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想境遇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曾在我国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 ,这种道德理想日渐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嘲讽 ,致使当前我国社会处于一种道德理想的缺失状态。这种境遇是我们长期未能认清和摆正道德理想在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的结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中 ,首先要继续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 ;其次要积极制定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类具体的道德规范 ;再次要加大道德宣传的力度、强化道德评价和道德舆论的功能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正确而强有力的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4.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道德理想目标,作为实现其社会理想的精神动力。他将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初期统治者的思想主张,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孔子的志向在于建立一个富足、文明、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出于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需要,他提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义"等为基本范畴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设计了具有不同层次品格的理想人格形象。他谈论最多的道德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人格应当具备的品格,最主要的是"仁""知""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理想设计与社会道德实践的悖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道德理想可谓是一系列道德规范的精心设计,严密而和谐,具有高度抽象化、层次化和对等化的特色。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道德意识,儒家道德理想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道德实践与儒家道德理想的悖离证明儒家道德理想设计是失败的,这是儒家思想的悲剧,也是历史的遗憾。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估价儒家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影响及价值,还中国道德生活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认为,对"政治正义"达成"重叠共识",应该是多元民主社会实现正义、稳定与统一的最佳途径。"重叠共识"的本质内涵,即以政治正义为核心、自由平等公民为主体、多元民主和秩序良好社会为现实与理想、公共理性为实现途径。分析"重叠共识"与宽容原则、交往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实现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同富裕中的“共同”反映出社会主义的公平追求,“富裕”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效率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公平追求同市场经济竞争、效率的市场特性的统一。公平是共同富裕的目的善,效率是手段善,共同富裕的实现就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过程。从财富分配的角度,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在效率维度下应坚持正义原则,在公平维度下应坚持仁爱原则,二者是共同富裕的两个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首先应该立足现实,遵循正义原则,既保证竞争、效率,促进财富的可持续增长,又尊重、维护人的基本权利,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坚定公平的价值理想,弘扬道德伦理,遵循仁爱原则,进一步补充完善财富分配体系。最终形成以正义原则为主,仁爱原则为辅,协同推进的共同富裕模式。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虽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但其以"仁爱"为基础的道德规范体系,提倡"诚信"的社会公德,"贵和"的家庭美德以及"敬事而信"的职业道德,都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挖掘、整理和研究其对现代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我们的先哲依据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己心目中关于理想人格的向往,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理论.实质上,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是一种来之于外,"内得于己"、又见之于外的独特实践精神,是某一特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完美典型,是某种道德理想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其主要内涵是高尚的德性与良好的德行的统一,亦即知、情、意的统一与真、善、美的统一;内在的德性与外在的表现的统一.理想人格作为道德理想的体现,构成了人的价值目标,而人的价值目标的实现总是与人性问题联系在一起.与性善说相联系的善性的自我实现、与性恶说相联系的改造本然之性、重视审美活动的作用等,都是中国先哲提出的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并就成就理想人格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群与己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理与欲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上述理论虽然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培养理想人格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