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介绍了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拟合检验的已有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两个新的检验方法--基于一种函数变换的K-S检验法与基于随机向量变换的χ2拟合优度检验法,并进行了模拟检验,从模拟检验的过程及结果可以看出,所建立的两个新检验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随机向量变换的χ2拟合优度检验法更严格且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时一般都要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性,但目前常用的几种自相关检验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一阶自相关性检验,DW检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两个不确定区域。针对给定的解释变量,运用模拟方法,可以得到DW检验的临界值,从而克服了其存在不确定区域的缺陷。回归检验法则无可用的临界值,也可以用模拟方法计算其临界值,而且除检验功效很接近1的情形外,回归检验法的功效显著大于DW检验,可以替代DW检验。当样本量不是很大时,LM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与卡方分布的临界值差距较大,不能使用标准卡方临界值。在LM检验中,通常通过对最高阶滞后项系数进行t检验以确定自相关的阶数,但LM检验中最高阶滞后项系数的t统计量与标准t分布有较大差距,也不能用t分布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等价性和非劣性是评价两种医学诊断方法非常重要的指标,文章利用参数比值,构造一个适合任意样本容量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三种检验的等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时,要对线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检验;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时,既要对回归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统计检验,又要对模型本身进行统计检验。然而,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尽管对变量线性相关性的检验、模型参数和模型本身检验的目的各不相同,所选统计量也不同,但是,三种检验却具有检验效果的等价性。文章将对此进行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5.
戴彬  崔宁 《统计与决策》2006,(12):36-38
基于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缺乏系统性,本文将以DF检验为基础,采用一种一般性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DF以及ADF检验的势和检验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种退势方法较详细研究了方差比检验在非对称单位根检验中的适用性,并通过MC模拟揭示了其检验势性质。结果表明:在不含趋势项的TAR下,两机制TAR数据落在第一机制的比率是影响方差比检验势的重要因素,且比率越高检验势也越高;三机制TAR中落在中间机制的数据比率会影响检验势,随着比率增加检验势呈下降趋势,但程度不大。在含趋势的TAR下,由于趋势项在数据生成过程中具有支配作用,各种检验势会随着趋势设定的不同而不同。数据在不同机制之间的转换概率越高,则ROLS和RDM退势较OLS退势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32家中国上市汽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综合指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进行判定,再利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pa—致性检验对两种判定结果进行检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综合指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均科学有效,但在具体应用时各有所长.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pa—致性检验叠加运用效果较好,且检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危机“传染性”计量检验的两种分析框架:基于潜因子的分析模型和结构回归分析模型,同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Forbes和Rigobon的可调节的相关检验和多元“邹”检验,Favero和Giavazzi的“异常点”检验,Pesaran和Pick的阀值检验等。为检验这些方法的有效性,采用随机单位根过程作为经济数据的变迁过程,发现“异常点”检验和阀值检验可以更好地捕捉到危机传染的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9.
存在简单线性相关的两个变量相关系数的检验如果显著,文章通过推导得出结论:一是与之相对应的二变量所建立的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β1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也通过,三者是等价的。t统计量的值与tβ和F值存在数量上的关系是t2=tβt2=F;二是要得到满意的回归方程,除了要进行统计检验之外,还要进行计量检验。  相似文献   

10.
McNemar检验是两个相关二分变量差异显著性检验的常用方法,但其仅根据前后测试结果发生变化的部分得出检验结果,并未考虑前后测试结果一致部分对差异显著性的影响,因此,McNemar检验实际上是在部分样本基础上进行的检验。由于McNemar检验在相关教材中广泛存在,各领域研究者在统计应用中仍然选用。为了尽快使有关应用者了解修正公式,使各领域研究得出更准确的结果,文章对两个相关二分变量差异显著性检验进展结果作了介绍,并对近期一些文献中检验结果与修正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Panel—Data下Granger因果检验的理论和应用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nel-Data下Granger因果检验的相关理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关于Panel-Data下Granger因果检验的四个基本假设:同质无因果关系假设(HNCH)、同质因果关系假设(HCH)、异质因果关系假设(HECH)以及异质无因果关系假设(HENCH),根据检验参数的特点给出三种类型的检验模型:固定系数模型、随机系数模型和混合固定随机系数模型。目前,还只有固定系数模型的相关理论较为完善,另外两种模型的检验还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阐述,并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简要的评述,才可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用Pearson's卡方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列联表的卡方检验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程度.文章认为,卡方数值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关,在卡方检验中,需要报告关联系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卡方检验的条件,在有20%以上的理论次数小于5或有理论次数小于1时不能应用卡方检验;此外,在两个变量都是顺序变量时,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用Gamma眦检验比用卡方检验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主要是IPS检验、BREIGUN检验、LLC检验和FISHER检验,它们都具有好的大样本性质,但他们的有限样本性质却是应用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应用bootstrap对四种检验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四种检验不仅存在截面和时序个数的影响,是否引入时间趋势项也是导致检验水平和功效扭曲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凤  黎实 《统计研究》2014,31(9):91-98
对固定效应模型,本文基于拉格朗日乘数(LM)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混合性检验。不同于已有的LM型可混合性检验,这里使用每个截面个体的LM统计量构建可混合性检验统计量。数理分析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有着渐进正态性,对于扰动项的异方差和非正态均稳健,且与PY检验(Pesaran&Yamagata,2008)渐近等价。Monte Carlo模拟实验表明,相对于PY检验及另外两种LM型的可混合性检验,对于不同大小的 ,本文提出的方法有着良好的水平表现和更优越的检验势。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单位根检验的两类常见的数据生成系统进行比较,然后利用蒙特卡洛实验研究了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式的设定问题。研究发现在利用DF检验和DF-GLS检验进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时,检验式设定错误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尤其在推断时间序列是趋势平稳过程还是有时间趋势项的随机游走过程或有二阶时间趋势多项式的随机游走过程时,检验式的错误设定很容易将趋势平稳过程误判为非平稳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并基于这一抽样方法提出了样本参数的优化检验统计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当原假设成立时,该检验统计量与简单随机抽样下参数的似然比统计量具有相同的极限分布;并进一步比较了该检验与随机抽样下的似然比检验在参数空间上的功效.从检验所犯两类错误的角度说明了基于排序集抽样的似然比检验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17.
方差齐次性检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EXCEL和SPSS中进行两样本方差相等检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比较了方差齐次性检验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姚俊 《统计教育》2007,(2):10-11
多个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是假设检验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本文笔者从检验统计量,检验法则和两类错误的角度,结合实证分析,认为多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不能用t检验法,并分析了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态分布曲线在抽样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由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两部分组成,统计推断就是利用样本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精确和可靠的结论统计推断在产品质量方面应用较广,在实际生产中,用户对商品的质量要求最高。因此,在一种商品生产出来后,质量检验就显得至关重要,对质量的检验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如织布厂就必须以制造出的每一匹布进行严格的检查而象显像管的的寿命等带有破坏性的检验只能进行抽样检验,根据样本来推断整体的合格性,在众多的检验方法中,应用最多的要数正态分布曲线即Y=12πσe-(X-U)22σ2在,微积分中,我们就已经介绍了正态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20.
冯蕾  聂巧平 《统计研究》2009,26(9):96-100
 本文从理论模拟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研究了以平稳过程为原假设的KPSS检验在存在结构突变的情形下该检验的有限样本性质,包括实际检验水平和检验功效的分析。结论表明当忽略数据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时,KPSS检验的实际检验水平会发生严重扭曲,从而出现“Perron现象”。本研究针对的是有限样本情形,这不但补充和完善了相关理论,同时对实证分析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