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隐匿省略;而英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往往不可或缺。因此,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译者往往需要补译人称指示词,从而使译文指称明确,再现原诗的主旨和意境。补译人称指示词时,译者既应考虑原诗的创作背景、情景语境和文化内涵,也应考虑译诗的情趣与意境,从而正确地补译人称,达到再现、重构原诗的主旨与意境的目的;有时,译者也可以用恰当的人称指示词来隐替原诗中反复出现、或者不太重要的人名地名、历史典故或者含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从而使译诗文字简洁、意义集中。  相似文献   

2.
因汉语指示词为三分法,日语指示词为二分法,日中指示词相互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日中两国文学作品中指示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中日指示词机能上的不同,以及日语人称代词没有汉语人称代词使用范围广泛,中日“指示词+时间”的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有一定差别.这是引起指示词不对应的重要要因.  相似文献   

3.
汉语古诗词中的人称指示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加之汉英两种语言在思想文化、语言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将其英译并非易事。所以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方式入手追根溯源,进行中西诗歌语言上的差异比对。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经典译例为例证,在翻译对等和语境理论指导下,探讨并归纳了汉语古诗词中人称指示成分英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英汉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的差异,指出汉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省略、隐匿或淡化,而在英语诗歌中则相对彰显;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诗歌美学差异、中西文化中个体地位的差异三方面入手,探讨造成两者之间迥然不同的显隐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代词是代替实词或短语的词,可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小类。人称代词的主要作用是代替,指示代词的主要作用是指示,疑问代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疑问。这些都是它们的一般用法。代词由于它的极大的概括性,就有许多活用的情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人称代词不表示代替,指示代词不表示指示,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而带有种种感情色彩,具有许多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文《周书》的指示代词包括近指代词、远指代词、无定指代词和旁指代词四类。从称代范围、格位选择、句法功能和发展变化情况等方面对这些指示代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了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诗的异国移植,备受争议.有人持可译论,有人持不可译论.本研究从灵魂、材料、外壳三个方面分析《清平调词》译文,剖析译诗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借以说明译诗之难能,并将其定义为“简单的碰撞,复杂的妥协”.  相似文献   

8.
指示语是我们使用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交指示。其中,人称指示最为重要。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人称指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英译唐宋词追求形似与形美。选取了诗行、人称代词、句子与句子结构和英译整体形态等四个参数,对许译《最爱唐宋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译唐宋词,形式变化在所难免,形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家追求的理想,形美往往与形似成反比,追求在形似基础上的形美真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1.
在日语语言中,起篇章纽带作用的语法手段很多,其中指称替代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指称词所替代的所指有人、物、概念等,这些大致分为人称指称和指示代词等.从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两个方面分析,日语指示词在替代上是根据离说话人的远近和离听话人的远近决定的,而汉语指示代词在替代上取决于说话人的心理价位.从日汉指示词在替代方面所存在的不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日两种不同语言反映出的不同思维及意识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中,中国古诗是比较难译的。如何能够将古诗译得准确优美,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不仅要弄清诗歌的表意、深层结构,而且还要把握作者的意思,写作时的背景,以及古诗的神韵等等。本文在诗的可译性、理解与曲解的界限、达旨问题、意象与情趣等方面作了粗浅的论述,对古诗翻译作了简单的剖析,以此使译者借鉴前人的经验,摒弃不当的翻译,将古诗译得更好、更美。  相似文献   

13.
中英文在表达同一或相近意思时,所使用的粘连方式是不尽相同的。由于句法的特点,英文常常习惯用人称代词,而中文中则常常省去;由于英汉指示词在各自语言中的功能负荷量不同和不同地域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应因素,英汉指示词的用法也有区别;同样,比较照应的中英文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古诗英译究竟应达到何种境界,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这是古诗英译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李白《静夜思》一诗四种英译本的比较分析,提出并探讨古诗英译的意境传达问题。作者认为意境的传达应该是古诗英译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古诗英译标准存在的多样化问题,拟从接受理论出发统一古诗英译的标准,分析了接受理论的可行性,并兼谈辜正坤的多元互补标准,从而得出用接受理论指导古诗英译有利于深入了解翻译的本质、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进行文体的研究为数不少,但将其应用于古诗英译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文章拟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入手,从语气、人称及情态三个方面分析李白《静夜思》的六种英译文,以此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希望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证中外学者大量的诗歌翻译实践中表明“诗歌不可译”之类的看法实属片面。通过对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客观存在的研究,着重分析古诗可译的客观性,并试图研究针对古诗中不可直译的内容等进行创造性处理的方法,如可通过对风格、音韵和文化方面的移植来进行等。  相似文献   

18.
人称指示就是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反映了说话者借助语境对语言编码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指向.从语用学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人称指示语用法的异同,揭示了人称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国古诗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结构、格律和典故 ,而且大多数短诗言简意赅 ;相比之下 ,英诗则自由得多。灵活驾御语言 ,正确处理古诗英译 ,关键在于对古诗源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区别进行考究。文章就古诗英译中 ,分别对其韵律 ,选词和意境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 ,归纳出一些规律以求最佳翻译创作  相似文献   

20.
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也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文学作品中,人称指示的使用也有着重要的文体学意义。在著名的文学作品《呼啸山庄》中,人物会话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称指示的表达形式,分别实现着不同的语用功能。如人称指示的转移,体现了语用距离的调整,对于展示人物关系、表达人物情绪、推动情节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