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信仰就是“终极关怀”,它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宗教信仰有明显完备的理性特征,是一种合法正常的信仰;而邪教则是一种邪恶的信仰;迷信则是对信仰对象盲目崇拜误入迷途。科学只承认事实,若把科学当成绝对权威顶礼膜拜也是迷信。信仰是人的需要,科学可以作为信仰,但不可以代替信仰。  相似文献   

2.
迷信与科学     
迷信与科学是相互对立的。有迷信就必然排斥科学,要科学就必须破除迷信。科学是人类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它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人们懂得了科学,就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思想、生活、工作,以至运用它来改造世界。迷信则相反,它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它使人们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某种主观臆造的成见对待思想、生活、工作问题。我们提倡破除迷信,就是要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误会 凡是能揭示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都可以称作科学。 凡是盲目地信仰和崇拜都可以叫作迷信。 人类的祖先自从发明使用火以来,在长期的同自然灾害、猛兽或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地积累了经验和知识。比如,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益,有些则有害。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便生动地说明了医药科学的起源和医药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又如,天文学诞生在古代的巴比伦和埃及,就是因为那里到处是广阔无垠的沙漠、草原,人类要在那没有明显门标的沙漠、草原中生存,只有依靠夜空的月亮、星辰来识别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包括平等意识、求是意识、怀疑精神、奉献精神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等内容。中国社会确立科学精神的根本障碍就是迷信思想-迷信超自然力,迷信偶然事变,迷信权力,迷信金钱。当前科学精神的缺失反映在迷信与伪科学思想及行为的泛滥,具体表现为世俗型、学术型和行政型三种形态,造成了某种学术腐败与权力腐败。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开展科学思想的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5.
祝桑草原     
《中文信息》2006,(8):72-75
一个古老的文化联系着一片古老的高原土地。美丽的祝桑草原千古以来都是雅江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它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南部,雅砻江中上流。这里丛林茂密,覆盖面积广阔。其中的雅江祝桑的草原牧场尤为著名,在此处可观赏蜀山之王贡嘎雪山。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评介朱康有赵跃红郭贵春教授的《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下文简称《后》,1995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是他继《当代科学实在论》(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科学实在论领域中不断开拓的又一力作。随着当代自然...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来说,科学精神是在自身传统的积淀与外来南蛮学、兰学、洋学的冲突与融合中而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过程是受日本现代化模式制约的,"由来于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基本态度.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①.这使日本的科学精神形成了自身的特质,一方面,它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它又要时刻承受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外来压力.由此可见,贯穿日本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进程的基本矛盾是:一、挑战与应战的矛盾;二、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精神力量的凝炼、愚昧迷信的扫除,须臾离不开科学。人们崇尚科学,赞美科学,发展科学,把解决各种现实难题和开辟美好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科学进步上。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念深入人心,人类创造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和强大的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对人类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重科学轻人文教育是在重科学轻人文观念的冲击下在近代中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只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轻视科学精神教育;离开了精神的指引,知识必将堕落为僵死的教条,而教条以及对教条的迷信必将压抑和控制学生个性的形成;人文教育不仅在总体上受到轻视,在科学成就有目共睹的今天,更惨遭被科学化的厄运。其实质是一种重理性而轻非理性、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重认知而轻情感与意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追求执变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也是科学理论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实际上,科学理论的抗变性同其真理性是密切相关的,它根源于真理的绝对性。抗变性的追求体现了现代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趋势。一、科学理论必须具有抗变性当我们考察一下科学理论的实际状况,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虽然某种理论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有很高的真理度、准确度,有较强的解释力、预见力和探索力等等,但它在解释和说明新的事物时却可能无法保持相对稳定和相对不变,而必须引进某些特设性(adhoe)假定(即对原理论所作的辅助…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与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斗争告 诉我们: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理性精神已成为当 今文明社会的主流,但是,只要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存在未知领域,愚昧迷信就有它存 在和滋生的土壤,这也是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能够得逞于一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思 想理论界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用科学理性战胜愚昧迷信。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昌明时代,形形色色的现代迷信不时泛滥成灾,由于他们打着“科技”、“探索”、“研究”等旗号,比传统迷信具有更大的欺骗性。而科学传播的弱化与失误,导致人们在享受科学便利的同时,未能使真正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入心入脑,致使现代迷信有了可乘之机。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对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对科学传播的投入,培育公众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世界上到处都在讲科学 ,大江东去 ,泥沙俱下 ,“科学名义”下也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到底科学不科学呢 ?需要分析。为了这种分析 ,就需要培养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精神要学习科学史 ,更要学习哲学辩证法 ,认识科学与迷信的辩证关系 ,认识科学的发展规律。科学创新需要假设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这种认识也需要实践的检验。辩证的科学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为现有的知识和权威的结论就是不容怀疑的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 ,这种迷信科学的倾向是违背科学的现代迷信。  相似文献   

14.
