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秦文 《社科纵横》2010,25(6):131-132
王安石的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撰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他认为人性不可以言善恶;富贵有常,应当顺性命之理而为之节;时运有兴废,主张不以时胜道;坚持教化黎民在于富民善民;校正风俗和安利黎民;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在历史编撰理论方面,主张实录、用历史主义标准论列历史人物等。总之,王安石在人与人性方面的论述卓绝前人,与近代价值观相合。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7):124-127
欧阳修作为北宋著名史学家,其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撰理论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兴衰重人事、天人相分、不言人性善恶;后者包括劝诫示后世的目的论、以纪年的眼光看待正统论、辨伪考据等。  相似文献   

3.
秦文 《社科纵横》2014,(11):120-123
苏轼的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撰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通过论述历史来阐述唯物主义,讲求知命必尽人事;主张人性有好恶、有善恶;历史发展动力上强调事出有因;用联系的、变化的观点研究历史。在历史编撰理论方面,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正统论;其知人论世的写作标准、反对成说、讲求信史的史笔论以及多种论人方法无不为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4.
傅夫根 《江右论坛》2007,8(5):54-56
作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继承了法家思想,主张严刑酷法,以吏为师;另一方面,韩非的学说却本于黄老无为.两种不同路径的学说在韩非这里得到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韩非的思想只能是一种政治学说,韩非学说的主要部分是他的"法术势",是为维护君权统治的一种政治学说.他的人性论和公利私利之辩共同构成了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从韩非的理论路径来看,具有鲜明的伦理思想的部分是人性论和公私之辩.  相似文献   

5.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康德哲学的确极大地推进了历史理性理论的发展,但其有关历史的学说毕竟缺乏有效基础.欧盟的困境恰好暴露出康德历史思想中最矛盾的部分.对于今天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理想来说,康德的历史构想不啻为一盏鼓舞人心的明灯,但具体实施方案方面不必拘泥于既有结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康德思想才是推进普遍历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秦文 《社科纵横》2013,(11):112-117
苏辙的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撰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通过阐述历史来阐发唯物主义,人知趋利避害并为权利奔走,天下变乱有其原因,用发展的、联系的和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在历史编撰理论方面,使人"有闻"和史官"助刑赏"的目的论",以史传经"的方法论,"学圣人者,不如学道"的是非标准。作为历史学家,学力深厚,见识高远,论证精辟,有许多可以称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8,(2):153-160
梁启超的"新史学",首先应当被视为对传统历史编纂体系的批判与重建,只有在这一视角下观察,才能发现其史学革命之有的放矢与真正意义。他不仅以敏锐的眼光、娴熟的技巧援引西学重建历史编纂理论,而且以此为标准对传统历史编纂学进行重估和整合,又以超前的学术意识规划学科范围和方向,同时在通史、专史领域进行广泛实践,取得卓著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梁启超在历史编纂学的近代转型过程中居于承上启下地位,扮演了总设计师的角色,而且确立了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基本走向,影响至深至远。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印度瓦腊纳西甘地研究所所长迪帕克·马利克教授应约而为本刊专门撰写的论文。自从圣雄甘地于1908年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以来,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他的学说和实践在印度和世界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回顾和论述了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在印度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命运,有助于读者从一位印度资深学者的视角深入理解这一学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宪法学说史的研究中,相关概念的解析是一个基本前提.在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推动宪法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说的功能与演变.而学说史的演变首先需要阐明相关概念的元素与具体内涵.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解析构成中国宪法学说史的概念要素,为学术史研究的体系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史通>从明代中期重新传播以来,明清两代学者在对其进行校勘、注释的同时,也对其展开了批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褒贬兼有.同时还对其史学理论、史学主张进行阐发,并有所创新和付诸实践.由此推动了明清时期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圣田 《探求》2001,(4):4-6
“三个代表”思想是党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总目标作出的新表述;它科学地揭示了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本质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是对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新概括;它突破了单纯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狭小空间,开拓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大思路,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建构主义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集成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对于从实践上构建二者的整合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可以划分为过程学说、体验学说和环境学说,但三者又紧密相连,融会贯通:没有对知识的建构、丰富和创新,体验就无从谈起;没有典型环境的创设与充分利用,体验也难以取得收获.大学英语的知识建构过程,即学习主体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体验不断得到收获并不断积累的过程.实践证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合作学习的引领,合作学习的旨归在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建构主义视闻下,构建"合作-自主学习模式"应采取的策略为:精心策划合作学习选题,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探索性;善于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学习者主体与客体良性互动;总结交流学习体验,促进学习者群体多样化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2):148-154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充分而坚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历史逻辑上,"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理解与把握"两个维护"的这三重逻辑的深刻意蕴,是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曾祥耿 《社科纵横》2013,(4):118-121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人类自身与社会历史都呈现出总体性特征,而资本主义中存在的物化现象逐渐消解了总体性。面对人们对总体性的渴求,主张以总体性革命来实现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恢复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尊严。  相似文献   

16.
江湄 《学习与探索》2007,(4):216-219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李珍 《学习与探索》2007,(4):213-216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