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赵诚 《社会科学论坛》2006,(11):116-127
武际可先生是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力学与实践>杂志主编.著有<力学史>、与他人合著有<旋转壳的应力分析><弹性力学引论><弹性系统的稳定性>等著作,是中国力学界有影响的学者.200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北大学者的<学思丛书>的第一本,即武际可先生的新作<近代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这本书引起了人们对科学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为此,2006年元月初,笔者对武际可先生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携巨款学费来北大“闻道”。这些老板们的课程包括:《四书》《庄子》《周易》及史学与诗教等(据《北京晨报》2005年11月20日)。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宗经>可以看作是"文心"部分,分别从文体论、审美性和创作论方面体现了刘勰儒家经典文学化的观点;<正纬>和<辨骚>归为"雕龙",体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文心"和"雕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文学范式:儒家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3日,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为此,我国的报纸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俄罗斯座标上的雕像><俄罗斯为什么会诞生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为什么是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的忠告><俄罗斯的良心>等等连篇累牍,以致有人撰文说<索尔仁尼琴应该敬重但不要神化>.  相似文献   

5.
我在写了<乱世逸民--记"文革"中的康同璧母女>(2004年4月发表于<温故><同舟共进>)之后不久,又与从加拿大来北京探亲的康氏世交张沧江教授重逢.2004年3月21日我去宾馆看望他,话题自然是康同璧母女故事.  相似文献   

6.
上篇 倒转"红轮":索尔仁尼琴与"俄国历史的断裂" 不只是"伟大作家"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8月4日去世了. 在20世纪以来的俄国作家,可能还包括20世纪以来的整个俄国知识界,索尔仁尼琴都可以列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列.他以作家成名,其<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病房><第一圈>等作品无疑是苏联赫鲁晓夫时代"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当年他也因此成为苏联作家协会成员.他后来获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而非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因对人文社科领域中学术泡沫泛滥现象深恶痛绝,我曾撰文揭露批判(参见<泡沫学术"多赢"背后的"多输">,载<南方周末>2005年11月10日).当时,便有网友指出,中国高校理工科领域中,泡沫学术现象同样很严重.这让我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8.
据2005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的<谁该为宪法学家"剽窃"负责?>(记者包丽敏)一文报道,中国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与其弟子戴激涛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书抄袭了商人王天成在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王天成查出,周抄袭、改写他的文章至少有36处,共四五千字.  相似文献   

9.
本来,鉴于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已经引发过一阵争论,笔者已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但是,2008年1月25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博览群书>杂志等42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7年十大图书"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赫然在列.这重新引发了笔者的关注抑或说忧虑.谨此,笔者忍不住想再多说几句,以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汉代四家<诗>皆为专门之学,其中<韩诗><毛诗>采用汉代经派命名的一般做法,以创始人姓氏命名;<鲁诗><齐诗>以创始人故国命名,与人们对"齐学"、"鲁学"的认识有关,有尊崇的意味.<汉书·楚元王传>所说申公自号<鲁诗>是一种追述.三家<诗>之命名应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之后,为创始人弟子所命.<毛诗>之名亦当为毛公后学所命,且因三家各自命名而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空间发生了多种变化,其中被称为"满洲问题"的"东北因素"不仅仅在中日关系中,而且与东亚地域政治、世界政治均紧密相关."东北因素"所占有的这种地位是直至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签订才形成的,而这一过程充满矛盾.1941年<苏日协定><共同声明>的公布,是"东北因素"从地方政治课题逐渐转为重庆中央政治课题的转折点.而国际方面,1942年即使在美国都尚有人持东北应为日、俄间缓冲国的言论,重庆政治空间中的蒋介石则明确表示要无条件"收复东北".<反攻半月刊>等媒体在将"收复东北"政治话语提出并为人们所接受、促成国民意见统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垮掉一代"的崛起.是以反艾略特的"非个人化"为开端的,主张"诗中的我就是诗人的我".金斯伯格的<嚎叫><卡迪什>和罗威尔的<生活研究>有着"自我"的"相似性",他们都继续了浪漫主义的主观升级,宁肯朝向弗洛伊德也不朝向上帝,把自已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13.
<诗经·国风>开创了比兴传统,其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现"弃妇情结"的抒写传统,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深受后世悲士与逐臣之青睐.屈原首沾其溉,他于<国风>传统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发扬光大,将"弃妇情结"之抒写传统更为自觉而广泛地运用于<离骚>等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士情怀,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抒写模式.<风><骚>"弃妇情结"抒写传统前后相续,同中有异.在表现手法、托寓寄情、意志情感、心理刻画、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情景结合、语言描写等方面,<风><骚>均呈现出由简而繁、由浅而深、由实而虚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这正是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比兴传统,使其诗歌艺术思维产生巨大飞跃的可喜之处.由<风><骚>所形成的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表现传统,开启了后世悲士不遇文学主题之新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因病去世.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晏才宏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仅是讲师职称.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是其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参见<新京报><大河报>2005年4月5日).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今天晚上十点从杨玉圣教授所主持的学术批评网上得知晓芒师原先的三部著作<灵之舞><人之镜>以及<灵魂之旅>首次结集,2005年1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题为<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颇为欣喜,可惜手头一时没有,但是分别的三部书我是有的(晓芒师送的),而且曾经读得很熟,只不过很遗憾没有写出什么文字.  相似文献   

17.
翟秋白为自己而写的作品主要包括<心的声音><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中的部分散文及他的临终遗作<多余的话>,这些文本展现着瞿秋白内心真实的存在.十几年的政治生涯,瞿秋白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就瞿秋白的个体存在来讲,他却一直处在自欺状态.生命临终之前,他终于从"沉沦"中超拔而出,告别自欺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8.
日本承和六年(838)成行的遣唐使,作为唐代中日使节往来的收尾之作,具有多元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随同使团入唐的天台僧圆仁,因撰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而名垂青史;然而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即携带日本天台宗的疑问请求唐人解答,在天台宗开创者智顗灵前供奉日本皇室的祭品,抄写日本所缺的佛教书籍等.本文聚焦于此项特殊使命,考证出圆仁的使命系受天台座主圆澄托付,而圆澄则为完成开山最澄的"遗命",汇总本宗教义疑问30条遣使入唐"请决";圆仁受托拟赴天台山国清寺寻访名师,但其赴国清寺寻师请益未获唐朝敕准,于是将使命托付给同船入唐且获准留学的圆载.圆载在履行这一使命的过程中,与当地官府、佛教界、民众广泛接触,其间产生多种传存至今的唐代珍贵文献,包括<维蠲书状><唐决集>(<圆澄问广修答><圆澄问维蠲答><义真问维蠲答>等)、台州刺史滕迈的<书状>及<判印>、圆载写并跋<法华经五百问论>、唐人写经<金光明经>残卷等.上述中国失传而日本留存的文献史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为文本依据,探讨毛泽东为什么在1956年提出"第二次结合"、为什么"一喜一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了哪些理论准备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人文杂志>承办的"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暨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庆典"在西安唐华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