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无论从核心资本、资产规模、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各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都不容乐观。通过分析表明,制度因素、整体经营素质低、外部经营环境差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因此,应适时完善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本融资模式主要为股权融资、招募合格战略投资者、发行次级债券、吸引混合资本等,由于股市先天缺陷、金融避险工具和机构投资者不发达致使资本市场容量有限,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融资规模太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受限,开辟多元化股本融资渠道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和市场约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面存在着真实性差、风险量化不够、经营机制不适应等问题,借鉴国际惯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业务经营中的资本充足率等目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应完善其外部条件,调整和完善内部管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资本抵御意外损失的能力大小,但其过高过低均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巴塞尔协议》资本要求的不足,从理论上论证了最适度资本量的经济学界定,提出了科学确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把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及时纳入风险权数,并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使这一指标科学合理,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目前 ,我国加入WTO后五年的缓冲期即将到期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日趋加剧 ,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以及防范风险能力日益重要 ,提高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资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提升途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一个以资本充足率为基础的框架体系,即《1988年巴塞尔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以来,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引起了我国银行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一直为资本不足所困扰.为此,1988年财政部发行了2 700亿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商业银行的资本,自此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储蓄的不断增长,银行二级资本的缺乏,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为此,从补充银行二级资本出发,介绍了不同的资本工具及其资本成本,结合我国四大银行较高不良资产比率和由于巨额存差面临的较大财务压力的实际情况,并着眼于四大商业银行未来上市的目标,认为采用发行可转换债券和次级债券组合的方式来补充银行的资本将是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本文在阐述现代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主要法律规范及其发展后,进而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问题,同时,探讨了解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而一国监管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本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营。文章力图通过阐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对监管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今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笔者通过对它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约束、市场约束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对策: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强监管、实行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1.
维持8%的资本充足率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这些银行一直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是国有银行筹集资本金的重要渠道,要实现这一方式,必须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资本监管对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长期盈利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选取2013—2019年165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监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推移,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变化较为平缓,利润效率波动幅度较大,利润创造能力普遍低于成本控制能力;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监管,可以促使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有效增加资本水平、降低风险承担,促进其稳健经营,但对资本不充足的部分小型银行在短期内影响不显著;商业银行适度增加风险承担有利于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提升,银行效率提升又使得其有意愿进一步加强风险承担,在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银行规模、资产收益率和GDP增长率等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财务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商业银行会计政策、财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银行的管理者可能利用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财务政策(股利变化)来操控资本充足率;当管理者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时,会提高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时,分配股利虽然会消耗部分利润,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资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股利变化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综合研究了商业银行在满足了监管资本配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监管 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进行经济资本配置优化管理的问题,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于近年来得到了较 好的改良,并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今后在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等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资本 收益率和股东附加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化惯例的监管要求和发展趋势,资本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扩张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成为各国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应用计量模型对我国15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与不良贷款率的负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管制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不足。建议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监管,完善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将外部监管转化为内部约束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0—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使用Driscoll和Kraay(1998)的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 并且考虑银行之间可能存在空间截面自相关问题, 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周期缺口系数显著为正, 商业银行规模系数显著为负, 贷款损失拨备系数为负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存在一定的逆周期性;商业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现实情况;贷款损失拨备计提不仅基于利润理论, 也会受到成本费用理论的影响, 这两个理论之间的权衡造成贷款损失拨备系数并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8.
入世必然对中国的银行、资本市场等金融领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我国的银行业应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增强自身竞争力.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不可能不影响资本市场,入世后中央政府必须慎重把握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和规则,努力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