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016—2018年福州市台江区空气质量监测自动站的监测数据为样本,分析统计了台江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以及主要环境污染物的季节、日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除O_3浓度升高外,PM_(2.5)、PM_(10)、NO_2、SO_2、CO浓度均有所降低,NO_2、PM_(2.5)、O_3、PM_(10)是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其中NO_2、PM_(2.5)、PM_(10)浓度表现为冬春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O_3浓度春夏季较高,冬季低,O_3是夏季的首要污染物。NO_2、PM_(2.5)、PM_(10)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O_3日变化呈单峰型特征,各污染物之间及污染源之间具有相关性。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对台江区道路、工地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排放控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福州市台江区空气自动站2018年监测资料,分析了台江区总体空气质量状况,并进一步研究各气象因子与空气污染物NO_2、PM_(10)、PM_(2.5)、O_3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江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7%,O_3、NO_2、PM_(2.5)、PM_(10)是台江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NO_2、PM_(2.5)、PM_(10)三种污染物浓度春季、冬季较高,夏季较低,3~10月O_3浓度较高,其余月份较低。总体来说,高温、低压、高风速、高湿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扩散,污染物浓度较低;反之,低温、高压、低风速、湿度较低天气产生的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扩散,污染物浓度较高。气温、风速、湿度与NO_2、PM_(2.5)、PM_(10)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压与NO_2、PM_(2.5)、PM_(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气温、风速与O_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气压、湿度与O_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气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风速、湿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福州市晋安区五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CO、SO_2、NO_2、O_3、PM_(2.5)、PM_(10)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晋安区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时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晋安区空气质量基本处于国家一、二级标准内,首要污染物为PM10,按污染物浓度日均值分布情况分析,O_3浓度在14时前后出现峰值,其余污染物浓度日变化主峰值均出现在9时前后,次峰值出现在18时前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福州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成与污染特征,于2015-2016年分四个季节对8个点位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和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F~-、Cl~-、NH_4~+、K~+、Na~+、Ca~(2+)、Mg~(2+)成分。分析表明,研究期间福州市大气PM_(2.5)浓度的日均值为35.1μg/m~3,呈现春、冬季节高,夏、秋季节低的特征;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总和占PM_(2.5)浓度的47.1%,其中SO_4~(2-)、NO_3~-、NH_4~+的浓度>Cl~-、Na~+、K~+、Ca~(2+)的浓度>Mg~(2+)、F~-的浓度。离子平衡分析显示,阴离子相对亏损。二次离子(SO_4~(2-)、NO_3~-、NH_4~+,简称SNA)占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总和的81%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各季的NO_3~-/SO_4~(2-)比值均小于1,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表明固定源排放是福州PM_(2.5)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非海盐离子贡献的分析表明,海盐源对PM_(2.5)的影响较小,人为活动是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福州市PM_(10)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采用非参数分析方法对福州市PM_(10)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PM_(10)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PM_(10)浓度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秋季PM_(10)浓度与气压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和夏季PM_(10)浓度与气温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19和0.249;四个季节中,冬季、春季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有显著的负相关;福州春季PM_(10)浓度与日照有显著的正相关;福州只有秋季PM_(10)浓度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显著,而其他三个季节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在编制厦门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础上,根据厦门绿色港口建设进程及国家船舶控制区的政策落实情况,核算绿色港口大气污染物减排数量与减排比例,应用AERMOD模型模拟船舶控制区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港区污染物减排对港口环境质量的提升效果,结合港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测变化幅度,评估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评估结果表明,2018年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是:SO_2 60.0%、NO_x 32.3%、PM_(10) 12.0%、PM_(2.5) 12.3%、CO 6.7%,其中以SO_2的贡献最大;同时,港区SO_2减排取得显著效果,CO、HC、PM_(10)、PM_(2.5)的减排也取得一定效果,但NO_x因减排放量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7-2018年福建沿海26个代表性县区监测点,运用泊松广义相加模型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不同疾病别的超额死亡风险及置信区间95%CI。结果表明,2017-2018年PM_(10)和PM_(2.5)浓度(lag01)每升高10μg/m~3,研究区域人群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07%(95%CI:0.60%,1.54%)、1.71%(95%CI:0.93%,2.49%),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17%(95%CI:0.46%,1.88%)、1.92%(95%CI:0.75%,3.08%),区域之间存在效应异质性;研究区域夏季风险最高,其次为冬季,春秋季统计学关联性较弱;PM_(2.5)对呼吸系统疾病效应在调整PM_(2.5-10)的影响后失去统计学意义。2017-2018年大气颗粒物暴露与福建沿海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效应分别以5日平均滞后(lag04)和4日平均滞后(lag03)最大。  相似文献   

8.