日食在古代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星占学中,日食是最严重的灾异之一,皇家在日食时必须进行救禳。由于预报日食的需要,古人对日食的科学认识在不断加深,天文历法不断发展且日益精密。但科学认识的进步没有消解对日食的宗教性迷信,救日仪式不仅延续到清代,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其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学不同于西方的科学主义,它以理性服务于宗教和人事的生活目的,与神秘主义相兼容,是一种经验理性主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维,因此也就无法发展出近代科学。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与近代科学思潮有着密切联系.该刊注重知识、智能和科学的传播,认为科学是社会进化的利器;对宗教迷信进行了激烈声讨,提出"以真理的科学破迷信"主张;特别是它以科学公理推导革命,认为革命全凭公理.<新世纪>的这种科学特色使其政治主张披上了一层理性色彩,但机械论式的科学主义倾向显然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学人文因素的崇尚真理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科学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的主导和支配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此,科学更加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鉴于价值观对人的活动的导向作用,可以认为,在科学所需要的各种人文精神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了。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就其属于价值观而言,它是一种人文因素;就其属于科学的内在要求而言,它又是一种科学精神。所以,确切地说,它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汇,是一种典型的“科学人文”因素。作为科学人文因素的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对于科学家来说,是有特定内涵的。首先,它意味着科学家应当:()坚信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迷信具有危害性、欺骗性和扰乱性等特点,它不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之上,其本质是非科学的。迷信有历史、社会、认识根源等,还与人的非理性因素息息相关。探析迷信是为了战胜迷信。反对当代迷信,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科学与文明最终战胜迷信与愚昧是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略论“阴阳──五行”思维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黎康阴阳、五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而又无所不包的观念,它不仅表现为一般的哲学范畴,作为观念体系,它还表现为一种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中古时期无论哲学、科学、道德、艺术,还是宗教B至迷信...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历程的定义出发,考察现代经济学的科学化进展,阐述科学历程与经济学进步的基本关系,旨在解释已有的经济学理论重大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学原创性的意义。考察的领域集中在生产经济,焦点主要是该领域发展史上的重大路标。结果表明,自然科学的历程武装了经济学,使它毁灭了直觉观念,促使它迅速地成长为常规科学学科,并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为科学历程的普及、提高和示范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科学     
<正>自从哲学诞生以来,人们关于它的对象、实质、地位和功能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有不少争论。最近看到国外学者的一篇文章,著者认为“哲学过去从来不是,现在不是,而且我希望将来也永远不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亦然)。”在他看来,哲学所以不是科学,那是因为:科学的结论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或应得到事实、观察和经验的证实,而哲学对证据是不感兴趣的,哲学的观点是不能用经验方法加以检验或驳倒的;每一门科学都有一种(有的几种)基本理论,而哲学却是派别林立,三教九流都有;科学中永远存在着一大堆悬而未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