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一直支持促进、发展和实施国际规范和标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以法治来替代强权,法治是联合国的核心价值和原则。联合国按照宪章推进国际法治的进程,对加强“国际法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公正、安全、和平的法治世界,必须加强和协调国际法治。  相似文献   

2.
"先发制人"战略,即美国所称的"预防性自卫权",给国际法治特别是给<联合国宪章>以及以宪章为基础的集体安全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联合国一度出现边际化的危险."先发制人"战略是国际法治多边力量发展失衡的产物.面对与<联合国宪章>制定时期完全不同的当今国际社会,如何完善宪章,合理发展国际法,成为摆在联合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与国际法不可分家,联合国是两者一个重要的契合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互为表里的联合国组织和《联合国宪章》是美国国际法思想演进的产物。威尔逊总统时期和罗斯福总统时期是美国国际法思想演进至关重要的阶段。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一大核心是建立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后来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前奏,国际联盟原初所设想的民主平等原则、民族自决原则、集体安全原则是二战之前美国国际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推动创建联合国组织,积极制定《联合国宪章》,则是罗斯福国际法思想在实践中最重要的体现,而二战时期美国国际法思想也最集中地体现在罗斯福致力于创建联合国的实践中。《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思想、国家主权和保护人权思想、国际法治思想都和美国国际法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联合国在东西方对峙的夹缝中,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远未能实现“宪章”的理想 《联合国宪章》为战后世界设计出一种理想的国际秩序,即用集体安全制度取代传统的军事结盟政策,用大国一致维护国际和平来防止战争,用国际组织保证小国安全及实行大小国家平等的民主原则等。联合国的设计者们希望主要盟国在战后能继续战时的合作,以共同担负起维护战后和平的主要责任。实质上,《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常  相似文献   

5.
自卫权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权利久已存在,而且通常被称为国家固有的权利.《联合国宪章》第51条在协调制订宪章时已经存在的区域安全组织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之间关系的背景下确认了这项权利,并对其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介绍国际法上自卫权的概念、性质、原则及行使自卫权的条件,以要求受害国应严格遵守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来限制其不当行使自卫权.  相似文献   

6.
国际联盟以集体安全思想为基础建立的安全保障机制具有集体行动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国际秩序与安全保障这一公共物品,但是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集体安全下的安全保障难以持久获得,这便形成了集体安全的困境。集体行动困境可以从组织结构、选择性激励和大国贡献等三种途径破解。然而国际联盟安全机制不仅未能在这三方面进行机制上的构建布置,反而由于其错误的安排,使国际联盟在维护安全与秩序方面屡屡失败,并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7.
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任何国家和个人均无权干涉。这是《联合国宪章》和《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  相似文献   

8.
集体安全的构想在理论上描绘了国际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 ,但作为这一理论在当代最重要的实践 ,联合国的有效性一直难以充分发挥。其中原因既在于集体安全的理论局限 ,又与联合国运行机制密切相关 ,更离不开国际关系中权力政治的现实制约。具体看来 ,联合国框架内的集体安全机制主要受制于七对内外矛盾 ,这些矛盾是集体安全理论局限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际法院的作用及其管辖权歧见甚大。我国学术界亦已开始重视此事。现就此提出若干看法,以为探讨。一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持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则是和平与安全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为此《联合国宪章》规定建立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国际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宪章》将人权规定为与和平与安全、发展相并列的联合国三大任务之一。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的国际人权法体系已初步构建起来,人权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之一,并与发展、和平与安全之间的联系密切。30年来,我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确立人权的战略地位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当因应人权这一当今时代主题的要求,确立人权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被占领时期日本联合国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占领时期,日本在研究媾和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联合国的关系,确立了尽早加入联合国的目标。此举主要目的在于摆脱孤立,重返国际社会,并依靠联合国安保体制维护自身的安全。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现实下,日本的联合国政策又不得不严重受制于美国,其对联合国的安全依赖伴随美苏冷战的加剧而不断弱化、虚化,最终被日美安保合作取代。  相似文献   

12.
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 30年代 ,在世界安全制度无法有效应付战争危机的形势下 ,苏联及时提出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正确主张。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具有诸多显著特点 ,它们决定了英国在这一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在英国对苏联上述主张所持消极立场的严重影响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欧洲也未能出现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阵线。英国的消极立场 ,源于对希特勒德国的错误认识、祸水东引心理及错误的外交战略 ,亦与美国对集体安全的冷漠态度有一定关系。英国是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本应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实际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联合国内外部制衡机制的缺失,特别是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国际法院为代表的三权失衡。从国际宪政的视角看,联合国应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增强联合国大会的效力,规范安理会的权力及其运作,发挥国际法院在国际纠纷中的裁判功能。同时,在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应受到一定限制,公民个人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应受到联合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朝鲜战争后,美国把遏制中国作为主要目标。日本由重整军备转向渐增军备。韩国在美国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为在亚太地区建立集体防务体系,美国推动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制度设计不足和国际安全情势变迁等原因,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国际和平与安全形势的需要,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情势认定、维持和平行动、强制措施等方面。从联合国发布的系列改革文件来看,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效力范围会扩大,二是运行能力将会得到提高,三是区域办法将得到凸显。本文认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有助于中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有助于中国解决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起着维护和推进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机构重组和具体规则的修改、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集体安全制度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是传统国际法向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美国政府以“先发制人”自卫权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体现,给国际社会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构成了巨大威胁与冲击,同时也为集体安全制度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