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库切的小说《耻》展现了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社会面貌。在新南非的后殖民语境中,白人失去了话语权和土地,与动物他者一样沦为边缘群体。后殖民主义为种族他者发声,而后殖民生态批评则将关怀的范畴扩展至动物他者。在这两种学说所构成的后殖民视角中,南非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种族他者与动物他者的边缘境遇得以审视。在库切的叙事中,动物生存范式对于边缘群体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库切作为一个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流散作家,以超验他者这一独特视角揭示了种族隔离制度给南非的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铁器时代》一书中,库切通过运用超验他者视角,不仅颠覆了由殖民主义所建构的主体/他者的二元对立,而且让卡伦太太讲述了白人和黑人在种族隔离制度走向衰落之时易地而处的困境.最终库切借超验他者视角下卡伦太太无声的涅槃,表达了一个有着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家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叙事人》中有两个视角:"巴尔加斯·略萨"的视角和"叙事人"的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与原始印第安文化两种文化眼光。双文化视角的选择是由作家的文化意图决定的,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关注,引出了文学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民族存亡的重大主题。因此,《叙事人》对于略萨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文体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本体式,也反映了作家本人之精神机制与思维方式。简言之,文体表现为作家的话语体式及其背后的一系列内容。方方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体现出了一定的文体意识,具有城市文化感。方方采取特殊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等策略来达到对武汉历史文化的书写目的,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于一般汉派作家的文体特征。在方方实现其创作转型、试图更娴熟地掌握长篇小说这种形式时,武汉这座城市给予了她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方方较少通篇采用非聚焦视角,倾向采用以点带面的小说结构,以达到疏朗有致的效果。在语言方面,方方并不通过倚重还原本地语言的手段来达到创作目的,也没有止步于一般性地书写武汉的市民性特征,而是试图用其独特的语言手段和艺术方式来挖掘武汉的深层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最后作品《新生》没有沿袭她以往作品的反种族隔离主题,而是讲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故事。该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当下南非人的生活,尤其是白人家庭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批评视角,分析《新生》在特殊的伦理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依存的三重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的三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日夜书》从语言、具象、历史情境等不同维度还原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将抒情与理论引入日常生活叙事中,打破小说、散文和理论之间的文体间隔。一方面在审美品格上承袭中国文学抒情传统,汲取诗化小说资源,以散文化生活情境还原本真的生活逻辑;另一方面以“伪哲学”理论和随笔式的文化评述介入叙事,将民族文化寻根扩散至人类文化的范畴,体现了作家的人类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运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频率和叙事情境三个方面分析《并非没有笑声》的叙事特征,详细阐释了小说中创伤叙事的使用,如非线性叙事时间、对黑人前途和黑人音乐主题的重复叙事以及人物视角的不定内聚焦和外聚焦的交替使用。通过对时间倒错、重复叙事和多焦、多视角等创伤叙事策略的深入解读,剖析了休斯在小说中对传统叙事技巧的大胆创新。这种叙事策略的调整旨在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建构黑人种族的创伤历史,彰显黑人种族渴望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美国社会中获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8.
兔子系列小说充满生活质感的描绘演绎了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蕴含着作者厄普代克的历史关怀和叙事伦理.作家将现实感受、历史理解和叙事活动有机结合,激起读者的对历史的想象、发问和反思,启迪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探讨,展示了一个当代文学家所特有的历史意识、叙事方式和伦理倾向.厄普代克用他独特的思维观念来审视历史,通过生活化的历史叙事探询个体的存在和社会的走向,引领读者准确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因此,厄普代克关于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叙述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与伦理构成了兔子系列小说的叙事向度,也使兔子系列小说成为一种蕴含特殊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苗文化重表象轻逻辑、重情感轻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其文化传承的非理性化.苗裔作家沈从文以同样自由的心灵进行小说创作,这种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他小说叙事中结构布局的散漫和叙事内容的散漫化,而这一切就小说叙事来看,也应该是一种非理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作家。缘于阿来独特的出生背景与生活经历,原乡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想像空间和叙事资源。阿来在小说中对独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写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阿来小说中的原乡叙事是其对故乡的独特表达与追忆,既有对藏区现实的反映与折射,又有对藏族族群的想像与摹写。阿来小说中的原乡叙事让人们不仅从地理空间上识别了他的故乡,而且从地缘文化的角度确认了藏族符码、重释了藏族历史。原乡叙事不仅是阿来的小说创作特色,而且是其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亦是其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承载。  相似文献   