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根据我国1992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约束的污染减排最优控制系统,以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为基础,搭建“本地化”空气质量模拟平台,构建空气质量达标评估模型和减排成本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湘潭市冬季拟定空气质量目标约束下污染物减排最优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在保持臭氧浓度不变的情形下,当PM2.5目标值分别拟定为55μg/m3、60μg/m3、65μg/m3时,可得到相应的污染物减排最优控制方案。空气质量PM2.5目标值分别改进30.4%、24.1%、17.8%,对应减排总成本分别为16.6×106元、6.36×106元、1.46×106元。本文构建的城市污染减排最优控制系统及其模型求解方法,不仅可为制订城市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也可为城市制定“一市一策”空气质量达标战略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7-2018年漳州和厦门、泉州、龙岩3个周边城市颗粒物浓度、气象条件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漳州市区地理地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漳州市区PM_(10)和PM__(2.5)年均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城市,月均浓度基本都高于周边城市,月变化规律与周边城市基本一致,呈现"凹"字型,即春季和冬季浓度相对较高;漳州市区地理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风速较小、水平扩散能力较差,受混合层高度影响,垂直扩散能力明显差于厦门,与泉州相当,略好于龙岩,降水量较多,颗粒物清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据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度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全年近七成天数不达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院宋国君、何伟近日在《中国经济报告》撰文认为,中国污染物行政区和年度的排放总量控制科学依据不充分,目标粗糙,效率低。建议实施空气质量"日"管理模式,尤其是对可能超标的明天和后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2014年9月~2015年8月福建省9个设区市PM10、PM2.5逐日浓度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逐日高度场、风场(垂直方向为17层,分辨率为2.5°×2.5°)资料,分析福建省不同天气形势下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将其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得出结论:(1)高空脊、暖区辐合为不利扩散的环流形势,高空脊影响过程中,多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受暖区辐合影响时,多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的水平,多个时段出现轻度污染事件。(2)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及其边缘、台风及其外围为有利扩散的环流形势,受其影响期间,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优良水平。(3)西北气流带、西南气流带、平直西风气流带在不同的季节,其扩散能力不同,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空气污染较重、污染物组分复杂的现状,基于目前城市空气质量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暴露评价精度偏低、评估以定性为主、污染物健康效应方面仅限于少数几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短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趋向于建立一种面向社会提供健康影响服务的空气质量模拟及其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其应用对象主要面向暴露人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国控点位监测浓度达标为基础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方法。这一体系将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微观尺度空气质量模拟;建立以暴露—剂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估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建立以实际吸收剂量为主导因子的污染物长期健康效应模型。研究成果将为制定和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提供依据,为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提供基础的人群健康资料,为环保部和其他部门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空气污染较重、污染物组分复杂的现状,基于目前城市空气质量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暴露评价精度偏低、评估以定性为主、污染物健康效应方面仅限于少数几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短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趋向于建立一种面向社会提供健康影响服务的空气质量模拟及其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其应用对象主要面向暴露人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国控点位监测浓度达标为基础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方法。这一体系将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微观尺度空气质量模拟;建立以暴露-剂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估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建立以实际吸收剂量为主导因子的污染物长期健康效应模型。研究成果将为制定和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提供依据,为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提供基础的人群健康资料,为环保部和其他部门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然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该文通过统计2010-2014年福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对湄洲湾海域的监测数据,分析湄洲湾近岸海域氮磷的时空分布规律。评价结果表明,①无机氮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浓度由湾内向湾外减少,DIN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溶解无机氮以NO_3-N为主;②磷酸盐的超标多出现于枯水期,北岸浓度低于南岸。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州市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PM_(10)浓度数据,通过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探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等进行空间插值,利用交叉验证对插值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克里金法的空间插值效果最为理想,其次是径向基函数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则最差。PM_(10)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对空间插值结果有显著影响,三种方法夏季插值结果均明显优于其他季节,夏季径向基函数法插值结果只略逊于普通克里金法,此时可选择径向基函数法插值。三种插值方法的PM_(10)浓度空间分布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正——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二氧化硫、PM10、PM2.5等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全国74个按照新标准实施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达标比例仅为4.1%;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中有7个在京津冀地区,分别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衡水和廊坊,该地区综合达标城市数量为0。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城市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ROMETHEE法,选取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无锡、深圳、青岛、厦门、广州等9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华东高山大气背景地区的黑碳气溶胶分布、来源和输送特征,利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福建武夷山背景点观测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不同季节黑碳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的黑碳气溶胶日平均浓度为0.348μg/m~3,其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单峰特征;月平均浓度范围为0.218~0.510μg/m~3,处于背景地区水平;季节特征变化明显,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另外,该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一定程度上受到远距离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莆田地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分析2016—2018年莆田地区首要污染物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臭氧浓度和气温、湿度、风速(2分钟平均)、风向(2分钟平均)之间的相关性、臭氧浓度超标时次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浓度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时,为99±44μɡ/m~3至108±47μɡ/m~3,谷值出现在07-08时,为41±28μɡ/m~3至51±32μɡ/m~3;月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10月,为83±37μɡ/m~3至95±37μɡ/m~3,而月变化的最低值除秀屿区政府站为7月外,其余均出现在1月;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值与超标天数在4月均为最大;三年逐小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61,其余气象条件和臭氧浓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相关系数均小于0.4;有利于臭氧超标的地面气象条件为:温度25~37℃,湿度50%~70%,风速(2分钟平均)1~4m/s,风向E至S顺时针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