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初期,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包豪斯”的出现对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倡导设计领域的人本主义精神,重视设计产品的功能理性主义,对今天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当下盛行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设计在我国本来就是新型学科,所以无所谓“新思路”。但在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声中,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将设计教育表述为“新思路”,旨在引起设计界、教育界同仁的重视,同时体现现代设计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强调甘肃省设计教育的迫切性。 现代设计教育应当不同于纯美术教育,这一点在今天可以说已有共识。但在“包豪斯”时期,即现代设计教育的开创时期,当时的人们对此并不很理解。即伊“包豪斯”内部人士,对此也是见仁见智。早期“包豪斯”的教员中有些表现主义、神秘主义、抽象主义艺术家并没有真正抓住设计教育的特点,使“包…  相似文献   

3.
风格派运动的思想,根源于荷兰理想主义哲学和随后期立体派绘画结构概念而来的抽象式神秘宇宙观以及舒恩梅克“造型数学”理论。这一现代艺术流派之所以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其创作理念符合现代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二是其创作元素具有世界性、普遍性;三是风格派将艺术和设计从传统、装饰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出来;四是风格派创作理念直接影响了包豪斯,通过包豪斯影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4.
伊顿、纳吉和阿尔伯斯分别担任包豪斯学校"基础课程"的三任主持。通过分类介绍他们的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和他们之间不同的教学思想,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和精华,对于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并对于指导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德国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现代媒体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性与创意性。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重视学生专业基础训练、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艺术与技术统一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教学与工作室结合、专业基础教学与项目教学结合的形式,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双轨制"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个人自由创造的设计潜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我国的新媒体教学带来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包豪斯”与中国现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设计和中国设计教育走过的历程中包豪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客观的态度审视包豪斯在中国设计中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意义。认真对比分析中国设计目前的状况与近八十年前的包豪斯,在本质上存在内在及外在差距。这些差距决定了中国设计与包豪斯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中国设计以及中国设计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临展厅的设计在总体设计思想上 ,力求简洁、实用、现代 ,突出功能性与实用性 ,强调现代感 ,把“包豪斯”的“Lessismore ,少就是多”的设计思想融入到此展厅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自包豪斯学派开启现代主义序幕以来,现代主义以突破传统,力倡创新来导航现代艺术设计,在提炼设计语言时,通常采用简化、夸张、变形等手段实现其设计理念,通过从自然元素上萃取或剥离其上富有建设性的因素,同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完成。推崇构成工艺,注重材料属性,追求色彩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工业产品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来缔造经典的现代艺术设计。总体设计风格倾向机械化、功能化、理性化,主张简约实用突显功能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将现代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艺术,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从理念、空间、功能、细部融入现代园林景观之中。在对现代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使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融合,实现艺术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雕塑艺术服从于现代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现代园林环境为雕塑艺术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雕塑艺术与现代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包容,改变了现代园林景观的原始形态面貌,是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从包豪斯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理论,结合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状况,简述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和"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味,文章从建筑空间尺度、虚空间与灰空间、空间的布局三个角度分析传统"和"理念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并得出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自然观立足于实践,以辩证法为方法论,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所阐发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对劳动在人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详细考察、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精辟论述和对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途径的系统阐释。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认清当代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处理好人和人之间在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揭示自然界生成为人以及自然界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形成了以"感性自然界"为关键词的自然观,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理解,由此必定与当代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有着本质性的联系。"感性自然界"的自然观,有助于纠正"抽象自然界"观念的虚妄性,克服资本原则抽象统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性使用,为认识当代生态问题之成因开启合理的理解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流水别墅”设计思想的解析为例,实地考察安徽古村落建筑群,以苏州古典园林和日本建筑为中介,比较赖特建筑设计与徽派民居的异同,分析其共有的徽州文化与建筑生长思想,阐明生态设计思维的基础和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发现性语境”时期研究的分析,指出其典型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和中国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非逻辑性认知: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第一体现在对“多元的西方文化”的缺乏分析性认知;第二,体现在“文化背景”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对“中西方文化关系”非逻辑认知,第一体现在对本土性“文化立场”的错位认知;第二,体现在对西方文化中的“东方学”缺乏认知。并提出,“发现性语境”的“不可分析性与非逻辑性”特质,使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第一时期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呈解构与被解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儒学的当代性研究必须着重于当代转换、社会实践和大众传播,“忠孝礼义”是儒学中既有理性色彩又最具操作性的儒家思想范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新审视、发掘和传播其价值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在义理上正确处理好“忠孝礼义”的历史还原和当代转换问题,是推行社会实践和大众传播的前提和基础,而创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是继承和发扬儒学积极精神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水伦理是调控人与水之间伦理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总和。水伦理包含三种理论形态:以宇宙本体论为始基的“水德论”;以“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中心论”水伦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的“和谐论”水伦理。当代中国水伦理的研究体现着水伦理理论形态演进的规律和趋势,初步形成了以人水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河流伦理、水伦理和海洋伦理等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然而,如要在理论上真正摆脱西方中心立场并建构中国的水伦理学,则有待于倡导唯物辩证的生态整体论。  相似文献   

18.
生态神学体现出当代宗教思想家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和明智思考,主张重新确认“上帝-人-自然”之间的关系,认同自然的神圣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本文梳理了生态神学理论形成和流变的线索,着重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以来怀特海、施韦泽的生态神学理念,林恩.怀特、考夫曼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以及莫尔特曼的“三位一体创造论”、“创造的圣灵论”和“生态的安息日论”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