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主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坚贞不渝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也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中学时立下了"为全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初心,并用毕生精力在践行初心。为此,他刻苦学习、勤于理论研究、改变了世界、正确指导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展。新时代青年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要学习马克思坚守初心,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农民经济理性的纷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纯粹理性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一种经济假说。由于农民所处的特殊环境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是缺乏理性的 ,这种观点在国际上受到舒尔茨、塔克斯等理性论者的批判。中国自然经济历程较长 ,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 ,非理性的特征应该更为明显 ,但实证性研究材料表明 ,农民甚至包括贫困农户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理性的。当然 ,农民经济行为是否理性的争论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强调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号召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等一系列理论建设的思想。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的三农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仍然面临许多新问题及发展困境。为了推动和加强农村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2009年12月4日,吉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举办了主题为马克思农村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的跨学科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对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展开科研攻关和专题研究。本刊选取论坛上具有代表性的4篇文章,撷其精要登载,以期对农村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金运  韩喜平 《求是学刊》2014,41(6):54-61
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扭转了旧体制和旧框架下的颓废态势,并呈现出新的改革特征和趋势。集中表现为:改革范式上,机构范式与功能范式包容共生;改革路径上,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协同发展;改革目标上,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革新坐标上,大力发展农村民生金融;改革效果上,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进。基于此,对今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点及趋势作出了科学研判。从经验价值上看,全面、客观、科学地把握和利用农村金融改革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审时度势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生产领域中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制度创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流通领域中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分配领域中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为主的制度创新,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形态,是世界各国一直以来的共同追求。西方凭借现代化的先行占据现代化理论的先机,其目的是把其他国家引导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现代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探索社会进步同时对于西方现代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国现代化由被动到主动,从工业化的认识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奥运经济的八大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奥运会是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现已成为能提供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奥运经济至少具有稀缺性、公共性、资产专用性、区域性、阶段性、间接性、文化性、政治性等特征。只有准确把握奥运经济的基本特征,才能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产权主要指劳动者按照劳动贡献享有收益的权利。市场社会主义学派对劳动产权问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分析,认为落实劳动产权有利于解决劳资矛盾,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张劳动者应该获得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利益分配权利,企业的分配制度应该将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