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华南经济圈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经济区的合作历史或发展过程亦不尽相同。华南经济圈内的各个经济区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甚至可以辐射东南、中南和西南经济带。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着亚太经济区域化,在南中国海融入世界体系近10个世纪的今天,华南经济圈已真正成为中国迈向世界经济的重要平台,而且它与世界经济的合作方式更为多样,机制更为灵活,前景也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2.
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问题.以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基础进行集群式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形态,也是构成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也面临诸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环北部湾经济圈具有瑰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是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环北部湾经济圈内壮、瑶、京、黎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以及少数民族旅游品牌的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三角”启示录——寻访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合纵连横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的大背景下,在内蒙古“金三角”经济圈广受国内外关注的情况下,熠熠生辉的“金三角”更加惹人注目。甚至有人将呼包鄂“金三角”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量齐观,“金三角”实力如何?潜力何在?未来如何走向?  相似文献   

5.
《民族工作研究》2004年第三期刊登了陈夏春、李清国的《试论民族地区对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影响与对策》一文。该文立意深远,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参考性与指导性。目前提出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就是要积极推动和珠江流域各省区“9 2”(广东、福建、江西、海南、湖南、广西、云南  相似文献   

6.
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对永州市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不能错过。永州市要融入“泛珠三角”,就要主动接受粤港澳桂的经济辐射,有效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产业对接促进永州市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而提升永州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共同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永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实施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市场繁荣。一、永州市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合作开发农业应围绕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无公…  相似文献   

7.
与渤海湾比翼:北部湾的跨世纪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和渤海湾,是我国正在发展中的沿海地区的南北两翼。两湾经济圈客观上存在着环湾地带、环湾地区和环湾腹地三个区域层次。包括环湾地带在内的环湾地区构成两湾经济圈的基本范围。渤海湾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五省市,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国部分包括广西、海南两省区和广东省的西南部。目前,北部湾经济实力落后于渤海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相当于渤海湾的60%左右。北部湾赶上渤海湾,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大西南振兴和繁荣的需要,也是赶上东亚国际经济列车的需要。北部湾首先要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赶上渤海湾。北部湾及其大西南腹地蕴藏着巨大的内部潜力,面对着蓬勃发展的东南亚和新兴工业化地区港澳台,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已经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有可能在21世纪初期同渤海湾比翼飞翔。北部湾地区同大西南腹地命运紧密相连,客观需要联合起来共谋发展。大西南共同开发北部湾的区位资源,共同致力于北部湾的交通、港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建设,将北部湾地区建设成为大西南的便捷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前沿,建立成为21世纪大西南经济发展的“龙头”,这是振兴大西南的战略措施,也是北部湾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拓,是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方向。北部湾日益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日本国际大学教授游仲勋《新中国经济圈与环太平洋经济》一文,由本刊编辑韦民摘编。通过分析目前大陆外中国系人的经济实力,以及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对太平洋地区各国华侨和外籍华人经济带来的影响,对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较有见地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交通活动与民俗文化进行全面的探讨,内容包括交通工具的发展与特色、交通设施的改善与管理及交通活动中所表现的民俗文化特色。通过对古代华南少数民族交通活动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总结,有助于从更多方面了解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地理和交通开发的分布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清 《中国民族》2008,(12):34-35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有中心区域带动,这个区域,就是经济发展新高地、率先发展排头兵。 广西能带动全局加速发展的引擎在哪里? 当“十一五”谋篇布局之时,这个重任落在了北部湾沿海地区身上。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顺势而出,化茧成蝶。 今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5月29日,国务院又批准在北部湾经济区内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赋予北部湾经济区最开放、最优惠的支持政策,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将使广西沿海地区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形成经济强势,带动全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广告大战与价格大战的“非市场营销”的表现,其缘由是“边缘化”的经济地位与符码化的消费时尚。它提醒我们,今天的中国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有限,还不能像美国的企业那样“一掷千金”地“玩营销”;在西方文化横行天下的今天,在与文化紧密相关的符码方面,处于文化转型的中国还不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测评西部民族地区"五区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最后基于测评结果提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礼”的原则下形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朝贡关系网络。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的学科方法一直没有介入这一研究领域。本文力图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就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结果发现中国古代朝贡关系对于构建和修正经济人类学的礼物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着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伦阳  王伟 《民族学刊》2021,12(1):10-18, 84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意蕴,"五个认同"是核心内容,服务"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价值导向;其现实基础在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自在""自觉"到"自强"是其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结构是其社会基础;最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ethnicgroup一词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流行开来 ,用以分析这些国家基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要素基础上的“认同群体”。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ethnicgroup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 ,在引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时 ,中文翻译为“民族”、“民族集团”、“种族”、“族裔群体”和“族群”等 ,其中以“族群”最为通行。但是 ,学界在研究和应用这一术语时 ,缺乏对ethnos及其派生的ethnic和ethnicgroup源流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早期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的含义演变和应用情况做一梳理 ,并指出了这一术语的流行属于西方国家“族类政治化”裂变的产物及其表现出的“后现代”话语的特点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17.
上古岁时观念萌发于中国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 ,它具有自然性、前宗教性、政治性三大文化特征。人世的时间秩序依托于神秘的自然秩序 ,上古时令与政令合一 ,时间的政治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8.
自1950年代至今,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学术史上出现了几次关于田野作业的大型讨论,2006年12月在京召开的"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便是其最新进展。主持人刘铁梁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志》的首批成果,对于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目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如何撰写当前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所期待的民俗志?"——做了回答。本文将《中国民俗文化志》所依赖的概念("标志性文化")与写作模式("标志性文化统领式")加以批评,重启它所蕴含的可能性,以促使当前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有关田野作业的讨论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明德  王硕 《民族学刊》2023,14(4):44-52, 139
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各民族经济互补、经济互动与共同繁荣等意涵。和亲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各民族经济互补是和亲的内在动力,双方都希望通过和亲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满足经济需求。历代和亲活动加强了朝贡与互市贸易,推动了不同民族的物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形成了经济交流网络,畅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互动。历代和亲有助于各民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助于各区域共同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物质财富的总体提升。各民族以和亲促发展的历程,为多民族中国地区间、民族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历史经验,为各民族形成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