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王明不止一次地标榜自己是反对“立三路线”的英雄,似乎自己与“立三路线”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事实究竟如何?本文仅就王明在“立三路线”形成过程中的思想、观点及其对立三错误的态度试作剖析,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1930年3月至6月,是“立三路线”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王明写了近20篇文章,几乎和李立三的文章相等。在这些文章中,他的基本观点与李立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  相似文献   

2.
曾球民 《老友》2008,(2):14-15
邓小平同志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受害者。他在1933年2月下旬开始的江西苏区开展的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由于他坚持毛泽东正确主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与永(丰)吉(安)泰(和)中心县委书记毛泽覃、江西军区二分  相似文献   

3.
王明路线是本世纪30年代初在中共党内盛行四年之久、民主革命时期最严重的一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对王明路线的形成与推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仅就王明路线与米夫关系的侧面,来透视民主革命中期共产国际给中共的决策造成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第二次王明路线即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斯大林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来源于共产国际、斯大林,是共产国际、斯大林所推行的右倾方针和带有民族利己主义倾向的对华政策的产物。毛泽东曾指出: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①这时他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最右的方针。②另一方面,共产国际、斯大林又为纠正这一错误发挥了其特有的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对共产国际、斯大林与第二次王明路线的关系作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浅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结束范龙堂长期以来,所有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材,都把遵义会议作为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标志,有的讲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有的讲遵义会议“坚决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其实...  相似文献   

6.
王明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曾经在党内进行过两次夺权活动,均遭到失败。第一次夺权活动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次他的野心暂时得酬,他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统治我党达四年之久。遵义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他这次夺权的重大失败。这是他整个政治生涯中遭到的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夺权活动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次没有成功。他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仅在局部地区产生过严重危害。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宣告了王明第二次夺权的失败。这是他整个政治生涯中遭到的第二  相似文献   

7.
三、投俈王明,破坏鄂予皖根据地“钦差大臣”夺权一九三一年一月下旬,张国焘回到上海,开始了新的反革命投机活动。当时,我们党正面临着一场尖锐、复杂的两条路线斗争。半个月以前,王明反党集团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法,从各方面压迫党中央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王明是打着“反对立三路线”的旗号上台的,实际上推行了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机会主义路线,胡说什么中央“对立三路线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8.
段德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与贺龙、周逸群等同志一起,创建了中共鄂西特委、红六军和洪湖革命根据地。在同党内的李立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他始终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英勇不屈,为党为人民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段德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与贺龙、周逸群等同志一起,创建了中共鄂西特委、红六军和洪湖革命根据地。在同党内的李立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他始终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英勇不屈,为党为人民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通行的中国古代秦汉之际的纪年方式是秦汉相接。而事实上,秦灭亡于公元前206年,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此期历史舞台的主角是项羽而非刘邦。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应当在秦汉之间加上“以西楚霸王项羽作为历史纪年”的这段空白。  相似文献   

12.
从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到入咸阳烧杀劫掠,再到分封十八诸侯,项羽的种种作为,主要是他把推翻秦王朝当作自己的主要甚至唯一使命,没有刘邦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满足于作为楚国贵族的复仇和复兴,以致在政策和策略上屡屡失当,一次次失去机会,最终败于刘邦。  相似文献   

13.
“万邦”一词 ,不仅是先秦时期的学者们论述国家演变的通行观念 ,也是那个时期国家与民族分布格局的真实状况。“万邦”时代的邦国既包括中原地区先进的华夏民族国家集团 ,也涵盖了边远地区“四夷”族的众多小邦国及部落联盟。从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范围出发 ,确定“万邦”时代的地位与价值 ,对于先秦时期政治地理与民族地理的研究 ,对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族与文化构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以及探索历史时期中国国家与民族发展规律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观的词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自辟蹊径而成大家,并非只受柳永等人的影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词的创作同样深得苏轼的指导、鼓励和提醒,他也继承了苏轼对词“雅化”和革新的成就,特别是过岭后的遭际使他的词作具有“严重高古”的特点,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秦牧作为17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之一,其成绩是与他所自觉进行的文体改造分不开的。秦牧的身份和处境使得他的文体改造颇为顺利。秦牧17年文体改造体现在特写强调、抒情风味、辨证色彩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文风密切相关。秦牧的文体改造延续了学者散文的文脉,也印证了文体改造在文学史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嵇文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嵇文甫的学术思想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理论、以先秦诸子哲学和宋明理学为主导的哲学思想以及“融合”中西文化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7.
新公布的邢丘令鼎盖从铭文格式与"邢"字写法来看可定为魏器,具体王世待定。新公布的韩器"成皋令鼎"铭文,从用字的角度来看"咎奴"不应释读为"高奴",而可能是"廧咎奴"的简称。珍秦斋收藏的十七年相邦戈铭文中的"应释读为"卯",戈铭可以补充史书缺载的魏昭王时期相邦的任职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耻观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意义的价值观念,先秦诸子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而奠定了中国伦理文化的核心观念,而荣辱观与礼义观则是外化的形式。中国文化本是一种世俗文化,廉耻则是其中的本体价值,它是道德之底线、人伦之基础,因而,历代文化建设与廉耻建构互为表里。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也必须重铸廉耻观念,但应当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之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国家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国时期的列国及秦汉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方面的立法尤为关键。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在出土的秦汉法律文献中也有丰富的史料,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财政管理方面的法规都有所建树,表现了战国秦汉之际国家较为成熟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一生不断地进行音乐艺术的实践——弹琴、击鼓、鼓瑟、咏歌。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总纲领,认为具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的音乐能够引领人们不断完善自我;主张用音乐育人,并且要合乎"仁"和"礼"。这些都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