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我国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如何提高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确保经济持续增长而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红 《决策探索》2007,(17):69-7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验、感觉成为可以销售的商品,体验式消费日益成为风尚,体验式营销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企业积极说服消费者为体验付费;而且消费者也乐意花钱购买体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这项休闲活动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众所周知,收入、交通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支出,但到底影响到什么程度却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所以本文通过人均国民收入、国内铁路和航空运输能力这三个具体化的方面量化这两个因素,用计量经济学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最终得出其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通过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找到合理的办法促进居民的旅游消费,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加,住房消费呈现出某种不平衡趋势,合理地引导居民购房非常关键,居民的购买观念与其购买行为密切相关。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来理解居民的购房行为,并提出加强政府政策调控,引导形成合理预期;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社会文化引导,形成正确价值导向等对策建议,促进居民更加合理地制定购房政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凇  黄劲松 《管理世界》2013,(11):118-129
由于消费快速增加而导致的环境恶化、资源加速消耗,以及人们健康水平降低等问题,使得以减少需求为目标的逆营销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逆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本研究从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逆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愿意支付价格、企业态度和再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逆营销信息解释水平和决策者心理距离之间的匹配对能否减少消费者购买有着显著影响,成功的逆营销虽然减少了消费者购买,但却提升了消费者的愿意支付价格、企业态度和再购买意愿,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轿车已成为人们热门又触手可及的消费品,也成为现代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自汽车成为热门消费品以来,关于汽车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就不断出现。维权问题成为重要问题。1.以往汽车消费存在的问题涉及汽车消费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无论是最开始想要购买汽车而进行的汽车贷款问题,购买汽车过程中的买卖合同涉及“霸王条款”的问题,购买汽车保险出现的问题,汽车消费过程中与汽车质量有关的车身钢板、  相似文献   

7.
广告能消费吗?现在人们的观念中还认为它不能。在芸芸众智的法眼中,广告只不过是促销的手段,只有被它促销的产品才是我们可以消费的。可是,既然广告不能被消费,那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消费者为广告付钱呢?虽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未被告知价格中哪些是商品的真正价值,哪些是转嫁给他们的广告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谁不知道?既然广告是被消费者花钱买走了,倘若它又不提供消费的价值,那这是否应算是对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害呢?因此“广告应该能消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严肃话题。与广告具有可比性的是商品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8.
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绿色购买行动,消费者需要承担一定的溢价支出。将环保因素引入消费者购买动机函数,考虑消费者的微观异质性、有限理性和环境复杂性,运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情景建模构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计算实验模型,动态模拟不同情境下消费者参与绿色购买的过程,从宏观方面探索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演化路径,并从微观方面剖析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虽然价格敏感程度和环保意识水平是消费者绿色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但绿色商品信息占优情境下,"朋友影响"可以显著提高绿色商品市场份额。绿色消费者在自身践行绿色购买的同时,应积极宣传绿色商品信息,这对于促使更多消费者将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绿色购买行动,推动绿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丝     
《经营管理者》2007,(5):10-10
“消费依然是我们的‘软肋’。很多情况下,人们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收入水平较低,没有进一步提供消费层次的能力;或者市场提供的消费种类和水准不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选择中后悔和不确定性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荣  贾建民 《管理科学》2005,8(6):19-26
研究当消费者对产品绩效的期望不确定性时,后悔如何影响消费选择的动态变化.数学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消费者观察或体验到的各个产品选项的表现与原先的期望相吻合,风险厌恶型消费者倾向于提高对初始期望绩效不确定性较高的产品的购买意愿,而风险喜好型消费者倾向于降低对该产品的购买意愿.另外,期望绩效水平的不确定性对消费选择的影响会随消费者经验值的增加而减小.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期望差异理论对解释消费行为动态变化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在多选项选择问题中后悔对消费选择的动态影响,管理者需要考虑备选产品在期望绩效水平不确定性上的差异、相关消费市场的顾客风险偏好构成、消费者的购买经验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消费会转向比较廉价的商品如购买口红,涌向电影院观影等。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正在凸显,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2.
体育消费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广义的体育消费包括一切与参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引发的人们对精神生活方式的一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汽车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政府出台了针对性的汽车消费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本文根据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不同排量汽车购买行为及政府消费政策之间的博弈情况,构建消费者和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混合均匀情形下的消费者群体考虑单一汽车品牌情况下选取不同排量汽车行为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在油价、消费效用、消费政策及购车成本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存在向小排量演化、随机演化和向大排量演化三种具体情况。以大众迈腾汽车为案例分析了目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演化特征,当汽油价格较低所带来的运营变动成本不足以成为阻碍汽车消费者购买大排量汽车行为因素,或者消费效用之差较高的情况下,政府要加大实施消费政策力度以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当汽油价格位于较高水平下,政府可以逐步放松实施与汽车排量相关的消费政策。为政府科学合理引导汽车消费者节能购车行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个体育大国。国民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改革开放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中国的体育市场将大有作为。本文对影响体育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体育产品营销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社会消费开始步入“感性消费时代”。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再单纯注重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还更看重商品能给自己带来的美感以及个性满足和精神愉悦程度,在购买决策时,更多依据“喜欢就买”,我喜欢就是好的感性标准。正确运用色彩因素进行营销,不仅能使企业顺利实现营销目的,还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夺得竞争制高点,实现从色彩营销到竞争优势这“惊人的一跃”。  相似文献   

16.
Knowledge at  Wharton 《经理人》2009,(5):104-104
多年来,消费品的零售商和制造商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具备了有吸引力的介绍、标新立异的理念,就会深刻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消费行为学家帕克·昂德希尔在其1999年的畅销书《为什么消费:购买的科学》中指出:“在冲动性消费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食品行业,60%-70%的购买行为都是冲动性消费。”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而言,服饰消费已经从生存消费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体现时尚性的消费领域。对这一个现象的评价,需要根据所涉及的多个因素或指标,做出一个能合理的总体评价。而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对本土服装品牌购买意愿的测量,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网络团购是经网络媒体组织形成、具备大宗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团体,为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和优质服务而与生产企业或分销商的淡判和议价,并最终取得相应商品或服务的集体消费活动过程。网络团购的目标是为其杨心,即消费者群体获得利益最大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改变消费者在市场营销中的弱势地位,成为消费者购买高额消费品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本文将分析家电下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期全国范围内推广家电下乡是社会大众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公众普遍认为推广家电下乡,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真正把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启动起来。本文对家电下乡与刺激农民消费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民消费决策的深层次问题,认为诱导农民在无人保障其未来的情况下透支未来,或许有点经济效果,但从社会、政治角度看却是不道德的。这种消费缺乏持久性,是一种误导农民的行为。进而寻求提高农民购买力的途径,并探索消费的困局与突围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