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赣方言地区史上属于江南一带。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江南是中国的重要地区,都市繁荣,经济发达,是中国都市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白话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市井人物和市井心态,创作语言也和当时当地的口语较为接近。小说中反映的一些语言现象在当今的汉语方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方言)里仍能找到蛛丝马迹。本文将通过对赣方言几个标记助词的描写,联系近代白话小说语料,证实赣方言与当时的江南方言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望"之本义是"远望、眺望",为及物动词,可带宾语.元代以前,处所词语前面的"望"基本上是动词,与处所词语构成动宾结构.元代以后处所词语前的"望"部分逐渐虚化,"望+处所词"逐渐由动宾结构变为"介宾结构",成为后面动词的状语.这种变化产生的条件是一、处所词语的出现;二、连谓结构"望+处所词+动词"的出现;三、语义重心指向后面的动词."望"与"往"的介词功能在元代以后重叠,到了现代汉语中"往"取代了"望","望"的介词用法仅仅以语音形式保留在"往"的用法当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新词语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宜 《学术研究》2004,(9):131-134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 ,大量反映这些新事物的词语开始出现 ,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其中部分使用频率相当高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表达成分。如何界定、看待新时期的新词语现象 ?它们与过去汉语创造新词的规律比较起来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材料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对各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时间助词"时"在一串音节链末尾时经历了由实到虚的演进过程,当另一串与之处在同一个意义关系中的音节链在叙述事件不再强调时间概念时,"时"的语义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其时间意义趋于模糊,而语法符号的作用逐渐突出.由于语义焦点前移,结构经过重新分析,"时"虚化为助词成分,语音表现为轻声,附带停顿功能."时"在这种句法位置上多表示假设关系.归纳起来,"语义虚化"是起因,"重新分析"是手段."时"的这种用法在今天的赣方言仍很活跃,湘方言及闽赣等地客家话中也有反映.  相似文献   
5.
粤语是为数不多的保留阳上调的汉语方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粤语对古阳上调的继承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了阳上调;二是古阳上调归入阴去调。根据对马来西亚汉语方言的调查,我们找到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吉隆坡粤语早期受到客家话的影响而产生了上述的调类变化。  相似文献   
6.
詹伯慧教授,1931年生,广东饶干县人。1953年中山大学语言系毕业,随即到武汉大学任教,历任武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起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方言研究室主任。期间于1985~1989年任暨大文学院院长。1990年起任现代汉语专业汉语方言方向博士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詹伯慧教授从事汉语教学、研究40年,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威望。几十年来他在国内外出版专著10多种,发表论文100多篇。50年代他参与编写由袁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现代汉语方言的著作,其中闽南方言、粤方言两章(占全书1/3)就由他执笔。80年代初,詹教授出版了《现代汉语方言》一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及七大方言的概况。该书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赞赏,许多高等学校用作必读参考书,并很快被日本学者译成日语在东京出版,90年代初又被台湾的出版社以繁体字重版在台湾发行。80年代中,他和复旦、中大、福建师大等高校几位汉语方言学资深学者合作编写了40多万字的  相似文献   
7.
邵宜 《学术研究》2007,(4):155-158
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重要的一支,随着婚姻双方年龄的多样化,原来的称谓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变异。本文考察广州老夫少妻婚姻类型中双方称谓对方父母的情况。文中借助社会学的方法,从语言学的角度揭示特殊婚姻类型中亲属称谓的使用特点及其规律,展示特殊婚姻类型中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变通与机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