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推进连片特困地区试点区域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按照"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推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必须坚持内生发展这一根本方式。其中,调整产业结构是根本;发挥资源优势是基础;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革新政策机制是保障。以此逐步消除生产性贫困、资源性贫困、主体性贫困和政策性贫困,实现武陵山片区由"减贫"向"脱贫"的根本性转变,为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泸溪县始终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强抓手,革新观念,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县面貌为之一新,县城白沙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正在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园林县城的创建活动。一、把握三个环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一是牵住规划的"牛鼻子"。规划失误,是最大的腐败。我们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北京巅峰置业公司的专业团队,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先后完成了《泸溪县城总体规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的核心,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必须走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发展道路。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探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和发展问题的难点所在,设计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的核心,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必须走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发展道路。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探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和发展问题的难点所在,设计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国家对武陵山片区的扶贫开发越来越重视,相关扶贫政策正在逐步落实,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有加快的趋势,但还需要更加重视,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一是要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交通、水、电、网、通讯等方面加强建设支持力度。在武陵山片区"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项目中,尽量减少项目配套资金,切实解决贫困县财政支出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波 《民族论坛》2014,(3):59-59
正武陵山片区实现小康的难点和关键点在农村,重点是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问题。未来几年是武陵山片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向小康目标迈进的关键期和机遇期,笔者认为辰溪县在加快扶贫发展中应重点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扶贫开发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如公司企业带动模式、能人带动模式、生态移民搬迁模式、合作组织发展产业模式、救济帮扶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7.
观发展     
<正>湘西今年将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力保全年完成投资250亿元。全州安排重点项目88个,年度计划投资126.1亿元。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建设,逐步构建具有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体系,走具有湘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日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审议并通过了《湘西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相似文献   

8.
大力探索推进生态城镇建设路径,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平台,符合国家创新扶贫战略的新要求,是推进集中连片武陵山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探索传统城镇化向新型生态城镇化全面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生态城镇化的机遇条件、生态城镇化战略构想的分析,确定了武陵山片区生态城镇化的战略重点、空间布局和实现路径,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力探索推进生态城镇建设路径,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平台,符合国家创新扶贫战略的新要求,是推进集中连片武陵山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探索传统城镇化向新型生态城镇化全面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生态城镇化的机遇条件、生态城镇化战略构想的分析,确定了武陵山片区生态城镇化的战略重点、空间布局和实现路径,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 《民族论坛》2013,(4):13-13
正【代表简介】郭建群,女,苗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代州长。"按照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实现超速发展,加快发展。武陵山片区要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还得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所以我就提出了打造旅游黄金走廊的建议案。"作为一名来自武陵山片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州长郭建群说,她最关注的是扶贫开发,特别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  相似文献   

11.
唐人尚"游",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有过游历的经验.空间位移导致的时空变换,给文人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间接促进了文人饮食意识的自然觉醒和饮食题材的开拓.唐代文人游历岭南主要是以宦游为主,岭南道成为唐代流放罪人最集中的地区.之前鲜为人知的岭南饮食题材首次大量地出现在唐代宦游岭南的诗人笔下.他们"怪"、"杂"、"苦"、"涩"的岭南饮食题材书写,一方面揭示了岭南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饮食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贬谪后的审美心态流变.  相似文献   

12.
稻作是我国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改种粘稻杂交稻冲击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糯稻生计模式,导致了山区农业危机并波及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实践困境呼唤理论突破,反思该项改种政策需超越现有主流视角,而发展人类学范式的引入是一个必要而有益的尝试.将发展措施置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来审视,使可持续和共赢的农业发展新道路成为可能,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烟瘴是一个历史性和区域性突出的现象,曾对南方少数民族及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明代广西土司区烟瘴肆虐,成为明朝经营和治理的主要困难,因此明朝在广西土司区采取了以土治土,倚重土官的策略。烟瘴,在一定程度上与广西土司制度的存在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共同的道德传统等特性,在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的当代,各国教育的民族性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国教育作出怎样的民族性定位选择,反映了一国教育在教育国际化大潮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前景.冷静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辩证应对教育国际化与民族性的关系,在适应国际化大势中完善、光大、弘扬自己的优秀民族特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始于近代,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华民族的外在边界,一是其内部结构安排.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的基础和开端,单元民族构成要素成为民族精英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中援引的基本素材.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也造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的内在紧张:西方古典民族主义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实际的错位、单元民族意识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冲突、进化论哲学与共同体建构援引资源历史性的矛盾.民族精英结合实际努力消解这一紧张关系,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最终成为凝聚民心、共赴国难的时代旗帜.  相似文献   

16.
17.
18.
贺州地处萌渚岭中段、 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这里世居着壮、 汉、 瑶、 苗等族群.这些语言族群长期以来与汉语方言族群毗邻,随着经济、 文化的交往,语言接触互动成为必然.区域族群语言互动的原动力来自彼此的多层次需要,其差异根源在于族群文化内在的认知结构及文化语法.这种差异表征在语言上为语言符号的非对应性,族际互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互动的形式通常有语言互用、 词语互借、 语法互适,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语言族群个体或群体认同的基础上.语言的彼此认同互动,有利于语言和族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以往针对岭南地区汉瑶关系影响的研究侧重于中央一地方的视角或批判“古代国家民族政策”.以明朝万历时期的罗旁起义为例,论述了从明初到明中期,两广边界的族群关系经历了从稳定到对立的过程,这既与汉瑶双方突破了各自设置的“边界”紧密关联,也是明中期全国性的流民危机对岭南地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确认了从北部湾出发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这条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合浦,是世界古典时代的五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港口.丝绸、黄金、珍珠等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汉帝国正是通过岭南地区而被纳入当时的“世界体系”.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后世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