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东  李瑾 《天府新论》2007,(Z1):271-272
等值翻译是翻译实践的一个理想标准。从语言的层次性角度即从语音、词素、词汇、句法和语义五个层面来看,等值翻译理论都存在着局限性。鉴于此,译者坚持完全对等的标准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2.
通过句法分布、语义变化、语篇功能及范畴转移等方面考察,数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句法分布特征的扩展;语义丧失、转指、抽象泛化;语义、语篇功能被强化.非范畴化的结果必然带来范畴转移,而以词汇化或语法化为手段在词汇层面所遗留的痕迹成了这种"转移"最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助词“得”字的历时演变,“得”表义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并且着重讨论了助词“得”生成的语法化诱因和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组合关系的变化,句法功能的变化,隐喻及词义变化,重新分析,类推,泛化以及语言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就语言意义的整合观进行讨论 ,认为整合观有利于克服单一语义理论的不足。本文也认为语义整合论不应局限于词汇、句法层面 ,更重要的是注意话语意义的讨论。语言意义的整合理论研究有助于综合不同语义理论并加以完善 ,使语义研究视野更为开阔。  相似文献   

5.
肖科见 《南方论刊》2007,(1):109-110
连动式是句法化程度较低的一种句法结构,在汉语发展史上,使成式、处置式、体助词“着”和“了”以及比较标记“比”等的产生,可以说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进行的。以连动式为参照点来考察汉语语法化现象,使我们更深刻了解句法位置、结构形式对语法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谈语言的冗余现象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的冗余非常普遍,它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语音、句法、语义层面都存在冗余现象。冗余信息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冗余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理解上,冗余具有信息修复功能,从表达方面看,尤其在语用层面上,冗余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卢达威 《学术研究》2023,(12):169-176+178
话头话身关系主要指标点句间的话头共享关系,话头话身关系分析目的是补全标点句的缺失话头,或称话头识别。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发现,话头识别涉及句法、语义、常识、百科知识以及语境等因素。其中,语义特征话头识别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包括话头和话身的语义关系、话身本身的语义类型等;句法特征对话头识别的准确性高但覆盖率低,包括关联词语、平行结构、语篇停顿等;常识和百科知识主要用于选择经过句法、语义关系分析后仍未能确定的候选话头;语境因素主要是在句法、语义识别话头有误时进行核查和纠正。话头识别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调用顺序和互动的过程值得关注。对汉语话头话身关系分析有助于深化对语篇结构规律和语言理解过程的认识,也有助于语言的计算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既往的汉藏语类型学研究多集中于句法,构词方面特别是复合词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汉藏语并列复合词数量众多、能产性强、词素顺序基本固定,是汉藏语构词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区别于其他语系语言的重要特点。汉藏语控制并列复合词词素的顺序有语音和语义两个因素。其中,语音规则是形态标记,具有韵律和谐的显著特征,是由汉藏语语音结构的类型学特征所规定的。汉语和藏缅语的并列复合词在构造上、语言标记上、演变上都普遍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通过汉藏语与非汉藏语的比较,能为语言类型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旁证材料。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理论是对语言演变现象的研究,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语义、语用变化.语法化的研究对象从最初的词向句子、篇章拓展,同时,语法化机制主要包括语义演变机制和句法演变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即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语法化与语言类型学研究相结合,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化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以及语义地图模型的运用,但是,汉语语法化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系统性不强和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老师”“教师”的语用、句法、语义互动关系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 《东岳论丛》2002,23(2):141-142
“老师”与“教师”在句法上的对立 ,体现了语用特征的对立 ,是语用特征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反映。语言符号除了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之外 ,还有有指、无指、通指、单指、面称、背称、敬称、简称等语用特征。这些语用特征与句法、语义呈双向制约的互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殷都学刊》2003,(2):96-99
本文从语义基础、句法和语用上区分了并列和递进两种关系 ,说明它们在不同层面进行转换时的制约条件 :语义的决定性 ,句法的强制性和语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现代汉语助词“了”的用法持不同的观点,原因主要是对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紧密关系关注不够。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对“了”字的用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较为系统地揭示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结果表明:“了”作为助词在语义层次表达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经验意义涵盖时态、体与结果意义,人际意义涵盖语气类型及语气语势意义,语篇意义指其语体使用特点;在句法层次,“了”可用作“助动词”“谓体延长成分”或“语气词”,有时系不同成分的重合体。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隐喻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英语中某些句子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说明隐喻是这些句子形成的机制。首先提出“隐喻句”的概念,对“隐喻句”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进而探讨“隐喻句”的生成机制,说明“隐喻句”是思维隐喻在语言隐喻(具体来说,句法隐喻)中的体现,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诗短语变异修辞有"强连性",突出表现为跨义类组合、句法联系缺失、语义表层对立等几个主要特点,各种修辞手段的具体运用、修辞意图和修辞效果等也呈现出不同于日常语言、古诗语言的特色.新诗短语变异的种种事实表明,新诗短语变异立足句法,着眼语义,运用灵活多样且与修辞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在描述音位系统中的一些对立现象时提出的。之后,语言学家对于标记理论的应用扩大到了语言的各个层面,如音系、语义、句法、语言类型学和语用学等领域,并且在各个层次上赋予这一理论新的内涵。语言的标记现象可以从功能和认知的角度得到解释,主要与人类大脑处理外来信息时采用的适应性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句子翻译限制因素的本质一直是语言翻译者感到困惑的问题:究竟是句法问题,还是语义学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某些句子翻译中的限制因素分析,可得出新的结论:句子翻译中限制因素的本质是句法与语义学界面问题。语义比句法更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语义决定句法,即句法不能独立于语义获得描述,二者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7.
标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形式多样。而校园标语则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种。本文以咸宁学院的校园标语为语料,从语音、词汇、句法、语义修辞及语用等层面对这些标语进行分析,揭示出校园标语的语言特征,为校园标语的创作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晓红 《理论界》2008,(5):167-169
本文对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理论性的综述,从语音,句法,语义等方面介绍了近十年国内外母语习得研究的新发展,旨在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学习第一语言以及第二语言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时间助词"时"在一串音节链末尾时经历了由实到虚的演进过程,当另一串与之处在同一个意义关系中的音节链在叙述事件不再强调时间概念时,"时"的语义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其时间意义趋于模糊,而语法符号的作用逐渐突出.由于语义焦点前移,结构经过重新分析,"时"虚化为助词成分,语音表现为轻声,附带停顿功能."时"在这种句法位置上多表示假设关系.归纳起来,"语义虚化"是起因,"重新分析"是手段."时"的这种用法在今天的赣方言仍很活跃,湘方言及闽赣等地客家话中也有反映.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英语形容词的掌握,仍停留在词的构成、句法功能的语法规则的层面上,忽略了形容词的语义层面。按语义对英语形容词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形容词,学好并用好英语形容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