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世隔绝、不顾现实变迁而一味坚持自己独有生活方式的人.她倨傲高贵,又充满了对负心爱人的无情报复.结合美国内战之后美国南方重建的历史事实,爱米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是一个已经异化的边缘人形象,而且她还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囚徒.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细读文本,不难发现这篇短篇小说中存在着被凝视与反凝视的叙事方式,凝视者“我们”与被凝视者爱米丽则构成了小说的主体。可以说,爱米丽的一生是被凝视的过程,她不仅作为欲望的投射对象被南方社会的主体“我们”凝视,还被作为南方贵族权威的父亲建构自我,从而永远失去自我。虽然她有对凝视进行反抗,最终却是失败的,永远禁锢在南方社会的文明之中,成为一朵被社会全方位凝视的凋零的玫瑰花。  相似文献   

3.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南方没落贵族小姐爱米丽的悲剧生活。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自我防御机制为出发点探讨爱米丽的人格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爱米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新旧观念对抗中艰难前行,成为了南方没落贵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凸显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与超凡卓越的想象力.引入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福克纳投射在爱米丽身上的女性主义诗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战争后,以“南方淑女”形象为典型代表的南方传统的塑型过程以及其捍卫方式,考察爱米丽通过自我建构过程实现对南方传统的颠覆与反拨,解读在南北双方文化的碰撞、杂糅与商讨过程中爱米丽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以此透视福克纳对南北方怀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里,福克纳创造了一个令人怜悯的美国南方淑女形象。从对“玫瑰”意象的理解出发。采用格雷马斯矩阵分析爱米丽的“自我实现”及其悲剧,并借用赵毅衡的“全否定”性符号学矩阵来分析爱米丽和南方传统之间的“占有”和“抛弃”、“非占有”和“非抛弃”以及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叙事的多层否定使爱米丽的“自我实现”显得更加悲壮,值得献上一朵玫瑰花。  相似文献   

6.
爱米丽小姐这一形象,被很多评论者从女性主义批评来探究导致爱米丽小姐畸形心理的真实原因。认为这是一个被南方旧传统道德观念和父权制度所残害的一个女人的悲惨故事。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雌雄同体"这一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爱米丽小姐形象,从中挖掘出爱米丽小姐内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发掘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在题目、情节结构和词语层次上存在的对话性,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和主人公爱米丽是福克纳在对待南方传统问题上的两个分裂的自我。福克纳让代言人——叙述者向逝去的南方传统表示教意时,他塑造的爱米丽这个勇敢追求幸福的反传统形象,却暴露了他对南方传统的忿恨。字面上表达的对南方传统的眷恋和语言揭示出的忿恨形成的对话暴露了福克纳对南方爱恨交织的深沉情感和拼命压抑对南方忿恨的冲突内心。  相似文献   

8.
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已有一些评论.一些人从社会文学批评角度认为这是一篇关于南方和北方或新旧观念的冲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来探究爱米丽怪异行为的真实原因.这是一个被南方传统观念和父权制度所残害、背叛的一个女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爱米丽·格里尔生 ,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老小姐的形象 ,展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南方旧势力的顽固 ,并不孤立以及惊人的冷酷 ,爱米丽·格里尔生不可避免的死寓着南方贵族梦不可避免破灭的深意 :南方的生存发展必须摒弃旧传统。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以对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新旧南部的矛盾描述而闻名于世。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环绕着他的家乡密西西比州发生。在《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个作品里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美国南方“畸人”形象以及南方贵族阶级日趋没落的衰亡历史。道出了福克纳对爱米丽式的人物的迷恋与惋惜等复杂情愫 ,反映了他内心深层对业已湮灭的某些“东西”的追怀。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认同感.但是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它们腐朽的本质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体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爱恨交织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出发,以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本文指出爱米丽的悲剧在于她自我镜像的破灭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缺损。爱米丽试图以把自己封闭在过去的方式来保持自我镜像的完整,进而消解现实镜子破灭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缺损。然而这种努力却成为了她的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这是种自我颠覆的方式,或者说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留此悬念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因此解读"玫瑰"的寓意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本文从玫瑰的花与刺入手,从清教传统文化,南北差异,南北战争后的南方贵族等历史社会因素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从死亡角度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反映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最杰出代表和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刻画了由于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妇女形象,但是他却献给了这位古怪、高傲而又悲凄的老处女一朵红红的玫瑰.福克纳为什么献上了一朵玫瑰?福克纳又为什么选择献上了一朵玫瑰呢?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善于借助手法去破解人物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揭示美国南方的没落文明和旧制度对人性的戕害,对爱情的贬损,对精神的折磨,对家庭的摧残.本文运用“文化研究”的方式重点探讨两种象征元素——作为公共象征的“玫瑰”元素和作为私设象征的“门”元素——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从中透视出小说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变革意识.  相似文献   

17.
爱米丽·迪金森是美国第一位现代派诗人,本文拟从她的诗学观、思想倾向和语言技巧方面分析她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与福克纳以犀利的批判性眼光,对故乡大地一贯被视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饱满而鲜活的塑造与再现.他们的作品不但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引发出关于社会与人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主要就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爱米丽,从文学审美角度比较两位女性悲剧性命运,探讨她们存在的文学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手法和主题。从酷儿理论来看,爱米丽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杂糅凸显出她性别身份的不稳定性,此外,她与荷默·伯隆的关系也超越了传统的异性恋关系模式。依据以上两方面,该作品充分体现了酷儿理论消解静态的性别身份和性身份,打破异性恋霸权下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的二元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名作,作者在小说中将象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为读者展现出美国内战之后南方的社会变迁以及南方不同社会群体的历史命运.旧南方的崩溃、南方贵族的衰落、南方白人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南方黑人磨难与希望并存的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在小说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