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7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办,《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行政学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一层会议室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暨黄楠森教授和王东教授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出版座谈会。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央编译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媒体共四十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1月 2 2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大哲学系“2 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 ,联合在北大办了“《中华文明论》出版座谈会暨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中华文明论———多元文化综合创新哲学》是王东教授新出版的一部大著 ,共三卷 ,17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要科研单位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张岱年、黄楠森、庄福龄、邢贲思、汝信、严文明等 ,及《人民日报》、《光报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大学学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 ,群贤…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创新问题的提出,始终与什么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之类的问题紧紧纠缠在一起.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还有自己的哲学方式.在创写中国哲学史及其哲学学科范式创新要求的背后,潜伏着民族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自卑心态.中国哲学的创新及其学科范式的确立是一个自然发生与客观选择的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历史性,不能被人为设定.人为确立哲学学科范式,实际上是把哲学等同于科学,是一种形而上学.过早确立哲学学科范式反倒不利于哲学创新.应该在哲学发展中解决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的问题.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的创新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论、存在论问题,它必然受制于现实的社会存在之体,其成熟与完备必须依赖于现代化在中国的成功和中国国家力量的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8月 2 1日至 2 3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社会思想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近 40位学者参加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纪念梁启超《新史学》发表 10 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的 9个不同学科领域 ,包括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考古学和心理学 ,这是人文社科领域内相当少见的一次多学科间的跨学科交流。此次会议旨在深入反思梁启超的《新史学》对其后 10 0年间中国史学的影响 ,直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原有的理论和叙述模式所遭遇的来自其他…  相似文献   

6.
“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6月17—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杂志共同发起的“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这是我国哲学界第一次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哲学院院长冯俊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多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畅所欲言,重新解读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挖掘梳理人类思想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宝贵遗产,深刻分析当代世界和我国现实生活中不利…  相似文献   

7.
据人文社会科学系资料室不完全统计 ,本刊又有 1 2篇论文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动态杂志收录。其中收入《语言文字学》的有《结构语言观 :一种开放的意义体系》(作者鲁苓 ,2 0 0 1 ,1 )、《英汉词汇中“狗”所包含的文化差异》(作者陈伟 ,2 0 0 1 ,1 ) ,收入《美学》的有《黑格尔艺术观略论》(作者鹿丽萍 ,2 0 0 1 ,1 ) ,收入《科技管理》的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 2 0世纪科技哲学的影响》(高建明 ,2 0 0 1 ,1 ) ,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创新》(作者胡继灵 ,2 0 0 1 ,2 ) ,收入《工业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1~22日,由武汉科技大学及湖北省伦理学会主办、湖北省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及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具体承办的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科技伦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首席专家、科技哲学博士生导师刘大椿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促进我国社科期刊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河南社科院《中州学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会议于 1 0月 2 1日至 2 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召开 ,来自全国近 30家省级社科学术期刊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 1 0余家高校社科学报的主 (总 )编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8日至9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联合举办"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暨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台湾慈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相关高校学者近50人参会。本次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缅怀萧萐父先生的学术、道德、文章;二是讨论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和方法视野。萧萐父先生(1924-2008)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在中国文史哲学界以至海外学术界均享有盛誉。在中国哲学研究上,萧先生独树一帜,论证"明清启蒙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基础、关键方式和必要环节。2007年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召开,标志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首次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体的普遍关注。路径与形态的深入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核心主题、关键方式和根本目标。“中国马克恩哲学高峰论坛(2011)”的召开,标志着学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路径及形态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当代课题的探寻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新路径探索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和关键。2012年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课题的深度探讨和具体探索。与此同时,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哲学范式与方法论意义的哲学研究范式的含义差别、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思想性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课题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11月 2 9日至 12月 1日 ,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和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十次年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近四十所高校的六十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中主要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资本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1.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是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创新的需要 ,同时也是因为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存在着许多缺陷。2 .…  相似文献   

13.
全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理论研讨会于2 0 0 1年 3月 2 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FSI)共同主办 ,研讨的主题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及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管理政策”。来自国家机关、科研单位、金融证券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同志共 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FSI)向会议提交了主题研究报告《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研究———关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管理政策》。与会专家对FSI提交的主题报告给…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2月25日,北京地区第4次青年哲学论坛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政治学所暨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求是》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主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崔建霞副教授主持,讨论主题是“现代哲学思维的特点与走向”。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孙美堂教授做了题为《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诠释》的主题发言。孙美堂认为,哲学的发展和创新,通常伴随哲学思维的发展与创新;存在范式的转换,通常伴随诠释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东南大学“9 8 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联合上海大学等单位举办的2 0 0 6“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论”国际研讨会于2 0 0 6年5月1 9-2 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与会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科的定位、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门类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的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对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