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科技创新要凝炼学科方向 ,以特色求发展  凝炼学科方向 ,以特色求发展 ,是开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最基本的途径。以特色求发展 ,就是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或者说学科特点来确立自己的定位并选准自己的主攻方向。更确切地说 ,就是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 ,科学制定“三个规划” ,即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 ,校园建设规划。”有学者指出 ,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若干个一流的学科 ;一流大学不可能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 ;只要选好了方向 ,做好了工作 ,就完全…  相似文献   

2.
学报特色论     
特色是学报的价值,也是学报的生命。构成学报相对稳定性的特色的内容,主要应指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学科特色。这些特色,是某一学报区别于他学报的标记,体现该学报的风格。要有意识地去捕捉学报的特色,不断加强、发展特色,在特色中求质量,求水平。要处理好特色与综合性、特色与“把五关”、特色与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保福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92-192,F003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断创新主题性报道,以“近”求远,以“深”求新,以“活”制胜,以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亚杰 《理论界》2008,(11):183-184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抓住机遇,办出自己的风格和品位,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学校的内涵发展可理解为:学校要在办学理念、特色教育、师资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有风格,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学校内涵的形象性标志,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领先。这样,学校才会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一流既是一种水平,也是一种追求,"双一流"建设必须要有地方高校的积极有效参与.地方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寻求以"本"为本、"应用"为先、"地域"特色的学科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学科建设梯队层次,突出重点、优势鲜明,变以往求"全"求"综"为求"专"求"精",进而构建自主创新的学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名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栏"建设是学术期刊发展的一项工程,启动"名栏"工程就将期刊引上竞争机制,从自在转入自为。要坚持整体化原则,走个性化发展道路,在特色中求出色,在优势中求优秀。跨入"名栏"艰难,发展"名栏"更艰难,要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人民陪审制度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公平审判权,其终极目标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实现这一制度价值,必须科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制度。首先要大幅度扩大人民陪审员队伍,保障公民的司法参与权利;其次要赋予当事人请求人民参审的权利;再次要赋予人民陪审员具有实质制约法官的审判权力,以制约法官的司法专横;四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约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之洞大传》(马东玉著)是史学界研究张之洞较为系统全面的一部学术著作,读后感到很有特色。特色之一,是作者在努力求历史之真。真是写史的基本原则。但是,要达到历史的真实,绝非易事,特别是张之洞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生活于近代中国的动荡年代,社会背景相当复杂。在同治、光绪朝半个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他由京官到疆臣,由省垣到京城,其间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荀子由论礼之起源 ,而论及人之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求之发展和实现。他认为 ,人欲天然 ,凡人相同 ;欲不可去 ,求不可尽 ;纵欲有害 ,任情不能。欲不可尽却可以求近尽 ,纵欲有害却可以节而制之。荀子既不主张禁欲 ,亦不主张寡欲 ,恰恰力倡节求导欲、养欲给求。而“以财物为用 ,以贵贱为文 ,以多少为异 ,以隆杀为要”的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 ,则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惟一方案。他认为 ,以“礼”来“别而养欲”、“分而导求” ,是使自然欲望的扩张与物质财富的保障相持而长、个人需求的发展与社会规范的制约相适不悖的最佳选择。荀子的个人欲求价值观独特而精到 ,在儒学思想演进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企业特色保卫文化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这是构建特色保卫文化建设的基础;二要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这是构建特色保卫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三要认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这是构建特色保卫文化的重要环节;四要巩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这是打造特色保卫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来平 《文史哲》2012,(2):162-168
明末清初,相继出现了中西科学会通的三种主要模式。其中,薛凤祚"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的会通模式特色鲜明。理论上,该模式反对拘守中国传统科学,主张"折衷众论,求归一是";实践上,该模式选择以哥白尼日心说为基础,制定并实施自己会通中西的原则,大幅度改进历法的算法,以应用统领会通等。该模式完全可以推广,用来作为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和进行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方针:既不是西体中用,也不是中体西用,而是一方面对"用"持一种"折衷众论,求归一是"的开放态度,或古为今用,或洋为中用,关键是求道理的正确、有益、有效,毋须拘泥于中西、新旧;另一方面,"体"不等同于"传统",也不囿于"传统",而是以"用"促"体"、以"用"养"体",在"用"的促进下,"体"永远处于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永恒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要引导广大人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良好氛围;要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根基;要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民众基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生动力;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构建和谐,首先认识不和谐,当前我国社会某些不和谐表现影响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对此应当做到以发展促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健全矛盾解决机制,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的必然要求,是谋求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以及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要构建以所有权公有为基础的多层次、复合式的产权结构;其二,要及时设置环境产权;其三,要进一步细化、明确所有权特别是使用权所属的各种权能、权责、权益;其四,要公平调整并确保不同产权主体的收益权;其五,要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产权交易制度;其六,要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求特色的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大庆精神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精神分支之一。它赋予了大庆精神自主的内核,开创的灵性和奇特的属性,成为了大庆油田实现科学发展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创新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不仅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还必须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只有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比较中求创新,在综合中求创新,在实践中求创新,才能使理论创新既有坚实的基础,又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青岛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前身为《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7年。其办刊宗旨为:“倡导学术创新,传承社会文明,增进学术交流,服务社会发展”。始终追求特色办刊,以创新求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宋敏 《学术论坛》2006,2(1):5-8
对于处理不同的政治活动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邓小平提出了不同的原则.在处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时,他强调要求同存异.一种制度下,求社会主义之同,存具体利益之异;两种制度下,求爱国主义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不同党派间,求民族复兴之同,存政治角色之异,这是邓小平党际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西藏大力发展能人经济、建设商品基地、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均沾机制,形成了发育水平不同、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但进入新世纪,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西藏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走以特色参与竞争求发展的路子,立足特色优势,培植特色产业,解决有优无势的问题,创一批名牌产品,拉长一批产业链条,形成几大产业群,由此带动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