11.
库切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叙事技巧上大都有别于传统文学。其小说《耻》重视心理描写和意识流动,运用了象征性描写,文体新颖但主题晦涩,表现了与以往写实主义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运用象征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手法来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形式和内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因而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2.
民间口传叙事是文学尚未进入作家创作阶段的早期状态。非洲文学具有长期的口承传统,无论北部非洲还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区概莫能外。地处北非的古代埃及口传叙事繁荣昌达,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韵文体的世俗歌谣、宗教颂辞均有文本传世;黑非洲地区历史上没有民族文字,文学上只存在民间口传形式。非洲大陆的口传叙事历史文化容量丰厚、思想艺术影响深广,具有无以替代的社会价值和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3.
诗学阐释:文体风格与叙述策略--《呼兰河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体风格与叙述策略的视角对《呼兰河传》进行了文本细读和诗学阐释 ,认为《呼兰河传》是“抒情性写实小说” ,它鲜明地体现出萧红感性的小说诗学思想与理性自觉的文体意识 ,是一次独特的小说新美学实践。在叙述策略上 ,萧红极富创意地设定了三层叙述结构、两种叙述视角和两套叙述话语并使之融为一体 ,合力建构了《呼兰河传》的先锋叙事。文章进而认为《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部传世的经典杰作  相似文献   

14.
在《秦腔》这部长达五十万言的长篇小说中,作者放逐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叙述视角。小说以一个半疯半傻的青年农民——张引生为叙述者,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清风街乡民们生存和生活现状,表现城镇化对中国农村传统文明的冲击。但小说的叙述视角却不是单一和确定的:叙述者“我”的讲述时而疯癫时而清醒,内聚焦视角也突破了“始终受限”的传统模式,不时具有了“全知全能”性,小说中的“我”有时以事件参与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有时又作为缺席者以全知视角进行叙事。贾平凹的《秦腔》无疑开启了一种新的乡土叙事方式:通过流年密集式的写法和叙述视角的转换实现了对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并寄予了作者对于一种“常”中之“变”的哲学思考和在这种变迁中的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5.
《秦腔》:纯粹的乡村经验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在他的近作《秦腔》中实现了一次乡土叙述个性的转移。作者放弃了一切观念和理性,抽走了知识分子话语系统,用纯粹的地方口语还原乡土日常生活,呈现了父辈乡村形态和古老地方文化“秦腔”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终结现实;而乡村叙述主体的选择,乡土话语的撒野欢腾、无遮无拦,又跳跃着民间文化形态下的生命个体的情感意志力和生命感受力。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在优美的叙事中浸透着浓浓的政治意识。她通过黑人的悲剧命运和黑人日常生活的书写,弘扬黑人的实用美学理念;通过黑人语言的优美与诗意、黑人音乐的激情与旋律,展现了黑人文化的美学内蕴,同时赋予作品温厚质朴、扑朔迷离之美感。因此,莫里森的作品给人以新奇而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的小说既有丰富的理性精神,又有娴熟的叙事策略。探究《2015》叙事策略,可解读王小波的思维乐趣。《2015》的叙事策略体现在:第一人称内视角;错杂的时空结构;荒诞的叙事情节;戏谑的叙事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他者之域:和解的希望——《耻》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身份认同以及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中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了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分析了后殖民时期南非白人主体地位衰落以及被边缘化、客体化,丧失身份认同感的状况;阐释了强暴所隐喻的深刻意蕴,即作为抵抗话语的强暴只是殖民压迫的复制,是殖民权力的颠倒;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后殖民时期非殖民化进程中宽容、和解、和谐共存的理念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儿童视角是儿童发现以后被作家们所亲睐的一种叙事策略 ,它的出现而构成的叙事学意义是多重的 :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的变革 ;形成了活泼天真的叙述者及独特的文本内容、单纯稚嫩清新的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复调的结构特征等等  相似文献   

20.
莱辛的非洲作品描绘了生活在南非高原农场上的三种类型的女殖民者。玛丽.特纳和卡鲁瑟尔太太代表了生活在偏远农场里贫穷、孤独和无望的家庭主妇;格尔太太和巴恩斯太太表面生活正常,内心却扭曲异化;格兰奇太太、莱思太太和玛丽.泰勒则是被边缘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