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土地类型为基础,对栖霞县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可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区土地结构不合理、演替不稳定,保护性功能弱、生产性功能强.土地类型划分是土地评价的基础,本区土地可分为四大类九个亚类二十一个土地种.土地质量评价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共分五等六级,从结果来看三等地所占比重大,其它各等地比重偏小.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城市化造成江西省土地资源压力日趋增大的原因,即江西省土地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然后分析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度,并据此将江西省11个城市分为4类。最后提出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该文构建了由两类平台和三个农户为博弈主体的农户流转土地非合作博弈模型,求解在两类流转服务平台下,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的行为特征以及土地流转收益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平台在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障流转农户利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只有混合市场结构才是稳定的土地流转市场。该文提出应提高农户对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平台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完善政府主导型流转平台的运行机制,引导农户自由流转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权利体系存在的矛盾,提出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分类制度。根据土地用途和经济效益将农村土地分为Ⅰ类农用地、Ⅱ类宅基地、Ⅲ类农村公共用地、Ⅳ类生态功能环保地和Ⅴ类未利用地,并分别制定相应的土地产权制度。其完整的权利体系既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权利体系中的矛盾,又能细化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土地分类权利体系设计符合各种土地的长远战略意义,各种土地用途间建立转化机制保障土地分类制度可行,能够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成才与就业》2009,(7):18-20
从1998年开始,上海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通过三个阶段的分批实施,经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评估,市教委认定,全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共建设了百个重点专业。这百个重点专业的分布情况是:农林类2个,资源与环境类1个,土木水利工程类7个,加工制造类35个,交通运输类7个,信息技术类5个,医药卫生类5个,商贸与旅游类23个,财经类3个,文化艺术与体育类11个,社会公共事务类1个;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管理制度上也必须不断完善。本文就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过程中关于样点地价测算方法的选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阐述其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三大类。商业用基准地价测算评估,主要运用收益还原法(包括房屋租金剥离和级差收益测算),把地形、地段的级差剥离,揭开了过去的土地隐形交易方式。工业用地地价评估,立足于‘土地的生产费用”,采取成本逼近法;住宅用地地价评估则采用房地产价格分摊法,从现实的房地产买卖价格中扣除非土地因素价格,而推求地价。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0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区市“招拍挂”与协议方式出让土地面积比例及价格数据,概述各省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变化.选取2003年与2010年“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比例、2003-2010年协议与“招拍挂”出让平均地价等4项指标,采用层次聚类与定性分析结合方法,将全国31省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划分为4类集群地域.从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贡献程度、土地出让价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宏观战略等方面,分析各集群地域土地出让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源于土地出让的不可持续性及出让方式转变可能会产生负效应,提出了各集群地域治理土地出让及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3年数据,选取四个准则层26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加权求和法,借助Arc GIS软件,对山东沿海城市带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山东沿海城市带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很大,青岛一直是山东沿海城市带土地利用效益得分最高的城市,日照以及滨州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分处于较低水平。系统比较四类土地利用的分效益可以发现,各城市都更加注重自身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各城市对生态效益的关注在逐年递增。济南、青岛的土地利用效益增速放缓,需要新的增长点来带动土地利用效益的增长;滨州、威海、淄博等地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分增幅明显,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山东沿海城市带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程度也较高,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其土地利用效益协调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物流用地价格的成本组成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用地成本是物流业固定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用地的价格对物流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物流用地价格的种类和成本组成,本文论述了物流用地价格对土地利用效率、对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用地决策及业务决策的影响,得出结论:较高的物流用地价格可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促进工商企业的物流外包。片面给予物流用地价格优惠并不能促进物流业良性循环,政府需要在土地利用集约度方面对物流用地加以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农村土地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的概况 ,并预测了江西省城镇用地的发展规模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江西省农村土地城镇化的五种不同的方式 ,最后针对江西省农村土地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民社会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农民工。按其居住地和从事职业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在乡在土型、在乡离土型、离乡离土型、离乡在土型四种类型。在乡在土型农民工既在家乡附近的企业打工,又经营土地,二者所得为其经济来源;在乡离土型农民工在家乡附近的企业里打工,不再经营土地,完全把打工收入作为经济来源;离乡离土型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完全和先前的承包地脱离关系,打工收入为其经济来源;离乡在土型农民工虽然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但家庭承包地仍然经营着,二者所得为其经济来源。文章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研究农民工,认识不同类型农民工的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需求,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地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价格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都值得探讨。选用呼和浩特市2008—2011年拍卖成交的土地价格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价格与土地用途有相关关系,并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类型关系显著;与区位理论的中心城市原则相符,土地距城市中心点距离越远,价格越低;土地价格与成交时间有相关关系,但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的城市土地所属区域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效果不明显。该研究为合理制定土地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要保持乡村原真性,又需要一定商业开发。这就要求原有的(农民)集体土地在用地功能上更加丰富,不仅成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载体,更要成为旅游商业服务的载体,而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民)集体土地流转正是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用地问题的先决。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集体土地流转三种方式的基础上,进而探讨现行(农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对乡村旅游发展造成的阻碍,最后明确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构建实现还有待国家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加以规范与调整,上述分析与结论都为我们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用地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土地税制框架涵括了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但诸多税种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各税种内部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同时,中国以土地为媒介的收费纷繁复杂,制度极不规范。针对土地税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土地税费法律制度,中国应从税制结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结构以及征收管理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纵向上看:8年间全市的耕地数量减少最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但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年变化率分别高于二者;(2)横向上看:市区各类用地的变化幅度都大于全市整体水平,海门、如皋和市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启东、海安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一般发展阶段;如东和通州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3)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和2020年全市的耕地面积会减少6509公顷和19045公顷,显著高于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量,未利用地开发强度不够。  相似文献   

18.
案例研究是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的重要支持系统。为发挥这一系统的支持作用并拓展土地政策科学的发展空间,对案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作用、基本要求与写作格式以及案例研究的方法、类型与步骤等进行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趋向与土地的征用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不但使部分农民与其赖以存在的土地相分离,而且伴随着巨额的土地收益流失。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着收入、就业、养老等诸多方面的困境,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资源配置过程掺杂了较多的政府行为,失地农民的收益因此未能得到充分补偿。日关加澳等国家土地征用过程中真正地做到了保护农民利益,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减少征地行为的随意性、清晰土地产权、培育土地市场、改善补偿标准、丰富补偿种类等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