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先生否定五种生产方式学说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区分上面。胡先生认为,如果把二者区分为两个有前后高低之分的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从生产力看,两者之间找不出同农业革命、城市革命、产业革命相类似的显示生产力向一个新阶段发展的标志。从生产关系看,由于在所谓奴隶社会中奴隶并不多,封建社会中奴隶也不少,奴隶制曾与农奴制长期并存,除了典型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其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重构了农村上层建,因而开启了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土地改革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巨大的现代化缺失,留下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具体表现为生产的个体化与封建土地占有制的矛盾。分散的生产资料( 小块土地) 占有制只能与分散的个体化小农生产力相适应,而土地兼并造成的生产资料集中,则每与分散的小农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横征暴敛造成的剥削加重,又与有限的小农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从而引起周期性危机和改朝换代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革,生产力有了迅速地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逐步走向崩溃。但是,奴隶主贵族仍然拼命地维护旧的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属于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领域和文化方面来。因而产生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各个学派。他们之间进行着长期地争论,形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强调人类农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以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论第一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第一生产力的存在,也就确认了第一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经济时代有不同的第一生产力和不同的第一生产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成了生产资料,脑力劳动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参与分配,所以知识资本占有制成为第一生产关系。在着力发展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努力调整和改善第一生产关系,例如建设学习型社会,保护知识产权,分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关于拜占庭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史学界经过多年的论争,迄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由于奴隶制经济危机以及科洛尼佃农制的流行,从公元四世纪起,拜占庭帝国奴隶占有制剥削形式便让位给早期封建剥削形式。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四至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奴隶制关系还占优势,只有到了七世纪,在斯拉夫人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隶农革命运动打击之下,拜占庭帝国奴隶社会才告崩溃,他们认为无论是被赋予彼库里的奴隶或科洛尼佃农都还不是封建社会的直接生产者。那么,拜占庭帝国奴隶制度崩溃和封建社会产生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彼库里奴隶制和科洛尼佃农制到底能否视为已经形成的封建生产关系形式?拜占庭帝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宋夏西北缘边分布着大量的蕃部族帐。北宋中后期,在汉地农业文明的影响下,这些蕃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其封建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别;阐述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内涵;为什么说始终代表进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工人阶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什么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问题,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探讨了就如何使我国当前的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的农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变革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路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更具价值。刘少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构想是一个“三步曲”,特点是把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对盲目冒进。刘少奇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等。上述思想对当前发展我国农业的启示是:要稳定和完善承包责任制,靠科技兴农,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每一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它的前期都是基本上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到了它的后期则基本上不适应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决定了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却又征明了每一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都较前期快。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的前期,尽管原始公社制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由于人们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力的发展是特别缓慢的。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出现,较先进工具的使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力才有了较快地发展。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时期, 旧的生产关系除了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外, 同时或多或少包含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因素。新兴阶级完全可以考虑在吸收旧生产关系中的有效因素及克服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元四至六世纪是西欧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西欧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这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生产关系已在罗马帝国内萌芽。同时,处在原始社会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日耳曼人,大规模地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和帝国内风起云涌的奴隶、隶农起义相结合,给东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并一举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建立了一系列“蛮族”王国。  相似文献   

16.
对商鞅变法时规定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意义,史学界若干论著的解释既不符合商鞅变法时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户籍管理水平,也不符合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赋役制度以及秦人的家庭结构、规模和对父权的维护等史实。商鞅这一法令旨在在国家授田制的基础上或者是增加户赋和田赋的收入,或者是增加服役人手,在一定程度上,有促使秦民分家而刺激土地开垦的作用,但并不强迫分家。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作用的二重性,学术界有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诚实的科学探索,对理论和实践才能有真正的意义。我们试图从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作用,谈一些浅见。商品经济既然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那就会对巩固生产关系也起积极作用;同时,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视之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也是积极作用。反之,商品经济的消极作用,使生产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经济法治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标示。哲学范畴内社会发展是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持续的矛盾冲突与调适来不断演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理应成为农村经济法治体系构建的本原基点,效益、文化、环境和公平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体系维度和价值序列。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发展权利平等实现为核心的现代农村经济法治体系,既要注重法治经济的共性,更要注重农村经济的个性,着力解决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与现存生产关系之间的基础性矛盾,促进农村经济法治从矛盾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注意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它们采取了下述有力措施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生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等.在实践中,它们关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认识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农业人口占80%、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十分关注。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一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要坚持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依靠科技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