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要求,体现了习近平对唯物史观的准确把握和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进一步阐明了人民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9,(7):189-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民本思想的扬弃和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厚植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全面把握和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而且对加快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奋斗目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提供了最坚定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动人民利益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奏响了改善民生的最强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创造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由人民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打造“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从而构筑起思想高地、智库高地、文明高地、话语高地、智能高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目标、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标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价值诉求。以上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至上。透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向度,有助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为号角,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人民为根本,源于现实,基于实践,融于民众。现实之源、实践之基、理论之魂构成其三维。现实之源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实,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之实;实践之基即改革开放实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理论之魂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理论联系实际,秉承“以人民为本”的彻底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中国人民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大魅力,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习近平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从理论渊源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价值观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内容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哲学社会科学观、精神文明观等,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全局性、本质性的理论指导价值。茂名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质量振兴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紧密结合国情和立足实践,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略,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析了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在于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演中对文化的价值与地位、使命与任务、战略与举措等层面作出论述与部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层面,提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持和保障、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文化引领和支撑。在文化使命与任务层面,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之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要,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之责。在文化战略与举措层面,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持人民立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力量;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统筹推进“七个着力”工作,系统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伟大历史进程和重大历史成就,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揭示了深刻的历史规律,是讲好"大思政课"的重要育人资源。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恢弘篇章和重大成就蕴含着厚重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为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和深厚精神滋养。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重要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应从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国精神、弘扬志愿精神等方面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基本情况,将其分为重建秩序、丰富内涵、坚定方向三个阶段进行发展回顾。进一步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路径、教育队伍、教育系统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伴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异质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因相似的兴趣、需求等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集聚分层,形成一个个封闭、独立的网络文化圈层。这种网络圈层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对网络圈层化现象下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为科学指导办学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而言,着力强化六个方面的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主题教育如脑入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生态素养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和生态行为的综合素养。培育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主要路径有:“两课”教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创建的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本文以红岩网校为例,回顾了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主要经验,论述了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界对先秦思想教育实践的衍变进行了追本溯源和总结概括,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立场建构起了现代化的学科研究体系。西方学界基于实证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将对先秦时期中国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导向了世俗政治的实用主义立场,不利于科学呈现我国先秦时期思想教育实践的历史原貌。先秦思想教育实践经历了从以生存为主到人文主义关怀凸显、从以宗教性活动为主到以政治活动为主的衍变过程。新时代唯有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语境下继续拓充与深化中国思想教育实践的研究,方能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把握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领域的新特征新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信息技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全球大国竞争格局重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现实条件出发,全面客观地认识互联网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安全风险,明确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国际主张、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如何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人民性和国际性,是指导网络强国建设的科学指针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网信领域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网络法治建设、国家网络安全建设、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信息技术创新突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中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并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之路,为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指明了战略目标和前进方向,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有益尝试和重要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