(10):164-167
象形字在水文自源字中所占比例最高,通过对水文中象形字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象形是水文早期最主要的造字方法,并且这种方法的使用一直持续到很晚(大致在清代);2.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象形造字法在水文文字系统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已经开始下降,但并未完全被取代;3.汉文化在影响水书思想体系形成的同时,也对水文的象形造字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六书”理论中的象形造字法是先民智慧的结晶。用象形造字法所造的字 ,既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又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从象形字中 ,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8.
纪、、莱为一国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山东东部古国中,有几个尚待解开的谜。齐国东邻的纪国,春秋初年为齐所逼“大去其国”,去向何方?清季以来,山东境内不断出土周代(?)国铜器,(?)与纪究竟是何关系?此外还有一个莱国,其都城在何处?莱国与纪、(?)又有何关系?本文准备对上述疑而未决的悬案加以探讨。一、说纪西周时的纪国,史料缺乏,仅知为姜姓,曾与齐国有过纠纷。《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帝王纪》云:“周之纪国,姜姓也。纪侯谮齐哀公於周懿王。王烹之,外传曰:纪侯  相似文献   

19.
多元函数微分学是一元函数微分学的推广,因此它保留了一元函数微分学的许多性质.但由于自变量由一个增加到多个,从而产生了某些本质上是新的内容.如一元函数微分学中,函数在某点可导,则它在这点也可做,反之亦然.但在多元函数微分学中,函数在某点偏导数存在,推不出它在这点可微.又如,一元函数微分学中,函数在某点可导,则它在这点必连续.但在多元函数微分学中,函数在某点的偏导数都存在,却推不出它在这点连续,等等.为帮助初学者理顺多元函数的可微性、连续性、偏导数及方向导数之间的关系,下文以二元函数为例(由于二元函数微分学到多元函数微分学没新内容,只不过形式变得复杂些罢了),加以论证或说明.(注:符号“(?)”表示可以推出,“(?)”表示推不出).  相似文献   

20.
“崪”,一作“崒”,《说文》收。“嶀”、“(山虖)”,《说文》无。《广韵》等收“嶀”,而“(山虖)”不见于古今字书。《说文》:“崒,危高也。从山,卒声。徐铉注“醉绥切。”段注以为大徐反切误,当从《广韵》作“慈恤切”。段注又云:“《释山》曰:崒者,厜(?)。厜(?)亦作嵯峨。按《小雅·十月之交》笺曰:崒者,崔嵬。是郑所据《尔雅》‘厜(?)’作‘崔嵬’也。惟土山戴石,故易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