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学派(亦称新心理学派),是从民族性、个性研究到基本人格、所趋人格的研究。并注意文化作用于人格塑造的方式方法以及儿童抚养和人格模型塑造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文化与人格学派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研究的借鉴作用,以及这些理论对于儿童人格塑造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等三个方面,对以儒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实践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启动必然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因此,在新时期,探索我国乡镇干部行政人格的塑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动的“软件要素”,持久地影响着行政人员对行为方式的选择,由此产生出政治文化与行政人格的契合。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行政人格的塑造,深入剖析行政人格异化的政治文化因素,试图对乡镇干部行政人格的塑造提供借鉴与助益。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作为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美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将美育理论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审美教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多年的审美教育研究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审美教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开展实践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审美教育理论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结合是二者共同塑造完美人格的育人目标所决定的。宿州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通过“三馆一园一所”以及教学改革将审美教育的教学实践落实到大学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将大学文化建设的环境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和高校的文化引领等要素与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理念相融合,起到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塑造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诚然,历史走到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处在个性健全、人格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面对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浮躁"、"急功近利"等各种人格问题暴露无疑。如何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6.
作家韩少功尖锐地批评"当代文学病得不轻".当代小说创作的沉疴在哪里?评论家和作家们总是囿于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审美标准去进行创作与批评,没有以发展的眼光为小说的升华寻找出路.笔者以为,当代小说应当借鉴美国人类学家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中的人格分析方法,从人物的性格论和心理论跃升到人物整体塑造创作新阶段,开创文化人格塑造的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传统中塑造自身的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与校园文化有密切关系。校园亚文化日益侵袭校园主文化的领地,成为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积极引导校园亚文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理想人格的塑造问题是小说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大问题。《三国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明显地寄寓着作家乃至特定时代人民大众的人格理想,因此,深入研究理想人格中所包孕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是有必要的。这既是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塑造新时代人格的需要。我们认为,《三国》作者站在元末明初的社会文化土壤上,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追求和塑造的曲折历程,向儒家先圣汲取文化营养,精心建构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楷模,这对明清时代人格构成以及古典小说理想人格的模式,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文化人格最能体现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人自身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存在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与后现代生态文化三阶段文化观念并存的状况,文化建设要求实现由传统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双重意义上的转型。与此相应,人自身的建设也包含着现代主体性人格的建设和生态文化人格的建设两方面课题。文章还具体论述了现代主体性人格与生态人格塑造的具体方式,认为文化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环境建设与主体自身修养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必须解决传统价值理想在现代人格塑造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单一结构的人格模式,如纯粹经济性质的功利型、实用型人格以及纯粹道德性质或政治性质的人格,都与现代化的目标相悖。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是现代人的理想人格境界。塑造既符合现代标准又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健全人格,需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传统价值理想作为“理性”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体”、“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一切文化载体和传播形态,一切文化产品,一切文化活动,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只有强"魂"健"体"、"魂""体"相依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化"魂"、"体"、"用"三者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和建构高水平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于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当前进一步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的合理途径,以期完善独立学院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家园,而建设当代中国哲学是建立思想家园的核心。当代中国哲学的建设既要注重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也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李泽厚用"情本体"试图重新建构内圣外王之道;张立文的"和合学"旨在化解人类面临的价值冲突;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试图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重建当代中国哲学,他们都为建设当代中国哲学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 ,“仁”是二人定义一人的人伦理念。文化的核心理念造成了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 ,文化对个体人格形成的根本影响方式是同构投射。根据文化核心理念理解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是理解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关键。基于“仁”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结构 ,而这正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依然按照“仁”的核心理念行为的中国人之所以具有基本的民族性、国民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形成于康乾盛世时期的避暑山庄文化,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避暑山庄文化组成里,儒家文化是统帅、灵魂。避暑山庄文化主要在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大一统的情怀;人文关怀;理想人格;和而不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试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抢滩"网络文化以占先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社会中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应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整合,培育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广东省“九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缩写。全文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回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争的历史,作为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关系的借鉴;二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及其体系,作为当代文化取舍的依据;三是研究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的关系,剖析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和构成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生存样式和最高生存智慧,因为:中和是中华传统多元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天人合一的本性和实质,是中国传统真善美统一的核心,是传统辩证法思想的精髓,而且依然是今天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不死的活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蕴含着许多具有现代意义的积极人格思想,对《论语》蕴含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论语》中具有现代意义的积极人格思想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对培养积极人格、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核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