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保护红线的落地需要立法提供规范性保障。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的现有立法存在效力层级低、有立法空白、已有规则无法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更严格保护”的要求等问题。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模式选择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应当处理好生态保护红线统一立法与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特别立法的关系;统一立法应当以确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保护的基本规则为核心目标,并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地位、管理原则、划定与调整、差异化保护措施、评估与考核规则等关键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特别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与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恶化不断地拷问着青海的地方环境立法。由于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对资源的地方性保护立法同样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对青海环境与资源的地方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旨在为青海省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生态保护立法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未能按照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对生态保护做出统一、协调的规定,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目的、立法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完善我国的生态保护立法,应首先确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生态保护综合性基本法和各种涉及生态保护的单行法(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特定自然区域保护法、各类型生态系统保护法和提供各种生态保护手段的单行法)、区域(流域、特定地方)生态系统保护法、生态保护标准共同构成的内部协调、外部统一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其环境保护多年来受到国家乃至国际的高度关注。我国为更好的保护三江源的环境,在立法和各项政策措施都做出了在诸多规定和办法,在政策和法律的摇篮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许多的保护措施都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对于保护区居民的生态补偿机制尚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论述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立法的生态化要求行政立法必须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行政立法的依法立法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立法民主原则应当转化为公众参与原则 ,同时吸收比例原则、公平原则 ,尤其要注重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的目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将该法有关目的的规定和同期世界主要国家的环境立法对立法目的的规定相比,在本质上其实还停留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我国的环境立法应定位为彻底坚持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正义为根本,以维护环境利益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伦理支持,最终确立“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环境保护立法的终极目的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洞庭湖流域保护的立法问题更加凸显。现行的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存在水事法规体系结构性缺陷,水生态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统筹性不足等问题。在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中,我们应依据可持续发展,优先保护、预防为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原则,对洞庭湖流域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洞庭湖流域保护综合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监察制度、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开发许可证制度、洞庭湖水污染防治制度、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制度、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洞庭湖流域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等制度进行建构或完善,为洞庭湖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赖保护原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法中得到了体现,我国新制定的行政许可法第一次确立了这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有其特定的内涵及适用条件。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对于行政机关树立诚信意识、保护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但信赖保护原则在立法上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从具体国情出发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目的、模式与原则,以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活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及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为立法目的,坚持中央立法先行的渐进式的独立法模式,遵守法制统一原则,尊重国情原则及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制度应当以承载多元价值、平衡原住居民权益保护与公益性目标、构建惠益分享机制的应然逻辑为指引,系统回应当前制度构建存在的制度机理错位和立法体系性缺乏等问题。以对当前法律体系的变革为基础,可具体展开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制度的优化构造:确立“一般规定+特别规定”的统一立法模式以矫正地方先行的立法探索带来的制度协调性问题,在《自然保护地法》中系统规定一般制度,通过《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单项立法展开具体领域的特色制度设计,通过《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立法,地方立法进一步规定实施性制度,进而从形式和实质意义上具体展开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制度的体系化构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息化基本法立法应当把"以促进为主、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信息化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中的权力与职责、权利与义务为支柱,以涵盖信息化要素的信息化建设活动为规范和调整对象,以解决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不但来源于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同时也是私法自治理念在物权法中的体现,其经济基础则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土壤。平等保护原则实施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严格保护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其关键是规范政府的各类涉及公民财产的公权行为。平等保护原则不但与我国宪法的规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而且也与所有权主体的区别立法并不发生实质性矛盾,其实质并非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当前影响我国劳动权保护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在我国保护劳动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确立劳动权保护的法律目标模式;二是要加强宏观调控法、职业安定法、就业促进法和就业保障法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立法的审视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境立法在艰难的境遇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更面临巨大的困难.环境法律缺乏实效、守法自觉尚未形成,以及部门造法与权力交涉的工作局面,"宜粗不宜细"的立法原则、法律移植"水土不服",难以提供法律救济的救济手段、公众监督的效力不足等都是立法者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围绕民族地方的和谐发展进行立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建设生态环境示范州,在民族地方生态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商业医疗费用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是一个理论上争议不大但因现行立法的规定而争论不休的问题。同类案件不同的判决结果不仅影响到司法的公正,而且带来了保险市场的混乱。《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与保险原理相背。2009年2月28日我国《保险法》作了新的修订,但关于保险的分类及保险代位权等方面仍延续以前的规定,并没有从立法层面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实质回应。在医疗费用保险中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需要立法和司法层面的进一步明确,这不仅有利于确保司法机关裁判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而且对保险业的经营与发展有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促进了能源立法,并持续改变着能源立法的目的,还为实施和遵守能源法规提供必要的道德前提。在能源立法的调整对象、指导思想和立法目标等方面均与环境伦理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际电子商务的规范 ,研究了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原则和途径进行探讨 ,进而对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框架提出了一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立法原则是行政立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但却被学界长期忽视的问题.虽然在一些相关论著中或多或少对行政立法原则有所涉及,但鲜见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学界关于行政立法原则的理解,多与一般立法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甚至政治原则等相混同,并未能揭示出行政立法所应当遵循的特殊原则.通过分析学界在行政立法原则问题认识上所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行政立法应当遵循三个层次的立法原则所组成的原则体系,其中广义行政立法应当遵循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权利(力)义务均衡配置、尊重行政活动科学规律、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并重等三项特有原则,狭义行政立法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审慎立法、重在执行等三项特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民族立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民族立法的现状 ,指出了民族立法在数量上、内容上以及立法程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民族立法工作、提高民族立法质量等方面的建议。文章认为 ,民族立法工作必须坚持快速、准确、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才能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