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提升全球化人力与人才资本就是将人才拥有与知识创新置于国际经济与竞争之中,培育自己更多的具有国际知识和通晓经营的“国际人”;“知本资源”就是知识资源依存于人才资本资源之中,科技创新来源于大量掌握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的人才。近年来,全球经济与企业界在人才与人力资源提升开发与“知本资源”全球化方面不断推出新理念、新做法,借鉴这些成功实践和新经验,加快全球  相似文献   

2.
<正> 当人们把“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牢牢记住时,却没有记住创造这句话的18世纪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创造的另一句同样重要的话:“记住,信用就是金钱”。 一、不该出现的经济信用失常现象。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历史悠久的“诚信为本”的  相似文献   

3.
陷落泥潭     
<正> 1999年10月11日,曾任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南山区委书记、宝安区委书记的正厅级干部虞德海被检查机关依法逮捕。这位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功即是过”等改革口号,并曾在中央电视台作为“东方之子”亮相的风云人物,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4.
“财商”继“智商”和“情商”之后,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财商”即一个人对金钱的认识和态度,对金钱运动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一种聚财生财投资理财的能力,它包括观念、知识与能力三个层面的涵义。观念是指对金钱、财富及创造财富的认识和理解过程;知识是指投资理财所必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年多前,高盛公司前全球总裁约翰·桑顿怀着“到清华推动世界”的理想,放弃了千万美元的年薪来到中国,以年薪一美元受聘于清华大学,开设“全球领导力”课程,决心“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世界级领导人才”。如今“全球领导力”课程的第一批学员已经毕业,新的一批学员也将在9月份开始学习,那么曾致力于在清华“播下一种思想”的桑顿,如今他的课程效果究竟如何呢?他以及他的弟子又都收获了些什么呢?讲座式的互动课程桑顿在他的首批中国弟子眼中是一个睿智、务实、真挚的人。从2003年9月16日到2003年12月18日,他和他的学生们从陌生到熟识,这位有着卓…  相似文献   

6.
“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这是信息时代的口号。与传统工业不同,如今采用最新技术的企业,对资本的需要远不如对人才和知识的渴求。因为只有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胜。知识只有通过人才,才能发挥作用。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才的内涵。如果知识是企业无形的财产,那么人才就是无法估量的资本。 因此,企业管理最关键的问题,便是管理者对人才与知识的管理:什么事情值得去做,什么人值得去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人才观念、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等都与价值观念息息相关,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7.
于英杰 《决策探索》2008,(17):53-54
雇员无官职,任期1—3年,年薪5~14万,签1~3年的合同,最高拿14万甚至更高的年薪;不是公务员,但像公务员一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后占政府部门编制……7月份起,扬州在全省率先全面试行“政府雇员制度”,凡是确实需要“政府雇员”的部门、单位,都可提出申请,不过审批时会从严控制,预计下半年产生的“政府雇员”不超过10名。  相似文献   

8.
周振林 《决策》2005,(5):50-51
有的领导者一谈到吸引人才,就立刻想到一些所谓的“重奖”措施:给多少万的年薪,奖励什么样的住房,配备什么样的轿车,等等。在本质上这还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其实,人才更看重的往往是发挥才能的条件和机会,物质上的需要则在其次。  相似文献   

9.
某企业两年前以年薪20万元从外地引进一名博士生担任副厂长。两年中,这位副厂长确实很卖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最近这位掌握了企业很多技术秘密和销售渠道的博士副厂长,又想“跳槽”到另外一家愿意出更高价码的企业高就。企业负责人为此苦闷得睡不着觉,如果提高年薪,企业没有这个实力,况且你提高,别人再提高,还是难以留住人;如果让他走了,带走了技术秘密和销售渠道,对企业的打击无疑将是毁灭性的。高价引进人才,而人才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不高兴就“跳槽”,是时下一些企业引进人才中面临的共同难题。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在…  相似文献   

