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2.
中共处理福建事变的失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中共通过争取粤系、滇系和川系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对华北、西北等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巩固了长征胜利的成果,为中共立足陕北,继续领导全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了团结这支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抗日,使之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共对民主党派作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效,这不仅对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使中共与民主党派建立了合作共事的关系,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今天,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对民主党派的统战工作,不仅可以加深对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解,而且对于认识  相似文献   

4.
两广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深受国民党派系斗争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1927-1936年,两广地方实力派在与蒋介石抗衡时,关系密切,似乎结成了粤桂联盟.1929年李济深被囚后,广东陈济棠依附蒋介石,与桂系处于对立冲突之中.1931年胡汉民被囚后,两广又紧密合作,对抗中央,酿成困扰中国政局的"西南问题".因此,粤桂关系的互动实际上是广东、广西、中央关系的互动,此种情况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地方主义势力的强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间阶层的地方实力派,尽管他们的对日关系很复杂,但总的倾向是抗日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地方实力派对阻止日本的侵略起了主要的作用;全面抗战开始后,他们又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蒋介石集团消灭异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实力派抗日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性质或同一性质的不同层次的矛盾,必须用不同方法解决.我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解决了不同层次的矛盾,从而达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中共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机智灵活地采取了多层次的统方法,如上层统战与中下层统战方法,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及国民党中央建立统战关系的方法等。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正确解决为例,简略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统战方法的成功运用。第一,建立中下层统战关系的方法。早在西安事变前,中共中央对张学良都东北军的中下层军官和广大士兵,根据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争取方法。东北军的广大官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春周恩来、张学良间的延安会谈,时当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东北、华北,又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之际,“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政党以及武装力量,重新改变了与正在改变着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革命战线与民族反革命战线是在重新改组中。”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国民党则通过某些渠道同中共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开始为抵抗日本侵略作准备。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在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和出  相似文献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党在湖南的统战工作非常活跃,很有特色。在湖南的国民党有甲派、乙派和复兴社派,乙派在逐渐不利的处境下开始主动接近中共,中共湖南党组织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其在云南的发展,由于本身内部分歧较多,加以云南地方执政者对国民党的抵制,长期陷入低谷。中华革命党在云南的发展,在护国运动时期曾有过短暂的恢复,其余时间都受到了唐继尧的严防而事实上陷入停滞状态。中国国民党时期,1919年至1923年间的发展处于“地下”状态,1924年“一大”后虽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有进步,但仍相当涣散及薄弱。这些发展过程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国民党自身一直无法克服其组织发展“先天营养不足”的缺陷;二是北京政府时期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对国民党的态度主要以自身利益为取舍,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了国民党组织发展一直受地方实力派态度影响的客观情况。这些既是民国政治经纬极其复杂的重要表现,也是国民党组织建设及其后建立的党治政体政权脆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是指除蒋介石的嫡系之外的一切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 ,它关系到国共两党力量的消涨 ,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战前夕地方实力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行动 ,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方面达成的共识 ,促进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利用驻国统区的特殊地位,加强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与交往,广泛开展国际统战活动和对外联络工作.在重庆7年艰苦卓绝的"半独立外交"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民间外事活动使中共外交已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全球"政治的眼光;更为我党从延安走向世界大舞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周恩来和他领导的南方局的外事干部们,以其出色的外交工作和极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充满朝气的民主大党形象和中共领导人卓越的外交才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国共两党求大同,存小异,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策略性,以<八一宣言>为标志,几经努力直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国共合作才得以最后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开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新局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一方面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回湖南恢复党的各级组织,另一方面十分关注湖南战局的变化,对国民党政府坚持湖南抗战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先后派遣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到湖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各地党组织积极参加和领导湖南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为坚持湖南抗战起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各地党组织组建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为湖南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鲍罗廷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斗争中,支持国民党、压制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立军队,阻止共产党发展自已独立领导的武装;鲍罗廷的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6.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中共通过与美国开展民间交往活动,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和歪曲宣传,使国内外人民了解中共的抗日真相和政策主张,从而使中共从延安走向世界,这对制止国民党的反共活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美国制定对华政策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中共从局部执政到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共在处理与美国关系中展现的独特外交风范,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于今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开创国家外交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统战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对于促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统战工作对象有所扩大,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高校党委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统战工作,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外各种人才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统战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高校的力量发展,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抗战前期,国共关系相对融洽,中共大多采取"公开"、"合法"的形式发展力量,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尤其是"皖南事变"以后,国共关系急剧恶化,中共不得不采取隐蔽与潜伏的策略。中共在国统区高校播下的革命种子,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壮大,很快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