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诗《复活的翅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活的翅膀》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一首宗教诗,这首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赫伯特象形诗中的杰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象征艺术的独特运用,把诗歌的外在形式与所宣扬的宗教主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2.
文娱生活     
《老友》2009,(1):52-53
诗人的痛苦一个诗人把自己写的一首长诗送到编辑部说:"先生,请您帮我看看。我所有的痛苦都在这首诗里了。"读完诗,编辑批注道:"你诗里的痛苦现在都跑到我头脑里了。"  相似文献   

3.
《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状物小诗,这首诗常常被评论者们从审美角度解读为诗人“以禅入诗”的典范之作.本文以这首诗的创作语境为切入点,分别从文本和寓意两方面分析该诗,并结合诗人个人的生命体验,将其阐释为一种私人语境下的个性述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纯诗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的整体追求里,始终在寻找一种能切近现代人情绪的纯粹形式,这是他们苦心寻找的"纯然的"现代诗.在这个诗形里,诗人们刻意抛开惯常倚靠的音律,力图用情绪的节奏组织诗的内在结构.表面上,"现代"诗人这种"纯然的"诗,与法国象征主义"纯诗"的艺术宗旨有着一定的偏差,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努力打造的中国纯诗并没有放弃音乐性,他们强调的"不用韵脚,不受格律的束缚",实际上体现为一种音乐的"缺席"与音乐性的"在场".  相似文献   

5.
正"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写的一首诗,名为《赠别》。写这首《赠别》时,诗人杜牧在失意之中,正要离开扬州,此诗是送给一位相好的歌伎的。  相似文献   

6.
从郭沫若开始,中国新诗的写作就存在以一驭多的元话语。这既是一种诗歌写作方式,也标示了新诗诗人发声的位置。姜涛诗歌中同样存在这一元话语,但没有延续元话语背后强大的主体形象,姜涛诗中的主体反而显得游移不定,镶嵌在整个社会结构的内部。姜涛的诗由此也表现出"一切只发生在一首诗里"的特征,深刻地表征了当代诗的社会结构处境。通过在诗中反复寻找和检验发声位置的可靠性,姜涛象征性地找到了"山洞"作为暂时的方案。"山洞"作为诗人自我反复位移的具象空间,透射着诗人的智慧、无奈和诡谲,生产出诗人和知识分子"沉溺于收集"、频繁地介入当代生活的可能性来。而这是一种紧贴自身的可能性,延展了当代诗的政治强度,使其不再需要去向哲学和政治诉求援手,诗与艺术即已自足。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姜涛诗歌的可能性问题,有助于重新衡量当代诗的价值和意义,重新理解当代诗在新诗史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郑谷的蜀中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乃唐季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诗人于中和元年(881)因避黄巢之乱而入蜀。郑谷一生著述颇丰,然现在仅存三百余首,其中,蜀中诗逾四十首。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艺术造诣独深。然而,后人对其诗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应结合其所处之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胶柱鼓瑟地沿袭前人的评价标准去讪笑郑谷诗的"骨体太孱"了。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杜甫《月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的<月夜>历来被学界看作是诗人向妻子表达思念的深情之作.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阐释此诗,从诗中的"叙述视角"、"居处意象"、"身体语言"等方面寻微探幽,挖掘出潜藏在文本中的男性主义立场.该诗是诗人转换叙述视角后表达隐忍欲望的一首类"闺怨"诗.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曾赢得"诗家天子"之美称的王昌龄,是中国诗歌史上出现的最早的以七言绝句名家的诗人之一.在他为我们留下的180余首诗中,七绝诗就占了75首.这些诗作多以边塞从军、宫怨闺情、饯行赠别等为题材,反映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社会意义.尤其在艺术上,他的创作吸取了建安风骨和乐府神韵之美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他成为唐代诗坛上享有极高盛誉的"七绝圣手"!  相似文献   

12.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穆旦的诗中,<赞美>、<诗八首>是公认的代表之作,<隐现>近年来备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赞美>在穆旦的诗中仅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诗八首>在后人的阐释中偏离了穆旦诗歌创作的主线,使其无法正确.代表"穆旦的风格.<隐现>一出场就被蒙上宗教的面纱,遭遇误读.只有挥却历史的雾霭,找到并循着贯穿诗人四十余年诗歌创作的核心脉络,才能踏上其诗歌艺术的峰顶.  相似文献   

14.
西北乡土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的乡土诗有两组意象体现了诗人在情感上的深刻体验.一是围绕"家园"的一组意象,一是围绕"在路上"的一组意象.诗人借助可感的意象,表达了对故土的复杂深沉情感和面对孤独、苦难的超常勇气.诗人善于将瞬间感觉升华为诗,也借助丰富人生经验,将人生经验筛选入诗.在艺术手法上,使用简约的语言,象征的手法,追求诗歌的知性化和完整性,使诗歌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于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过去有人认为是一首叙事诗,然而,笔者以为这首诗重在抒情.如果视它为叙事诗,在词句的理解上显得  相似文献   

16.
寄语青年     
“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这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 春,是生命的象征。春,是古今中外诗人诗中的天使。 春,在唐大诗人李贺的诗里,是别具一格的。在他的三首诗里,春的形象是不同的。 在一首诗里,诗人是这样描绘的: “飞香走红满天春”,花红遍地,香飘云天,写出了春的自然美。在另一首诗里,诗人是这样渲染的: “风流变动一园春”,春临人间,万象更新,  相似文献   

17.
春风芳草     
游德富 《老友》2009,(12):51-51
许多汉字的部件拆开后,仍可独立成字。文人们便利用这一特点作诗,形成一种诗体,叫做"拆字诗",要求"诗中拆字为句"。难度颇大,少有佳作。宋代诗人刘一止作有一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点出发,对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六首不同英译诗进行比较和分析,在赞赏译作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对某些诗句的译法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  相似文献   

19.
    
《新少年》2021,(1):72-7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大嘴兔子特别喜欢,她常常会悄悄坐在屋后的高冈上,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一遍遍地吟哦,去感受那诗意的美。小桥、流水、垂柳、夕阳……这首诗的画面感多么强烈,真想走近康河,走进诗人的内心,去看看那儿的美景,去了解一下诗人的真实感受。大嘴兔子是个小诗迷,她对现代诗尤其着迷。  相似文献   

20.
湘籍诗人唐兴玲诗语自然流转,富有想象,陌生搭配仿佛天成,结构上讲究对比和突转,思绪跳跃,抒情绵密,有华美的片段,也有质朴的叙事。论文以她四首遗诗为例,指出沉重是诗人真实的生命体验,温情与宽怀是她的人生与写作态度。通过表现爱、存在、死亡、时间、艺术等命题,诗人营造了饱蘸爱的"棉花糖",心疼体贴丈夫的"妻子",武艺高强的"女人",凝铸死亡、时间与艺术的好东西"铜镜"等唯美意象和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