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化转向为归化与异化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理据,基于这一理论,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获得不同译作,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与异化有机结合的策略进行翻译,从而存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达成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同时,归化、异化的使用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必须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必须体现原文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往往由于诗歌语言的特点和各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差异而陷入翻译的困境。异化策略保持原文特色,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归化策略以读者为中心,利于创造出贴切自然的译文。在开放的文化体系中,异化与归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二者相互结合是克服译诗之难,促进文化交流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笔者通过对隐喻的本质及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隐喻翻译中"以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翻译策略,可以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译文生动、形象,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韵味;而隐喻的对等性翻译策略既反映了原文内容,又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是一种理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问题。而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归化与异化的含义出发,介绍了中西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观点,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具体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最后指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论报刊新词汉英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理论根据说明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报刊新词反映了历史文化,科教发展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因此,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以期真实地再现原文面貌。在翻译中,进行异化处理时应适当选择音译、直译,归化处理时应注意意译法、代换法、解释法、近似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化与归化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问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一种延续.本文从语言、文化、读者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异化是总的趋势,归化是补充手段.译者应尽可能地采用异化译法,只有当异化译法行不通时,方可退而求其次--采用归化译法.  相似文献   

9.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常为讨论的焦点。归化和异化哪种策略更能体现"忠实"准则也一度引发争论。通过对贾平凹作品《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中运用归化与异化的实例分析,可归纳出,在运用归化时,不能使目的语读者感到源语中也有具目的语文化特点的东西;运用异化时,更不能不顾目的语读者是否了解源语文化,只为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风格而使译本背离受众。将归化与异化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辩证连续体关系,才能忠实于原著并尽可能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但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所载负的文化现象,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承原文本身的语言价值,还在于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体会其文化函义。文章在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比喻词时的不同效果。探讨两者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及译者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应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和美感。在文学翻译中 ,对源语的语言形式最好用归化法翻译 ,而对其文化因素用异化法处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对《水浒传》赛译本的分析,发现汉英隐喻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层面上还是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隐喻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在归化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以此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实践中 ,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词化、异化 )的选择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 ,异化翻译策略在中外文化融合进程中功不可没。翻译实践中 ,译者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以文化交流和语言融合的不同程度为尺度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异国文化的不同认识程度 ,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权衡。随着全球文化融合不断推进 ,异化翻译无疑是文化翻译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翻译即译意"为依据,以"剖析论"与"关联论"的互释互补为参照,对《浮躁》英译本文学文化翻译案例从语言文化的四个层面进行了解读。目的在于通过有关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和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译例划分与分析,廓清归化与异化策略和直译与意译方法的术语概念,揭示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和直译与意译的殊途同归。以译文语言的相似性与文化意象的相似性是否"语"与"文"并茂、"意"与"象"融合为依据,论述了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文学语言艺术与语言文化意象再现的方略抉择与文化传真的维度。总结归纳了"心理剖析"与"明示—推理"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归化与异化、直译与异译的原文取向以及中西翻译理论的互释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之一,近几年在国内翻译界尤其如此。随着翻译界“文化转向”的兴起,翻译研究已被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从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待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在中外文化交往日益深入但西方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应从中国弱势文化背景出发来处理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在英汉互译时,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异化和归化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归化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化表达的含义 ,而异化则可丰富归化的表达手段。异化派和归化派看不到这种相互补充的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 ,两派都片面强调各自译法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文化中的互惠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翻译有异化与归化之分。异化、归化各有千秋,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目前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异化翻译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之处。异化翻译能够忠实地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特色,力求译文与原文形式和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它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风味,又能促进国际间的多元文化交流,进而促进全人类的相互理解、相互融通与和谐相处,促进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归化/异化的对比研究角度,论证了翻译策略中异化趋势的必然性。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递原文中的"异质文化",这是由翻译目的、读者的文化需求、世界文化融合潮流、发展本国语言等因素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翻译实践总结法,从民族文化尊严的视角对英译汉中归化与异化的权衡展开研究。认为,站在民族文化自尊的高度,可以采取英语国家文化偏见异化翻译与特色文化归化翻译的方式,运用歧视性语言异化与客观性语言归化的技巧,实现对英语语言尊重性与英语国家文化的评判性权衡,达到既传播英语语言知识、又传播英语国家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