10.
王承伦 《经理人》2010,(7):107-107
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企业——尤其是金融、汽车、IT等行业,往往表现出大手笔的“人才抄底”。曾名不见经传的浙江诺力,也为聘请10位洋高管支付了千万年薪。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1.
肖东 《管理与财富》2002,(10):69-71
16万元年薪聘一名技工" 在青岛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一次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急需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模具技工,于是在招聘会上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 一位劳动工资研究专家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说,这表明我国“技能人才”的身价在上涨,也透露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我国中高级技工严重缺乏.他忧虑他说:“加入WTO,中国势必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大国,可她赖以生存的技术人才呢?" 据悉,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  相似文献   

12.
用活待遇     
企业要想拥有人才,就得用待遇留人。但如果待遇只是死框框、硬杠杠,即使是优厚的待遇,也难以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某企业以年薪5万元聘请一位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当老总,条件是必须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高薪待遇果然发挥了人才的有效作用,仅用10个月时间,这位老总就完成了指标。可后两个月企业的形势却急转直下,老总道出原委:“已经完成了指标,多干也是白干。”“多干也是白干”反映出企业在“待遇”问题上的僵化。有的企业在给人才的待遇上,总是采取僵化的做法,划框框、定调调,把薪水定在死线上。有的企业领导只盯着人才的工资,看不到…  相似文献   

13.
<正>“杰出创新人才奖”的评比标准应该就是创新能力的高低而非本团体及地区的利益。 1 2005年,“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四川省设立的人才最高荣誉奖——评选活动,也在岁末随着10位候选人的最终胜出而落下帷幕。该奖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唯一的人才奖项,奖励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具有杰出创新能力、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  相似文献   

14.
认识机遇、抓住机遇,变机遇为金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有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 “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早已有共识。但是,“机遇就是金钱”,却未必人人真正理解。 刚跨入90年代的人们还习惯着馒头稀饭、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时,“豆奶”这种具有全新均衡营养概念的健康食品,悄然出现。但许多食品生产厂家对此视而不见,豆奶的产业化开始也无人问津。而维维集团在掌握了这类信息之后,敏锐地捕捉了开发豆奶市场这一机遇,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组织生产并迅速推向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并向国家申请了“维维”豆奶的商标注册,…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6,(10):45-45
在东方,经济是权力经济,权力是本位;在西方,政治是金钱政治,金钱是本位。所以,未完成西方化的地方流行“红顶商人”,已完成西方化的地方高产“黑金政客”。红顶商人与黑金政客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现阶段,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提升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知识和人才,谁掌握了知识和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所以,胡锦涛同志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在中国建立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江西省出台了“江西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 试行办法规定: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收入由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两部分组成。企业完成核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利润指标的,经营者可获得年基本收入;超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控制对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制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近两年一直实行年薪制的 155 家上市公司 2002年~2003 年数据为样本,对经理权利论在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人员现金报酬制定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并不受经理控制力的影响,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在制定年薪时并没有明显不同;上一年的年薪总额对于确定高管人员当年的年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决定年薪增减时,公司主要以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为参考标准,独立董事对年薪的不合理变动能起到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才的重要性不必赘言。而对于如何留住人才,却是见仁见智,许多人的“妙法”就是提高物质待遇。妙法实则不妙,效果不甚理想。留住人才的艺术何在? 我先说这样一件事: 某财务咨询公司的管理人员希望以高薪留住一位优秀的财务分析专家。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专家对“高薪”做法非常反感,认为金钱并非万能,根本无法代替一个人的真正志趣。虽然这位专家非常有成绩于财务分析工作,但更希望自己在公司调研部的决策与发展方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她对调研部的应聘员工、组织方式等有一整套比较成熟的设想。也就是说,她最喜欢从事组织控制与…  相似文献   

20.
新视野     
2003年6月11日,无锡市宣布,以50万元年薪向海内外招聘市首席科学技术顾问等7个特聘岗位人员。此前,武汉市提出,将从海内外招聘一批具有财税、金融、信息、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显然,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正以招聘政府雇员的形式在政府间展开。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政府雇员制度将突破公务员一统政府天下的旧体制,使公务员更加感受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压力,高收入的示范效应也会成为公务员不断前行的动力。政府人才的新陈代谢形成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系统”,有利于同时吸收多样的思维方式和各种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