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是产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观点以列宁 1921年秋的若干论断为依据。本文根据对列宁这些论断的研究和对列宁国内战争时期全部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提出,这一时期列宁无所谓“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列宁思想研究中的“左”的倾向,有利于理顺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思想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星期评论》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对工人运动和十月革命的态度从前期的排斥、诋毁到后期转变为赞同、向往;在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下,该刊的社会改造主张从前期倡导民主主义转变为后期倾向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各自认同的国家建构模式不同,对马克思主义抱持不同的动机,导致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以前,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角逐,以及列宁夺取和巩固政权并领导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常被视为“自由民主者”与“专制独裁者”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并非高度集中的政党组织,政治领袖的个人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在平息“科尔尼洛夫事件”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期间,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决策体现出不同的领导素质,最终对革命时期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论列宁的《四月提纲》及其有关著作的思想俞良早《四月提纲》,是列宁提出十月革命路线和方针的重要著作。研读《四月提纲》,是正确掌握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战略思想的钥匙,是正确认识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必要途径。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权思想,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们,既提出过“废除继承权”的革命措施,又严厉地批判过“废除继承权”的口号。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4月27日,颁布了“关于废除继承制度”的法令;又在1922年10月以后的立法中逐步开始恢复继承制度。我国有一个时期,也发生过宣布“废除继承权”和事实上否定继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存在着一些原则的分歧。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五四”时期鲁迅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还是“进化论”的发展观?这关系到如下一系列问题:鲁迅的早期(1898-1917)思想达到了什么高度?它和“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如何看待十月革命对鲁迅的震动和影响?如何分析鲁迅当时对待马列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进化论”的发展观有哪些质的区别和联系?“进化论”的发展观在“五四”时期还有没有积极意义?它与鲁迅的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的称号是否水火不相容?还有,鲁迅有没有接受尼采哲学等唯心史观的某些影响?这些影响在“五四”时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要想科  相似文献   

7.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同志将国际共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第2次低潮”,指的是1957年以来的时期,根据是国际共运发生了种种曲折,充满动荡和分化。本文仪就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作些回顾和探讨。一、这是一个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探索和尝试的时期本世纪初,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各国和各马克思主义政党效法的榜样。到五十年代后期,国际共运发生了分裂,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服从于一个  相似文献   

9.
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学界长期以来都比较忽视“大革命”时期的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和影响,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意义,用唯物史观来分析、解释中国问题,并最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第一个党章.  相似文献   

10.
“责任”是列宁在苏维埃时期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他针对十月革命后的失责渎职现象,大力 提倡责任,要求严厉制裁不负责任的现象。为了使党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他要求党员干部做承担责任 的模范。同时,他认为只有完善行政和经济等各项责任制,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早产论”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就早已有之。苏东剧变后,一些人重新将其搬上台面。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成为现实的历史必然性,对之进行驳斥批判。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就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第一人。十月革命后不久,他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完成了革命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当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时,他明确指出:“我可以自白,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①。在此前后写成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则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通 《河北学刊》2007,27(1):115-119
本文认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最早启蒙于国内,而非日本;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启蒙时期(从1912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前),李大钊通过多种渠道对社会主义思想有所接触;产生时期(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至1920年),李大钊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发展时期(1921—1924年),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社会主义逐步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并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五四运动前夜的阶级斗争形势问题有些研究五四运动史的著作,对五四运动前夜,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深入中国以前的国内形势,总是描写得漆黑一团,没有一点光明和希望。有的同志曾用了一句形象的话概括了这种形势,说当时的中国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后来遇到十月革命,才又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境界。这就是说,在十月革命影响深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中国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因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不同时期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不同的主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十月革命表达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关系协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世界和平的维护方面的政治诉求.改革开放后,十月革命的纪念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构起双向话语支撑,既明确了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又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服务现实、彰显主体意识的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坚持和继承,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为本位对这一道路的发展与创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强调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历程雄辩地说明了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也不可能诞生,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年,中国共19191921产…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资产阶级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思潮。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列宁阶段。从此资产阶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由单纯地公开攻击马克思主义,逐渐转变为攻击与歪曲、伪造并用。在一些资产阶级继续放肆地辱骂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另一些资产阶级“力图依据马克思来推翻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捷克的第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一七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革命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启发和鼓舞下,李大钊迅速地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他热情地讴歌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立其基础,导其先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由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0.
画页     
185。五·四”时期的毛泽东同志...月‘..‘..勺古砚吸百.玄..d吕吕万J。.且甘三...。....日.,.......万‘.侧....色确‘.口自。..已.必三万:刃1召百目.皿..里份.t..蕊勺.i!i( 公皿皿扭.全r陈呀食‘娜‘:电吸咐.协,.劝.令.: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后,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这个刊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是当时我国南方最有影响的一个刊物。“五·四”时期的周恩来同志周思来j蜀志主编的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五·四”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刊物。周恩来同志用。飞飞”笔名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