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地开发滨海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旅游地理、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滨海湿地保护等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保护滨海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从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打造、营销模式及旅游利益相关者管理等角度,提出了适合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实现山东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倡导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辽宁的环境设计要保持同传统文化同荣共生的生态属性,就要关注辽宁地域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协调好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的发展关系。这样,辽宁的环境设计才能凸显地域特征与特色,走出千景一面、文化趋同的设计怪圈,在立足辽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设计为关注点,对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设计的价值意义作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能有效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太仓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生态园区的定位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与保护要求进行分析,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肇庆市城区湿地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肇庆城区主要湿地资源特征和湿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肇庆城区湿地资源丰富,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部分,多种类型的湿地景现是构成肇庆城区景观的主要元素.城市迅猛发展与城市规划滞后,导致肇庆城区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建议在修订肇庆城市规划时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城市湿地景观建设,提出了开挖运河构建肇庆环城水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县域生态环境是辽宁省生态环境的基础,推进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分析当前辽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化、合理化建议。于是,在探索改变辽宁省县域生态文明的方法和途径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县域生态文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盐城海滨滩涂湿地是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滨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以盐城海岸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定量分析盐城海滨滩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结果如下:(1)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较1997年明显下降。(2)199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东台,最低的是滨海,东台约为滨海的2.5倍;200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是射阳,最低的是滨海,射阳约为滨海的1.8倍;区域差异性正逐步缩小。(3)盐城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岸类型和对滩涂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动脉,辽宁滨海大道堪称"黄金大道",六座优美的海滨城市通过全国最长的滨海大道连接在一起,打造无障碍旅游带,使滨海大道成为辽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并把目标锁定为打造东北亚地区黄金旅游线路。滨海大道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众多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内涵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沿线旅游带进行资源整合,整体形象定位和品牌效应宣传,必将推动我省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生产、承受、信息、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科学规划和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 ,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包括保护区网设计、保护区规模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14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计算结果表明,大连、抚顺、本溪、丹东、铁岭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在0.43~0.48之间,属于中度,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盘锦、鞍山、沈阳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在0.57~0.60之间,属于中强度,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好,营口、锦州、葫芦岛、朝阳、阜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在0.61~0.69之间,生态环境较差;辽阳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最高,达0.71;属于极强度,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在辽宁地区应该开展绿色生态屏障体系建设,辽东山区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辽西北继续强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辽宁西部和南部地区继续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辽宁中部地区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辽河流域应开展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农村开展点面治理污染为主的攻坚工程,城市以创建园林城市为载体的绿色城市工程。  相似文献   

11.
认为平潭岛虽然拥有亚热带滨海岛屿的独特风光和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建成现代化新兴城市,平潭宜践行生态建岛发展战略。基于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理论,提出提高平潭生态建岛水平和支撑能力的策略,以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建设价值与生态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崇明西沙是典型的河口区域湿地,北邻明珠湖,南邻东风西沙,东部区域光滩面可与东风西沙光滩面连成一片。土壤系潮土,土壤表层质地多轻壤、中壤,土壤条件较好,气候条件较优越,适于动植物栖息与生长,但植被类型单一,生长状况不良,植被景观效果不理想。野生动物资源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相对匮乏,不能形成稳定、丰富度高和密度较大的生物群落,也不能满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求。上海崇明西沙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建设,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筑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形成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其丰富的湿地植物资源能为野生动物创造生存、活动的多样化立地环境,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植物在生长季节巨大蒸腾量也能对区域气候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恢复应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为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国内外湿地景观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继承并发扬湿地的特色生态文化,展示现代生态文明,以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为主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自觉维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来,沿海经济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经济建议与生态环境的博弈问题。通过对辽宁沿海生态环境的分析,力求发现在沿海经济开发中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泛指内陆水面和沿海浅水区及其邻接地带水陆交相延伸的一定区域。湿地既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 ,又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消长变化 ,与生态平衡、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湿地在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地理环境多样 ,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调查 ,全国现有湿地面积为 6 5 94万公顷(不包括尚未查清的江河、池塘面积 )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 86 % ,为世界湿地面积的 1 /1 0 ,居…  相似文献   

15.
安庆沿江湖泊围垦历史久远,本世纪初开始退田还湖。湖泊围垦与退田还湖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湖泊围垦旨在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及其粮食短缺问题。退田还湖有效改善了沿江平原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洪抗灾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也促进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产业,延伸湿地产业链是解决围垦与还湖矛盾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继续实施退田还湖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白城自然资源丰富,受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多年来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影响,致使白城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风沙干旱、盐碱肆虐等自然灾害造成耕地失墒、水面减少、湿地干涸、泡沼缺水、江河断流。严重的水资源危机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限制了资源优势的发挥,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成因机制分析,提出了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水资源整治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滨海生态城,提升长乐形象已成当务之急.目前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科学规划、定位,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攻点,确立功能布局,以建设生态城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以培育生态文化为出发点,构建文明社区.  相似文献   

18.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科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公园是介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之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在综合分析湿地公园的定义、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功能和价值评价、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等。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湿地功能和价值评价,将科学、设计和教育综合到湿地公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为治理滨海湿地污染,本实验将从海滩底泥中筛选取出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优化培养并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制备成"种子",用于分解湿地底泥中富集的有机物,净化水质.研究其对环境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底泥中石油类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作用;以沸石为载体的实验组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载体,室内模拟实验降解率可达到82.3%.将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应用于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该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应用于滨海湿地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沿海城市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辽宁省是黄河以北唯一的并且最大的沿海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关系到辽宁省的整体发展状况。从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定义及重要性入手,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沿海地区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特性,找出其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而促进辽宁省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